首页>出版资格>模拟试题>正文
2014年编辑资格证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高频精讲练习3

www.zige365.com 2014-9-16 10:52:21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导语及核心内容:出版资格考试网考试及复习提醒,为广大学员准备2014年编辑资格证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高频精讲练习3,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出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供考生学习及参考,欢迎进入树人考试书店www.110book.com选购商品。

热点专题:2014年出版专业考试用书 树人考试书店全国送货上门3-7天

套餐介绍:初中级出版专业资格VIP保过 出版专业资格保过班 全程班优惠套餐

出版资格考试教材 更多出版资格考试教材
2014年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原版)
市场价: 30
现 价: 35
节 省: -5元
详细介绍
购买
2014年版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初级 中级通用)原版
市场价: 45
现 价: 45
节 省: 0元
详细介绍
购买
2014著作权案例评析(增订版)出版专业用书(沿用2009年版)
市场价: 24
现 价: 24
节 省: 0元
详细介绍
购买
201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教材-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市场价: 26
现 价: 23
节 省: 3元
详细介绍
购买

三、简答[共5题,每题10分,总计50分]

  71、 编辑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72、 什么是编辑学?它是什么性质的学科?

  73、 图书外部装帧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74、 校对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75、 哪些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四、综合[共3题,每题10分,总计30分]

  76、 以下文字摘自某篇谈论出版活动的稿件,请你根据自己对出版和出版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审稿,指出其中在科学性、知识性方面存在的错误或缺漏。为便于答题,各句分别重复列于全段文字之后。请在各句下面的空白处具体写明该句中的错误所在或缺漏内容;如某句无错无漏,请在相应空白处写明“无错”,否则将视为“未能回答”而扣分。

  编辑、复制和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前提。出版物的知识内容在精神生产过程中形成,这个过程由编辑劳动完成,而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由复制劳动完成,这些劳动共同创造出版物的价值。已经创造的价值,都要转移到出版物产品中,承担这个任务的是发行劳动。只要出版物一进入流通领域,它就实现了价值。

  (1)编辑、复制和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前提。

  (2)出版物的知识内容在精神生产过程中形成,这个过程由编辑劳动完成,而出版物的物质生产由复制劳动完成,这些劳动共同创造出版物的价值。

  (3)已经创造的价值,都要转移到出版物产品中,承担这个任务的是发行劳动。

  (4)只要出版物一进入流通领域,它就实现了价值。

  77、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文初校样,请运用理校法纠正其中的各种错误,并直接在短文上作出修改。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之风吹绿神洲大地,敦煌学也同别的学科一样,从谩长的寒夜中苏醒过来。一批中青年学者们脱颖而出,在不长时间内出版了大量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如《敦煌学五十年》、《敦煌话语》、《敦煌学近况》……等等,)斐声中外。事实胜于雄辨,外国同行不能刮目相看了。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7: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

  在出版物从设计到生产完成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全部活动中,编辑劳动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序递进的环节。由这些环节所构成的编辑活动发展进程,叫做编辑过程。各类出版物的编辑过程具有共同性的必备环节。但是,由于纸质出版物与非纸质出版物的物质生产工艺不同,所以,各类出版物编辑过程中某些与物质生产工艺特点有关的环节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或前后顺序会有所不同。这里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线,讲述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

  1.信息采集

  这个环节是编辑过程的起点,又是整个编辑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要克服编辑工作中的盲目性,发挥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必须充分重视信息采集工作。信息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它的价值就越大,编辑就越需要收集和利用。

  2.选题策划

  这个环节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也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性,保证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的环节。选题策划要依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努力抓住各种能生长形成选题的新点子。它首先要将信息采集阶段获得的、经过筛选优化的一般社会文化信息,构筑成具体的选题设想,然后要分析判断选题设想转化成出版物后能否为读者所接受,能否取得双佳效益,从而对选题是否列入计划作出决定。在编辑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对选题不断进行完善,使它进一步提高,更具备可操作性,更适应市场需求。

  3.组稿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落实选题,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物色合适的作者,然后进行约稿或征稿;二是为使稿件能够达到或超过选题设想的水平而与作者联系并开展一系列活动。

  4.审稿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评价和选择,即有目的地按照出版物的质量标准,对稿件的政治内容、学术(艺术)质量、文字水平等作出整体性的基本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确有出版价值的稿件予以出版,淘汰不具备出版价值的稿件,对有出版价值但尚存在不足的稿件,则肯定其中的合适部分,同时对不足部分提出意见退请作者修改。

  审稿是保证精神产品质量以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环节,也是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因而,世界各国严肃的出版物编辑部,一般都建立一定的审稿制度,规定审稿要求和取稿标准,以保证对稿件的正确选择。我国出版界实行由初审、复审和终审构成的三级审稿制度。

  5.签订出版合同

  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依据法律规定与作者协商后以书面文件形式确认作者与出版单位的合作条件,以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一般在稿件经审稿后决定接受出版时,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并起草出版合同,并由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正式签署。

  6.加工整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经过审稿决定采用的稿件,从整体到细部进行检验和校正,力求精益求精,全面优化,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内容、文字质量。如果说审稿的着眼点在于认识原稿,衡量、评价原稿,以决定取舍或提出修改意见,那么加工整理的着眼点则在于从各方面完善原稿,力求为原稿锦上添花。

  7.整体设计

  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已经定稿的稿件特点,从工艺、技术和艺术等方面对未来出版物的物质形态进行整体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它是出版物质生产的依据,是使出版物成为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艺术品的基础。书刊的整体设计包括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

  8.发稿

  将加工整理后的稿件发往有关部门安排复制,是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编辑一般把稿件发到出版科(制作部门),由技术编辑人员作必要的技术加工、处理后,再发往印刷复制单位。稿件在发出之前都要经过检查整理,达到“齐、清、定”:“齐”,指稿件完整齐全,不仅正文完整,辅文也要完整无缺;“清”,指稿面清楚,不仅图文形体清楚,而且勾画标记、编排顺序也泾渭分明;“定”,指稿件内容已经确定,一般不再改动。

  9.校样处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开始批量复制之前对未来出版物的制作加工质量进行审核。书刊稿件经排版后打印出的少量样张,称为校样,除供校对之外,还供编辑、作者通读。编辑人员通读校样,要检查和解决原稿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弥补加工整理或发稿时的疏漏,还要处理作者的改动和校对人员提出的疑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的出版单位也要进行类似的样带、样盘等的审校。

  10.样品检查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出版物试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这是出版单位对其出版物的最后一次质量把关。印刷厂在完成复制以后,先装订若干本供出版单位检查的书(刊),称为“样书(样刊)”。责任编辑和主管领导检查样书(样刊)后,如认为合格,就可通知工厂开始成批装订;如发现问题,须请工厂暂缓装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开始大批量生产前也有类似的试产品检查。

  11.出版物宣传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前后设法扩大其发行量。就图书而言,宣传形式主要有召开新书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介绍新书、印发宣传品、举办书评活动、召开读者座谈会、举行专题报告会、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编印各类图书目录等。其中有的主要由编辑实施,有的由编辑配合出版单位的宣传、发行部门进行。其他出版物的宣传与图书的宣传基本类似,但各有自己的特点。

  12.反馈信息的收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出版物发行以后广泛收集市场和读者的反馈信息。它对改进今后的编辑工作和开发新的出版物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口头调查、问卷调查、摘录读者来信或出版物评论等。

  第2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9:三审制的基本要求;

  审稿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进行出版行政管理时的审稿制度。根据1994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加强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规定,凡是选题需要进行专项报批的,其稿件也必须按规定送交国家有关部门审读,出版单位必须认真执行这一制度。另一种就是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通常简称“三审制”的审稿制度。

  “三审制”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有时又称“三审责任制度”,指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这是我国出版单位长期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有关出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历来对此有明确的规定。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八条再一次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并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第3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47:重印和再版的条件;

  图书重印的首要条件,是图书的高质量所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图书质量高,一般都会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从而产生需求缺口。这就需要通过重印来加以弥补。读者的需求量越大、越持久,重印的次数就越多。

  图书再版首先也是要有读者的需求,读者不要的图书当然不需要再版。其次,有的图书出版后发现其总体虽好,但有相当部分需要增删或修改,而这种修改又不能靠重印解决,就只能作再版处理。最后,任何质量再好的图书,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也都会显现出时代的局限和不足,这时修订再版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再版不同于重印的地方还在于它需要作者的配合。一般来说,图书再版往往需要作者调整总体构思和具体表述,创造性的劳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者是否愿意作重大的修改或者再次进行与原书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创作,便成了再版的又一个必要条件。此外,大型图书的修订再版,还涉及人力、资金等物质方面的条件,需要出版单位在决定再版前作好周密的计划、妥善的安排。

  第4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3:开本与纸张开切法;

  开本是用全张印刷纸开切的若干等份,表示图书幅面的大小。不同的开本以“开数”来区分。所谓“开数”,是指一全张纸开切成的纸页数量。譬如,一全张纸开切成16张纸页,就是16开;若开切成32张,就是32开。一张全张纸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切成不同数量的纸页,于是便相应地有各种开数的开本。可见,开本的种类与纸张开切方法密切相关。

  较常见的纸张开切方法,有几何级开切法、直线开切法和纵横混合开切法三种。

  1.几何级开切法。这是将全张纸按反复等分原则开切,可开出对开、4开、8开、16开、32开、64开、128开、256开等开本。因其开出的开数呈几何级数,故称为“几何级开切法”(见下图)。这一开切法的优点是开出的开数规整,纸张的利用率为100%,且便于用机器折页,因而最经济合算并能缩短出书周期;其缺点是开数的跳跃大,可选择性相对较差。

  2.直线开切法。这是将全张纸横向和纵向均按直线开切,可开出20开、24开、36开、40开等(见下图)。这一开切法的优点是开数的可选择性相对较多,纸张的利用率为100%;缺点是某些开切数有单页,给印刷装订带来不便。

  3.纵横混合开切法。这是将全张纸的大部分按直线开切法开切,另一小部分按单页开切(见下图)。这种开切法的优点是可开出上述两种开切法难以直接开出的所有开数,能适应一切特殊开本的需要;缺点是纸张有不同程度的浪费,印刷装订有所不便。

  相比之下,直线开切法和纵横混合开切法都不太经济合算,且会导致出书周期较长。

  第5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0:文字的版式设计;

  1.正文文字版式设计

  正文文字的版式设计包括对主体文字、标题、引文排式的设计。注文虽然属于辅文,但它们的排式常随同正文一起设计,故这里便与正文一起讲。这些文字在表现形式上大多具有“线”的特征,但作为主体文字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的表格,虽然也以文字为主,却在表现形式上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并且还具有与图片类似的“块”的特征,因而下面的介绍中将它与一般的主体文字分开。

  (1)主体文字排式设计。主体文字有横排和直排两种基本排式类型。横排大量用于各类图书,直排多见于古籍类图书。横排又有单栏、双栏、多栏(三栏及以上)等排式。

  所谓“单栏”,也称“统栏”,即版心不作纵向分隔,每行文字均从版心的左边一直排到版心的右边。这种排式因行长相对较长,所以用字字级一般不能小于15级。如果用的字级过小,每行所排字数过多,就会造成阅读时因目力疲劳度增大而产生跳行等现象。

  所谓“双栏”,是将版心纵向分隔成两栏。与单栏排式相比,其行长缩短约一半。这种排式设计,显然是从视觉效果考虑的。因行长缩短,用字字级则可相对变小。这样,既适应了目力对字级和行长的要求,同时也使版心获得了尽可能多的图文容纳量。工具书、图书辅文中的索引等,多用这种排式。

  多栏排式,是在图书开本相对较大而用字级数相对又较小的条件下所使用的排式。这种排式,多用于大型开本的工具书、资料书和这类图书的缩印本。

  主体文字应该选用清晰、整齐的字体,使人易读。一般多采用来体(包括它的一些变体,如细家体、报宋体、秀丽体等)或楷体。宋体端庄,刚柔相济,浓淡适中,阅读最省目力,是大多数图书正文主体文字采用的基本字体。楷体柔和悦目,适用于儿童读物和小学教科书。

  (2)标题排式设计。标题的排式设计除选择字级、字体外,还包括对标题的位置、字空、占行、转行等的设计。

  标题的字级、字体,必须依据图书类别、开本、标题等级,遵循字级大小有序、字体轻重相间的原则来选择。标题字级大小与主体文字字级大小的比率叫做跳跃率。跳跃率高的,版面容易生动活泼;跳跃率低的,版面显得庄重规整。

  标题的位置有居左、居右和居中三种样式。标题位置的设计,必须依据图书开本大小、标题文字多少及版面整体布局等实际状况择善而行。

  对于字数较少的标题,为了不显得紧逼局促、虚实失衡,除每一个字本身所具有的字肩空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详见本书第五章“书刊校对”的第四节)。

  标题在版心中占一定的行数,既为字级大于主体文字的标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同时又产生了标题在一定空间中鲜明、突出、醒目的效果。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与标题等级相关。一级标题,最多可占一面行数的1/3左右;二级标题,可占2?行;三级标题,可占1?行;四级以下标题,占1行或不占行。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只有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减1行,以免造成两级标题之间的空间过于稀疏。

  标题文字行长如超过主体文字行长的4/5,要实施标题转行的技术处理。标题转行,可有转行顶格(顶头)、转行齐肩和转行居中三种形式。无论何种转行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不损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

  (3)引文排式设计。图书中的引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短句,对这种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排式。另一种是大段文字,对这种引文,为了与主体文字有所区别,排式另有特殊格式:选择的字体与主体文字不同(多用仿宋体或楷体);一般另段起排,给引文以区别于主体文字的整段地位,同时还可将每行行头缩进两格或将行头、行尾均缩进两格,以使引文更为清晰。一些篇幅相对较大的短句引文(如诗歌)处理为另段排式时,为使引文位置不致过于偏左,每一行头都可缩进四格或更多。

  (4)表格排式设计。不少图书中带有表格,因为某些内容(如按类别记述的事例、依项目列举的数据等)如按一般方法表述,不仅叙述冗繁、眉目不清,而且难以相互比照;如将它们排列成表格,则条缕分明、眉目清晰、关系一目了然。

  表格的形式一般是左右方向分为若干列,上下方向分为若干行,数据、文字、符号等内容填入一定的列与行交叉形成的项目栏。表格的构成要素有表题、栏头、表项及表框。表题即表格的名称,一般用顺序编号加文字表述的形式,也可只用顺序编号表示。栏头是表示表格中各项目类别的名称,居于表格的首列或首行;表示主要项目类别的栏头构成表头,一般居于表格首行。表项是表格中横向或纵向自成系列的一组项目栏,所有表项构成表身。表框是决定整个表格尺寸大小的外部框架,有的用表框线标出,有的不加线而以表格内容所占的总面积来体现。有些表格还附有对表格内容作注释的表注,一般用小于表格正文的字列于表下或表旁,其行宽不得超过表格宽度。

  图书中的表格,按表述内容可分成数据式表格和文字式表格;按形态样式可分成有线表、无线表和挂线表。所谓“有线表”,是表格外框有表框线、表项之间有栏线的表格;表框线通常采用较粗的线条(习称“反线”),栏线用以分隔项目栏,通常采用较细的线条(习称“正线”)所谓“无线表”,是无表框线和栏线的表格。所谓“挂线表”是虽无表框线和栏线、但有指示项目相互关系的线条(因其所指示的项目相互挂连,故称“挂线”)的表格。

  表格的排式有直式、横式与和合式三种。所谓“直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平行的排式。所谓“横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垂直的排式(阅读时须将图书旋转90度)。所谓“和合式”,是在双、单码两个面上排列的排式;因双、单码两个面在图书翻开时呈两个面和合而成的一面,故称“和合面”,在和合面上排列的表格称“和合表”。在图书的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的情况下,直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少、纵向表项相对较多(即列少行多)的表格;横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多、纵向表项相对较少(即列多行少)的表格。如果图书的纵向尺寸小于横向尺寸,则作与上述相反的处理。和合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特别多、无论采用直式还是横式都难以安排在一个页面上的表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表项较多的表格,如果能够利用排“续表”方法安排在两个或更多页面中的,就尽量少用和合表形式,因为和合表的排版比较费事,稍有不慎,两个页面上的相关项目就显得不齐整。

  横式表与和合表在版面上的排列,必须头左脚右,即:横式表的起排位置,在单码面上应靠订口,在双码面上靠翻口;和合表的起排位置,应靠双码面的翻口。

  表格用字的字级应略小于主体文字,一般表题、表头用黑体,其他内容的字体与主体文字相同。

  有些表格虽然不排在主体文字内,但在版式设计方面与主体文字内的表格基本相同。

  (5)注文排式设计。注文是图书中的注释性文字,按其所处位置,有处于主体文字之中的夹注、处于段与段之间的段后注、处于每一版面地脚处的脚注(也称“页下注”)、处于每章章末的章后注、处于每篇文章结尾的篇后注、处于全书最后的书后注等。

  夹注多用比主体文字略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并用括号括起来。

  段后注多用于需注之处较多的图书,如古籍类图书。其排式,除另段排列、用比主体文字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外,还需在注文与主体文字对应处各用一定样式的注码表明对应关系。注码形式,有数字外加一圆圈的阳码、圆圈内数字为阴文的阴码、用数字和六角括号(或方括号)组合而成的拼合码等。

  脚注的排式与段后注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其处在页下,所以其与主体文字末行之间需加设一根一定长度的注码线。

  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章的图书。其特点是注文相对集中,字数相当多的注文也不会出现因位置不够而注不随文的现象。因注文集中,数量往往较多,故注码多采用拼合码的样式。

  书后注的特点是全书注文集中在一起列出,统一编序码。它的排式与章后注大体相同。

  2.目录排式设计

  目录的排式设计应区别于正文。

  目录中的标题应按实际需要而定,以不超过三级为宜,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四级甚至五级。大多以与正文相同的字级为最小一级标题字级,其上各级标题的字级,适当相应递增。如:目录中三级标题的字级为15级,则二级标题可为18级,一级标题可为20?2级。标题的学体,必须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标题可用来体或楷体,三级标题可用楷体或仿宋体。相邻级别的标题,也可采用字级相同而字体轻重不等的印刷字,如二级标题用18级黑体字,三级标题则可用18级宋体字。

  目录中标题及页码的位置可作适当变动。通常以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连续三连点的为多。标题较长的,则标题与页码之间不用连续三连点,而用“/”间隔。每一标题后均有作者名的,可将页码移在标题前。标题过长而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作缩进一字处理。字数较少的二级或三级标题,可作接排处理,中间用“/”间隔。

  3.序言和后记等的排式设计

  序言和后记等的排式设计也应区别于正文。

  它们的字级、字体,可以与正文相同,也可以与正文不同,但不宜小于正文。它们的版心规格可作适当变化:版心宽度可略小于正文,增宽两侧的白边,或增宽内侧(订口一侧)白边的宽度,使序言和后记等的版心明显区别于正文,产生别具一格的效果。不过,这种设计宜在序言和后记等较短、甚至不足一面的情况下采用,而且版心宽度也不宜过小,以免过于局促。

  4.附录排式设计

  这里所说的附录是广义上的,它们在排式设计上同样也应区别于正文。

  附录的字级一般应小于正文,但若附录中的文字性质与正文相同,字级可同正文。某些附录,如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事件索引、专业名词索引等,因文字相对都比较少,可采用双栏排式,不仅检索方便,而且版面清晰、节省空间。

  5.书眉排式设计

  书眉是在版面天头处排列的文字,因为它好像版面的“眉毛”,故名。一般在双码面排上一级标题,单码面排下一级标题;辞书的书眉则为方便读者检索而列出本页面上的关键检索点,一般是列出全部字头或者起讫字头(单词)。书眉不仅可以方便阅读者,也有装饰版面的作用。书眉的字级,必须小于正文字级;字体可酌选。书眉与版心第一行文字之间的分隔线,称“书眉线”,其长度大多与版心宽度相等,也有短于版心宽度的。书眉文字的位置,通常有居中和偏外侧两种;文字过多的,可作适当删节(但必须一致)。在横排样式中,也可将书眉文字设计成直排在翻口处,这实际上是移用直排样式的中缝排法。其长处是文字因处翻口位置,醒目程度胜于在书眉处;其短处是文字容易因版心规格偏差而过于靠边,甚至被切掉。

  6.页码排式设计

  页码是标明版面顺序的序号。其位置大多设在地脚的外侧;开本较大的,也可设在地脚的居中位置;也有设在天头外侧的。页码字体常用白体、黑体、罗马体等。页码两边可加装饰点或装饰线,也可不加装饰。还有将页码位置移在翻口中间,再作些装饰的,如加或方、或圆、或椭圆的线框,加网线底纹框,设为“实地”(即黑底白字)等。

  第6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9:对校法;

  陈垣说,“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其主旨在校异同”。现代校对依据原稿对照校样进行校对的方法与此相似,故也称对校法。对校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有点校、平等点校、折校、读校四种。

  1.点校。这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点校一般适用于改动较大或者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原稿。它的优点是可以自由支配速度,遇到难校难认的文字或者原稿较乱的地方就可慢一些,以利于读通原稿上的句子,正确理解文义,纠正错误,有助于提高校对质量。它的缺点是校对人员工作时头部要左右摆动,两手也受到约束,容易疲劳;而且由于原稿与校样有较大距离,头部转动的间隔时间若稍长,不容易把原稿上的文字、符号完全记住,很可能漏校或误校虚词、同音字、形似字和标点符号等。

  2.平行点校。这是将原稿折叠后(一张原稿通常可折四五折,每折四五行)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它常在校样和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一致的情况下使用,以缩短原稿和校样的距离、保持平行为特点,不仅可降低校对人员头部转动的频率,而且使校对人员容易看清所校原稿中的修改情况,特别是当原稿修改勾画较多时,仍能看清原稿上的着重号或专名号等,从而保证校对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3.折校。这是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也可将原稿放在桌上而把校样夹于手指间),并把原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对。折校适用于没有改动或改动较少的原稿。折校的优点是:由于原稿和样样的距离大大缩短,校对员的视力可集中在一个注视点上,头部不需要左右摆动,减轻了劳动强度;又由于原稿和校样上的文字是对比着一个个地看过去,漏句、漏行的事故就不易发生;在默念的过程中,脑、眼、手三者形成密切的配合,有效地获得“一目两行”的妙用;由于动作的一致和合理,自然而然集中了注意力,节省了来回看原稿与校样的时间,加快了速度;由于可以减少视力疲劳和降低体力消耗,有助于校对人员在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保证校对质量。折校的缺点是:因为是一日两行地校对,形似字的错误特别容易被忽略;因为完全是机械地核对文字,容易忽略对内容的理解,不利于校是非;遇到改动大的原稿,往往因修改标记线条很多而不能完全循序进行;有时着重号、专名号容易被折缝或手指掩盖,导致漏校。

  4.读校。这是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式。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或两人)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为了争取时间,在原稿抄写清楚、内容比较浅近、格式不复杂的情况下,宜采用读校。它的优点是:校对人员可以在视觉上只接受来自一种客体(原稿或校样)的文字,不会将先接受的来自甲客体的视觉形象误转移到乙客体上,从而不致将校样和原稿上的文字互相混淆,校对效果比较好;两人轮流读、看,可以互相提供意见,对提高质量有一定好处。其缺点是:由于汉字中同音字、近音字、多音字、近形字很多,如果读的一方发音不准或误看误读,就会造成错误;在遇到校样有错时,因校的一方要改正,读的一方不得不停下,从而影响效率。另外,读校要求有安静的工作环境,否则,互相干扰易导致误听而漏校。

  第7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8:期刊刊号的使用;

  1,所有经过批准登记的期刊,不论其发行范围如何,均可分配CN号;公开发行的期刊则还有ISSN。

  2.刊号的两部分可合在一起印刷,置于期刊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两个部分分两行印刷,其间以一横线隔开。

  如:

  3.刊号的两部分也可分开印刷:

  (1)ISSN独立印刷时,应印于期刊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可与条码一起印刷。

  (2)CN号独立印刷时,应印于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

  4.刊号的分配原则是一刊一号。期刊无论是更改刊名或出版地,还是更改载体形式,都须重新申请刊号。

  5.不得用分配给期刊的刊号出版图书或其他出版物。

  第8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1:关于期刊的标准化标志;

  1.期刊须在底封或目录页上刊载版本记录,内容包括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出版日期、主编(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刊号。经营广告业务的,还须刊载《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底封下方必须印有刊号。

  2.期刊须在面封的醒目位置刊载期刊名称和年、月、期、卷等顺序编号。不得以要目替代刊名,也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

  3.公开发行的期刊须在面封或底封上印ISSN的条码。

  第9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0:准备素材;

  为制作电子出版物准备素材的工作,包括素材的收集、审查和加工三个方面。

  1.素材的收集是根据选题设计的需要,备齐各种必要的文字作品、图片、照片、录像资料、录音资料、动画资料等。素材收集不足会影响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和出版计划。这项工作与图书编辑过程中的稿件组织类似,所以对于图书组稿的基本要求也适用于电子出版物的素材收集工作。但是,电子出版物的素材收集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电子出版物信息容量大,可以包含大量的文字,甚至是多语种的文字。文字输入、校对的工作量很大,需及时作好安排。以纸质出版物为基础改编的电子出版物,可利用原有的计算机排版文档,以减少文字录入的工作量,但是要根据电子出版物的要求重新排列和组合文字,并要注意缺字补字的问题(详见下文)。

  收集图片、照片、动画片段、录像和录音素材时,应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资料。重要的资料如有短缺,必须专门拍摄制作。解说词必须专门编写和配音。

  凡是享有著作权保护的素材,都须获得著作权人的正式许可方可使用。一部电子出版物的素材资料要有专人妥善保存,否则由于使用的人员众多和使用方式复杂,容易遗失或变得混乱。

  2.素材的审查主要是根据三审制的要求,对已经准备好的各种素材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进行仔细审核,以保证电子出版物的质量。这项工作与图书编辑过程中的审稿相同,所以,对于图书审稿的基本要求也适用于电子出版物的素材审查。审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素材,或者须及时更换其他同类素材,或者退请作者修改,或者由编辑修改后征得作者的认可。

  3.素材的加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等的加工。进行加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与图书编辑过程中的稿件加工整理相同,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1)文字的加工。输入并校对后的文字资料(包括可以利用的原计算机排版的文档),往往要根据电子出版物的要求重新排列、分段和组合,并根据需要以相应的格式用不同的文件名存储。

  要注意汉字补字的问题。工具书类电子出版物中,冷僻字和特殊符号多,因有检索的需要,一般的图片补字方法是行不通的。通常要提供专门的挂接字库或者扩充字库。譬如,可以采用扩充Windows系统字库的方法,将增补的字加入到扩充字库中。在安装软件的过程中,安装程序会修改用户计算机的注册信息,将扩充字库嵌入Windows系统,让冷僻字和特殊符号生效。但是,这种方式有可能会将用户计算机中的自造字改换掉,故要在产品使用手册中作比较醒目的说明,提请用户注意。

  (2)图片的加工。电子出版物的图片来源于照片、印刷图片、计算机制作的图形和已有的素材类电子出版物。照片和印刷图片需要扫描,一般取59线/厘米(150线/英寸)的分辨率,比例根据需要而定,以彩色RGB模式扫描。图片用PhotoShop、CoredlDraw等图像处理软件编辑,将尺寸改变为实际使用的大小以后,压缩成JPG格式或GIF格式(16位色彩,中、高等精度)保存。这样的图片文件占用空间小,读取速度快。尺寸很小的图标一般就使用BMP格式,显示较清晰。

  (3)音频资料的加工。声音是多媒体中的一种媒体,电子出版物中常用的声音材料包括解说旁白、背景音乐、提示声响等。音频资料一般由以录音机获得的模拟数据经数字化转换和编辑而成。常用的音频编辑工具为MS Media Encoder等。数字化音效的质量,与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和通道数三个因素有关。立体声(二声道)的数据量是单声道的两倍。

  音频文件的格式主要有WAV、MIDI和WMA等。同一格式中音效的质量越好,数据量就越大。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一张光盘的容量有限,如果音频文件占用的空间小,其他媒体的内容才能容纳得更多。因此,若对音质没有特别要求,一般采用8位11千赫采样频率就可以了(音频采样与数据量大小的关系见下表)。随着音频压缩技术的发展,新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都支持音质较好而压缩比很大的MP3格式。

  (4)视频资料的加工。视频资料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相当于电视信号的录像带,提供模拟信号;另一种是数字式视频文件,来自互联网或者数字式视频记录设备。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要经过取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需要配置视频捕捉卡。视频编辑工具主要是Premier和MS Media Encoder。视频信号经数字化转换后,数据量很大,需要经过适当的压缩处理才能达到电子出版物的要求。Premier编辑工具也可以用于配音。

  视频文件的格式主要有AVI、MPEG、MOV和WMV等。视频文件的大小与基色数(黑白/彩色)、色梯级数和窗口大小相关。

  二维动画制作一般使用Macromedia公司的Flash软件,文件存储为SWF格式和GIF格式。SWF格式文件中声音的录制使用WAV格式,用MP3格式压缩。三维动画制作则常用3D Max软件,动画文件有AVI和MAX等多种格式可选。

  第10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4:审核发稿;

  电子出版物完成制作之后,须按三审制的要求对其整体状况再次进行审核。责任编辑在进行质量检测时,实际上已经同时做了初审工作,因此,对于质量检测合格的电子出版物制作结果,就可写出审稿意见报请复审和终审。复审者和终审者经过审核后,如认为还有必要修改,责任编辑要及时安排修改。经过修改后的有关材料,还须再次报请复审和终审。在终审批准后,责任编辑方可安排发稿。

  与纸质出版物的发稿形式不同,电子出版物完成制作后,需要将完整的资料(包括内容文件包、安装程序和授权文件)存入CD-R。刻盘要选用优质的CD-R,刻2~3张,用于发稿和备份。刻录好的CD-R表面用柔软的标记笔写上名称和日期后,便可作为该电子出版物的原版发往复制单位。

  发稿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编辑的计算机里会同时存在多个版本的半成品,它们常常会造成混淆。用于发稿的必须是经过检测和修正的最新版本。

  因为CD-ROM的复制与其表面印刷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发稿时通常都带有光盘表面印刷用的分色胶片。
第11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

  第二百二十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12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52:《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或者在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没收广告费用,可以并处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13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8:《出版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设立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向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取得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出版物进口经营许可证后,持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第14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7:《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资格证书每3年登记1次。持证者应按国家规定到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第15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36:《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第四条;

  第四条 支付报酬可以选择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或版税,或一次性付酬的方式。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字数,以千字为单位向作者支付一定报酬(即基本稿酬),再根据图书的印数,以千册为单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即印数稿酬)。作品重印时只付印数稿酬,不再付基本稿酬。

  版税,指出版者以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

  一次性付酬,指出版者按作品的质量、篇幅、经济价值等情况计算出报酬,并一次向作者付清。

  通过行政手段大量印刷发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法律法规汇编、学习或考试指定用书等作品不适宜和版税付酬方式。

  报刊刊载作品只适用一次性付酬方式。

  第16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1:“出版”的定义;

  出版,是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个定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探讨、商榷才共同确认的。它符合出版工作的实际,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

  我国很早就有出版活动,但是在我国古代,人们没有使用“出版”这个词,而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等。这些用语的含义,一般只反映了印刷,有时候也兼及发行,但有关编辑的内容,往往不在其中。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清朝末年的思想家黄遵宪。1879年,他在同日本学者的笔谈中使用了“出版”这个词。在19世纪90年代出版的《日本国志》上,他又写道:“明治五年(1872年),仿西法设出版条例,著书者给以版权,许之专卖,于是士夫多以著书谋利益者。”[王益.“出版”再探源.出版发行研究,1999(6)]

  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指出:“所谓记载物件者,或定期出版或不定期出版,即新闻丛录等,依本律名目谓之记载物体。”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这一专业用语,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出版法》,则比较明确地指出:“本法称出版品者,谓用机械或化学之方法所印刷,而供出售或散布之文书图画。”但是,其中却没有对“出版”下明确的定义。给“出版”作出明确定义的工作,如上所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完成的。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就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它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本义是“公于众”)。现代西方的一些权威性工具书对“出版”也下过定义,如《牛津英语大词典》(1989年版)的定义为“发行或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其他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歌篇或其他作品”。许多工具书都把“对书面作品的选择、制作与发行”作为“出版”概念的基本内涵。

  我国和西方国家关于出版的定义,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差别仅仅是西方着重于“公于众”,我国则强调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西方的出版定义有讲明编辑的,也有把编辑包含在选择或制作中的,我国的“出版”定义中则明确包括“编辑”。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说法有时与科学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图书出版社里都有一个承担复制前的一些技术编辑工作并负责联系复制单位和监督复制质量的业务部门,人们一般习惯地称之为“出版科”(或“出版部”、“出版组”等)。用出版概念的定义来衡量,这种习称显然不够准确,但既然已经相沿成俗,也就不妨保留(本书中在一定场合也保留使用“出版科”这个习称)。

  第17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7:版式设计的要素;

  版式设计的要素,是指进行版式设计时必须考虑、安排的一些因素,一般包括版心、周空、印刷字规格、版面字数、排式和图表位置等。

  1.版心

  版心是版面上容纳文字图表(一般不包括书眉、中缝和页码)的部位,由文字、图表和间空(包括字空、行空和段空)构成。其面积的大小和在版面上的位置,对于版式的美观、读者的阅读和纸张的合理利用都有影响。版心的宽度和高度,对版面字数有制约。

  2.周空

  周空是指版心四周留的一般约2厘米宽的空白,包括:

  (1)天头。又称“上白边”,是处于版心上方的白边。

  (2)地脚。又称“下白边”,是处于版心下方的白边。

  (3)订口。又称“内白边”,是位于版心内侧的白边。因书页在这一侧订合,故名。

  (4)翻口。又称“外白边”,是位于版心外侧的白边。因书页在这一侧翻动,故名。

  周空的设置,既可让读者阅读时眼睛不受四周不利环境的干扰,又给喜欢在阅读时动动笔的读者留有下笔余地。对周空的设计,是现代图书版式设计中逐渐为人注目的设计手段之一,版心上下左右空白的尺寸或大或小,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3.印刷字规格

  图书版面上排列的文字,称为“印刷字”。各种印刷字的大小与形体各有不同的规格,分别用“宇级”和“字体”表示。

  (1)字级。这是指印刷字的大小级别。在用铅字排版的年代,字级采用号数制,即用初号、一号、二号……七号等号数来表示铅字的大小,故字级往往又称“字号”。后又引入世界各国通用的点数制,我国于1958年规定“点”的单位长度为0.35毫米。照相排字兴起后,出现了级数制,“级”的单位长度为0.25毫米。从6级(1.50毫米)至100级(25.00毫米)分成30个级别: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2、24、26、28、30、32、34、36、40、44、50、60、70、80、90、100。如一个15级的照相字,其宽、高均为3.75毫米。计算机照排技术则使字的大小获得了“无定级”(即任意大小)的广阔空间。

  由于级数制采用的规格尺寸与号数制、点数制不同,所以照相字与铅字在尺寸大小上并不存在精确的对应关系,仅仅互相近似(见下表,其中的“毫米值”表示字的宽度和高度)。

  字级大小不同,在版面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字级大的,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感;字级小的,则造成视觉上的连续吸引感,构成的版面整体性强。

  (2)字体。这是指印刷字的形体种类。现在图书用字的字体可分为基本字体、基本字体的变体和艺术体三类。

  ①基本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四种,它们不但是印刷书刊最常用的字体,而且也是其他字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宋体也称“老宋体”,虽形成于我国明代,但萌芽于宋代,故称为“宋体;它笔画横细竖粗,工稳庄重,多用于一般图书正文。黑体也称“方体”、“方头宇”,笔画粗细一致,凝重醒目,多用于标题和着重文字等。楷体也称“活体”,笔画与我国书法中的正楷相似,多用于低幼读物和教科书等。仿宋体出现于20世纪初,是仿写北宋欧体刻本而创制,故称“仿宋体”;它笔画较细,起落笔均稍加装饰,隽秀清丽,多用于诗集、短文和随笔、休闲读物等。

  ②基本字体的变体是基本字体经过变化而成的字体,如宋三体、秀丽体、报宋体、等线体、回头体等。计算机照排的发展,为基本字体的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如扁体、长体、斜体、旋转体等,都是由计算机照排技术形成的。

  ③艺术体是将书法艺术和美术字写作技巧糅入印刷字而形成的字体,如隶书体、魏碑体、综艺体、琥珀体等。

  不同性质的图书,所用的字级、字体有所不同;一本书中不同性质的文字(如正文主体文字、标题、辅文、书眉等),所用的字级、字体也有所不同。图书版式设计中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遵循“以变化求生动,以和谐出美感”的原则,选用合适的字级、字体。

  4.版面字数

  一定规格的版心内可容纳的字数,通常称为“版面字数”。计算版面字数时,须先根据版心的高与宽以及所选定的字级,确定每行应排字数和每面应排行数;然后再将每行字数乘上每面行数。所谓“可容纳的字数”,并不等于版心中实际容纳的字数。在每一个版心中,由于文字排式、标题占行、图表占位、段末空白等种种因素影响,实际字数总是少于版面字数。

  5.排式

  这是指各种文字或图在版面上的排列样式。一般文字的排式有横排和直排两种主要类型。横排是每行文字自左向右排列、每面各行从上到下排列;直排是每行文字从上到下排列、每面各行自右向左排列。每类中又有选用不同的字体、字级、间空等而形成的各种形式变化多端的具体排式。表格和图的排式一般有直式、横式与和合式三种类型。排式的设计,既要考虑版面美观,又须与文字或图的内容相适应。设计的具体要求,详见下文。

  6.图表位置

  这是指图片、表格等在版面上所处的地位。图表的特点是每一幅都构成版面上相对独立的“块”,既比较突出,又不便分割,与文字形成的“块”有很大不同。所以在进行版式设计时尤其要对图表在版面上的位置作出周详安排,使版面既显得活泼大方,又方便阅读。

  第18题

  试题答案:C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9:国家对复制音像制品的规定;

  委托复制音像制品,须使用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省级新闻出版局配发的复制委托书。委托单位开具委托书后,须直接送交复制单位。

  音像复制单位接受出版单位委托复制音像制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委托单位订立复制委托合同;验证委托单位的《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已盖章的音像制品复制委托书以及著作权人的授权书。接受委托复制属于非卖品的音像制品,应当验证经省级新闻出版局核发并由委托单位盖章的音像制品复制委托书。音像复制单位接受委托复制境外音像制品,应当事先将该音像制品的样品报经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并持著作权人的授权书依法到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复制的音像制品应当全部运输出境。

  音像复制单位应当自完成音像制品复制之日起两年内,保存委托合同和所复制的音像制品的样本以及验证的有关证明文件的副本,以备查验。音像复制单位不得接受非音像出版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复制经营性的音像制品;不得自行复制音像制品;不得批发、零售、出租音像制品。音像制品复制单位复制光盘,必须使用蚀刻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激光数码储存片来源识别码(SID码,详见本书第十章第三节)的注塑模具。

  第20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4: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版式就是稿件在书刊版面上的编排格式。版式设计是对稿件编排格式的确定和处理,是整体设计的组成部分。它要以图书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和可提供的工艺技术手段等为根据,使图书的版式与图书的外部装帧和谐一致,使版面安排合理,脉络分明,既方便阅读,又能给人以美感。

  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版面的阅读功能。清晰性、易读性、和谐性是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1.清晰性

  版式设计是许多因素的复杂结合。版面上设计元素的运用、结构框架的设定、个人风格的发挥等一切手段,都是为了鲜明地突出内容、烘托主体,使主体层次清晰、一目了然,没有丝毫视觉污染与干扰。

  2.易读性

  作为主体的文字或图片,在版面上均有各自的位置,每一种版式设计处理都有不同的含意。但是,无论是前与后、主与次、分与合的安排,还是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的分布,所有的版式设计手法在原则上都是平等的。它们的运用都是为了版面的易读性,为了读者能有“选择”、有“区别”、有“秩序”地阅读。如类目的分割、篇章的安排、目录的编排、页码的安置、内容的提示等,均是为了让读者更方便、更容易地查阅。

  3.和谐性

  这是指版面中的各种设计元素要彼此呼应、息脉相通、和谐一致。正确运用版式设计的艺术规律,使版面达到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完美一致。生动、有序、和谐的版面,能给人一种阅读上的愉悦。
第21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6:国家关于图书总发行的规定;

  出版单位拥有本版图书的总发行权,但不得总发行其他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

  依法设立的企业具备一定条件并经审批取得图书总发行权后,可从事总发行业务。“具备一定条件”,是指须在主营业务、发行员职业资格等级、设备、场所、注册资本、计算机管理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报请审批的程序是:申请者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后向获得批准者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申请者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由出版单位发行部门改制形成的发行企业,按上述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获批准后,可以从事本版图书的总发行业务。

  出版单位委托其他总发行单位总发行图书,应使用统一的《出版物发行委托书》,并在图书版权页上标明总发行单位的名称。出版单位不得向没有图书总发行权的单位转让或变相转让总发行权。

  第22题

  试题答案:D

  第23题

  试题答案:C

  第24题

  试题答案:D

  第25题

  试题答案:A

  第26题

  试题答案:C

  第27题

  试题答案:D

  第28题

  试题答案:D

  第29题

  试题答案:A

  第30题

  试题答案:B
第31题

  试题答案:CD

  考点:

  ☆☆☆☆☆考点3:出版过程的特点;

  出版是一个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阶段联结而成的有序的过程,每个阶段又包括许多紧密相联的环节。一般地说,在编辑阶段都有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检查、读校样、看样品等环节(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的制作通常也放在编辑阶段);在复制阶段,由于载体的不同和复制技术的差异,不同的出版物会有不同的要求,但制作母本(印版或母盘等)、成批复制和包装等环节总是不可缺少的;在发行阶段,各类出版物都需要有进货、储运、宣传、销售、结算货款等环节。对这些环节,本书后面的许多章节将有详细介绍,这里仅着重指出由这些环节构成的出版过程的某些特点。

  1.明显的整体性

  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相互依存,成为一个紧密联结的整体,缺少或者削弱了任何一个阶段或环节,随便颠倒或混淆它们的先后次序,都可能影响出版物质量。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的整体性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出版从业人员应该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树立起出版过程的整体观念:从事编辑工作的要关心或适当参与复制和发行;从事复制工作的要了解出版物的内容,并关注和配合编辑、发行的发展和要求;从事发行工作的也要了解出版物的内容,并熟悉和关心编辑、复制的计划和工作进程,以便每一个环节都能为前一个环节提供支持,为后一个环节做好铺垫,避免发生互相推诿、工作脱节的现象。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的劳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编辑劳动的对象是精神产品,编辑追加在精神产品上的许多劳动,是让已有的作品优化和增值的精神生产劳动。它对保证出版物的思想内容和学术、艺术、文字等方面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复制劳动是物化精神内容的劳动,是生产出版物的物质载体的物质生产劳动。它一方面能增加精神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能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物质产品中去,使作品最终形成出版物。发行劳动则是把出版物输送给读者的商业劳动,它是通过商品流通实现出版物价值的手段。编辑劳动和复制劳动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要使出版物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必须依靠发行劳动。关心自己劳动价值的出版管理人员、编辑人员和复制人员都应当重视发行劳动,并支持或参与发行工作。

  三种劳动各受不同的规律支配,却又必须相互联结在出版这个共同体内,并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实现各自的社会价值。因此,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是出版过程的基本特点,出版活动的其他特点都与它相关。出版业的产品棗出版物具有既是精神文化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出版业本身也有既是文化事业又是文化产业的两重性,就是由这个基本特点决定的;出版管理既要有文化事业的管理要求,又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也是由这个基本特点决定的。只有充分认识出版过程的这个基本特点,自觉地把握出版业的特殊规律,适应它的特殊要求,才能做好出版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32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12: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十五大、十六大文件中,都强调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也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出版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就应该不断地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需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为人民服务就与为社会主义服务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认真为社会主义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就是从根本上为人民服务。人民需要社会主义,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某些出版物离开了社会主义的崇高目标,不去为它服务,反而损害这个伟大事业,那也就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出版工作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本世纪头20年,就是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在已经达到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基础上,我们现在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建设这样的小康社会,每一项奋斗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出版工作的支持。这种支持应该是完备的、全面的,而不应是零碎的、单一的;应该是强大的、及时的,而不应是脆弱的、滞后的。为此就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把发展作为出版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制订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战略和规划,大力推进出版业的繁荣。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3页]毛泽东还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并指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2页]无论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还是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继承和借鉴,出版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军。因此,出版工作必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这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要条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应当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事实证明:只有实行这个方针,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繁荣;违背这个方针,必然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所以邓小平说:“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6页]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精神产品的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劳动,需要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辛苦劳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双百’方针,努力形成一种鼓励探索与创造的良好环境与气氛。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2003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有机统一”。在出版工作中贯彻“双百”方针,就要努力推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创作,为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的文艺、学术流派的成果都有出版的机会。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并达到符合出版要求的质量标准,就要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编辑人员不能以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观点为标准取舍稿件,也不能在加工整理中随便按照自己的观点和好恶删改稿件。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求根据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区分精华和糟粕,学习借鉴其精华部分,以利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完全新型的文化,但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离开整个世界单独生长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脱离世界,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我国的出版物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包括古籍的整理和注释,外国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分门别类的研究,等等。对这类稿件的处理,必须立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使它们能正确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是我国出版工作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原则。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出版效果,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但有时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克服了过去出版单位过分强调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的偏向,同时也要防止和纠正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偏向。社会主义出版业必须自觉地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多出精品力作,少出以至不出平庸之作,杜绝精神毒品和文化垃圾,决不允许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

  出版物有其特殊属性,它的价值实现形式更重要地表现在社会效益上,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即已指出:“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首先要注意出版物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同时要注意出版物作为商品出售而产生的经济效果。”这也就是要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党和政府有关文化工作、出版工作的其他许多文件也一再阐述这个原则的重要意义,强调认真贯彻这个原则的必要性。2003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严肃地考虑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效果,在这一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个原则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才能保证这个原则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只有真正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出版工作才能以更加强大的社会作用和经济实力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那些使出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两个效益可以兼顾的时候,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在两个效益发生矛盾、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更要首先考虑社会效益。这样,尽管在局部上经济效益可能受损,但在整体上,由于有讲究质量的优势,他们的出版物销售情况良好,经济效益随着社会效益的提高而提高,从而实现了两个效益的结合。而那些在出版活动中犯了方向性错误以致受到各种处罚甚至停业整顿的单位,几乎都是程度不同地违反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他们或者见利忘义,不顾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不顾社会效果;或者惟利是图,搞什么“打擦边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牟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其结果,既害了国家和人民,也害了自己。

  4.坚持质量第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出版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供给人民。各类图书都要力求做到选题对路,内容充实,都要力求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反对粗制滥造。”坚持质量第一,这是由我国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决定的,也是我国出版工作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只有质量高的出版物,才能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和精品出版物不断积累,拥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长销精品,一个出版单位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所以,出版单位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力求出版物的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同时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技术设计质量以及物质性加工生产质量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如果违反质量第一的原则,粗制滥造,不但社会效益大成问题,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经济效益也是好不了的。平庸之作、劣质产品是不会有多大销路的,即使靠不正当的炒作等手段得逞于一时,终究还是要被读者抛弃的。产品卖不出去,经济效益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1997年,新闻出版署先后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强调要“实现图书出版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提高图书出版整体水平”,“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繁荣出版重在质量的思想,把能否提高图书质量当作衡量出版工作是否健康发展、检验出版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两个文件对于保障图书质量的机制、程序、规范和要求等作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实际上对于保障其他出版物的质量也极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领会和坚决地贯彻执行,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落到实处。

  第33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13: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编辑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1.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

  出版编辑活动是从事报纸、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生产的脑力劳动。编辑劳动生产的产品与一般工农业产品不同,不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即增长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素质,从而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编辑活动又是出版活动的起点和中心环节,对于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具有重大作用。因此,编辑学必须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以深刻了解它的本质。

  2.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

  从宏观而言,编辑活动是出版活动的中心环节,因而出版的任务也就是编辑的任务;从微观而言,编辑活动承担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选择、审读和加工整理作品的任务。编辑学不仅要从宏观上、微观上研究编辑活动所承担的任务,而且要研究用怎样的措施、怎样的方法来完成编辑活动的任务。

  3.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

  编辑活动如同出版活动一样,既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状况,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编辑学在研究社会如何制约编辑活动的同时,又要研究编辑活动对社会生活起怎样的作用,对读者或者说对人民产生怎样的作用。此外,编辑学还要研究编辑活动在出版活动内部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它与复制、发行活动的相互作用。

  4.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

  编辑活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动而不断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编辑活动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编辑活动的变化发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研究和把握编辑活动的规律,是编辑学的根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深入研究编辑活动的历史与现状,并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编辑活动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编辑活动的规律。

  第34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7:选题策划的意义;

  1.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

  出版工作方向的把握和出版工作方针的落实,不能是挂在嘴上的空洞口号,而应当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选题中。因此,策划选题的过程,也就是编辑理解和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的过程。选题策划的结果,可表明编辑人员对社会、读者的需要已经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并为如何满足这种需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案。每一项优质的、成功的选题策划,都表明编辑在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保障出版生产秩序

  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编辑、复制、发行等的不同分工,又分为不同的生产阶段。在选题策划的基础上订立的选题计划,可有效地明确出版单位的工作目标,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出版秩序。举凡人员的安排、资金的调动、印刷复制工厂的选择,以至推出出版物的时机把握、营销策略的实施,都要以编辑策划的选题为依据来通盘考虑,从而做到有条不紊。

  3.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选题虽然只是一个初步设想,但它凝聚着编辑的心血和智慧。有些选题是编辑对社会精神生产某个领域深入研究的结晶,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类选题的提出,往往意味着出版工作的某种突破。在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人们十分重视产品设计工作,希望通过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而选题策划则是对精神产品的设计,引导着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一个策划得很好的选题,不仅可以让编辑明确自己的工作思路,还能给作者很多有益的启示。作者能以编辑的构思为基础,明确自己的创作目标,尽快进入创作过程,而且可以对照选题要求,选择自己的研究或创作方法。这一切都会对最后的成果产生影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出版实践证明,选题策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能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4.塑造出版单位的形象

  出版单位的形象是通过出版物来展现的,因此选题策划便成广塑造形象的首要环节。富有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的选题,不仅可以为出版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而且在这些选题完成以后,还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出版单位赢得宝贵的声誉。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自觉选择的一套大型学术读物,不管图书市场如何潮起潮落,商务印书馆坚持完成这套丛书的出版计划,表现出了可贵的文化责任感。这套丛书以其厚重的文化价值,推动了我国的学术研究,也帮助商务印书馆树立了重视学术文化的出书特色和品牌形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第35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8:选题策划的内容;

  选题策划是一个发现和构思的完整过程,有其丰富的内涵。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一般应考虑三方面的内容:

  1.图书的内容和形式

  这是设计性内容。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具有预见性。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页]编辑与建筑师一样,也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筑“蜂房”。编辑可以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阅读需求,提出具体的选题设想,并想像出未来图书的形态。选题设计的内容通常应包括下列项目:名称、内容、作者、读者对象、开本、字数、版面形式、装订样式、出书时间、成本、定价,等等。这些项目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也允许发生变化,但在选题报告中必须作出描述,以表明编辑对选题内涵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2.市场预测

  这是分析性内容。编辑提出某方面的选题,既是出于文化责任感,也是显示自己的信心,相信这一选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市场预测要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1)读者需求情况。最好能提供比较具体的数量统计,让决策者从中看出市场空间的大小。

  (2)同类出版物情况。要比较分析它们的出版时间、出版数量、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市场反映等,力求具有参照意义。

  (3)选题特色。要通过对选题内容的分析以及与同类书的比较,说明本选题在未来市场的存在价值和特殊优势。

  通过以上分析,编辑应对选题的市场前景以及经济上的盈亏估计,明确提出自己的预测性意见。作好市场预测,是编辑对选题的进一步论证。

  3.实施方案

  这是操作性内容。编辑策划出选题,只是工作的开始。要把选题转化为图书,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一般应考虑以下问题:

  (1)作者人选。编辑应提出具体对象,并介绍其基本情况,特别是新作者,要详细介绍有关背景材料,如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或创作成果、写作能力和写作风格等。

  (2)时间安排。包括交稿时间、发稿时间、出书时间等。

  (3)宣传计划。包括不同阶段的宣传要求、准备采用的宣传方式和联络的媒体等。

  (4)营销策略。编辑应从选题角度提出营销建议。

  后两项内容多见于大型书、重点书的选题策划,且有时可不列于选题报告内,而是形成专门的市场营销建议书。

  第36题

  试题答案:ADE

  考点:

  ☆☆☆☆☆考点20:文字的版式设计;

  1.正文文字版式设计

  正文文字的版式设计包括对主体文字、标题、引文排式的设计。注文虽然属于辅文,但它们的排式常随同正文一起设计,故这里便与正文一起讲。这些文字在表现形式上大多具有“线”的特征,但作为主体文字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的表格,虽然也以文字为主,却在表现形式上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并且还具有与图片类似的“块”的特征,因而下面的介绍中将它与一般的主体文字分开。

  (1)主体文字排式设计。主体文字有横排和直排两种基本排式类型。横排大量用于各类图书,直排多见于古籍类图书。横排又有单栏、双栏、多栏(三栏及以上)等排式。

  所谓“单栏”,也称“统栏”,即版心不作纵向分隔,每行文字均从版心的左边一直排到版心的右边。这种排式因行长相对较长,所以用字字级一般不能小于15级。如果用的字级过小,每行所排字数过多,就会造成阅读时因目力疲劳度增大而产生跳行等现象。

  所谓“双栏”,是将版心纵向分隔成两栏。与单栏排式相比,其行长缩短约一半。这种排式设计,显然是从视觉效果考虑的。因行长缩短,用字字级则可相对变小。这样,既适应了目力对字级和行长的要求,同时也使版心获得了尽可能多的图文容纳量。工具书、图书辅文中的索引等,多用这种排式。

  多栏排式,是在图书开本相对较大而用字级数相对又较小的条件下所使用的排式。这种排式,多用于大型开本的工具书、资料书和这类图书的缩印本。

  主体文字应该选用清晰、整齐的字体,使人易读。一般多采用来体(包括它的一些变体,如细家体、报宋体、秀丽体等)或楷体。宋体端庄,刚柔相济,浓淡适中,阅读最省目力,是大多数图书正文主体文字采用的基本字体。楷体柔和悦目,适用于儿童读物和小学教科书。

  (2)标题排式设计。标题的排式设计除选择字级、字体外,还包括对标题的位置、字空、占行、转行等的设计。

  标题的字级、字体,必须依据图书类别、开本、标题等级,遵循字级大小有序、字体轻重相间的原则来选择。标题字级大小与主体文字字级大小的比率叫做跳跃率。跳跃率高的,版面容易生动活泼;跳跃率低的,版面显得庄重规整。

  标题的位置有居左、居右和居中三种样式。标题位置的设计,必须依据图书开本大小、标题文字多少及版面整体布局等实际状况择善而行。

  对于字数较少的标题,为了不显得紧逼局促、虚实失衡,除每一个字本身所具有的字肩空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详见本书第五章“书刊校对”的第四节)。

  标题在版心中占一定的行数,既为字级大于主体文字的标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同时又产生了标题在一定空间中鲜明、突出、醒目的效果。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与标题等级相关。一级标题,最多可占一面行数的1/3左右;二级标题,可占2?行;三级标题,可占1?行;四级以下标题,占1行或不占行。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只有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减1行,以免造成两级标题之间的空间过于稀疏。

  标题文字行长如超过主体文字行长的4/5,要实施标题转行的技术处理。标题转行,可有转行顶格(顶头)、转行齐肩和转行居中三种形式。无论何种转行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不损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

  (3)引文排式设计。图书中的引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短句,对这种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排式。另一种是大段文字,对这种引文,为了与主体文字有所区别,排式另有特殊格式:选择的字体与主体文字不同(多用仿宋体或楷体);一般另段起排,给引文以区别于主体文字的整段地位,同时还可将每行行头缩进两格或将行头、行尾均缩进两格,以使引文更为清晰。一些篇幅相对较大的短句引文(如诗歌)处理为另段排式时,为使引文位置不致过于偏左,每一行头都可缩进四格或更多。

  (4)表格排式设计。不少图书中带有表格,因为某些内容(如按类别记述的事例、依项目列举的数据等)如按一般方法表述,不仅叙述冗繁、眉目不清,而且难以相互比照;如将它们排列成表格,则条缕分明、眉目清晰、关系一目了然。

  表格的形式一般是左右方向分为若干列,上下方向分为若干行,数据、文字、符号等内容填入一定的列与行交叉形成的项目栏。表格的构成要素有表题、栏头、表项及表框。表题即表格的名称,一般用顺序编号加文字表述的形式,也可只用顺序编号表示。栏头是表示表格中各项目类别的名称,居于表格的首列或首行;表示主要项目类别的栏头构成表头,一般居于表格首行。表项是表格中横向或纵向自成系列的一组项目栏,所有表项构成表身。表框是决定整个表格尺寸大小的外部框架,有的用表框线标出,有的不加线而以表格内容所占的总面积来体现。有些表格还附有对表格内容作注释的表注,一般用小于表格正文的字列于表下或表旁,其行宽不得超过表格宽度。

  图书中的表格,按表述内容可分成数据式表格和文字式表格;按形态样式可分成有线表、无线表和挂线表。所谓“有线表”,是表格外框有表框线、表项之间有栏线的表格;表框线通常采用较粗的线条(习称“反线”),栏线用以分隔项目栏,通常采用较细的线条(习称“正线”)所谓“无线表”,是无表框线和栏线的表格。所谓“挂线表”是虽无表框线和栏线、但有指示项目相互关系的线条(因其所指示的项目相互挂连,故称“挂线”)的表格。

  表格的排式有直式、横式与和合式三种。所谓“直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平行的排式。所谓“横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垂直的排式(阅读时须将图书旋转90度)。所谓“和合式”,是在双、单码两个面上排列的排式;因双、单码两个面在图书翻开时呈两个面和合而成的一面,故称“和合面”,在和合面上排列的表格称“和合表”。在图书的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的情况下,直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少、纵向表项相对较多(即列少行多)的表格;横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多、纵向表项相对较少(即列多行少)的表格。如果图书的纵向尺寸小于横向尺寸,则作与上述相反的处理。和合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特别多、无论采用直式还是横式都难以安排在一个页面上的表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表项较多的表格,如果能够利用排“续表”方法安排在两个或更多页面中的,就尽量少用和合表形式,因为和合表的排版比较费事,稍有不慎,两个页面上的相关项目就显得不齐整。

  横式表与和合表在版面上的排列,必须头左脚右,即:横式表的起排位置,在单码面上应靠订口,在双码面上靠翻口;和合表的起排位置,应靠双码面的翻口。

  表格用字的字级应略小于主体文字,一般表题、表头用黑体,其他内容的字体与主体文字相同。

  有些表格虽然不排在主体文字内,但在版式设计方面与主体文字内的表格基本相同。

  (5)注文排式设计。注文是图书中的注释性文字,按其所处位置,有处于主体文字之中的夹注、处于段与段之间的段后注、处于每一版面地脚处的脚注(也称“页下注”)、处于每章章末的章后注、处于每篇文章结尾的篇后注、处于全书最后的书后注等。

  夹注多用比主体文字略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并用括号括起来。

  段后注多用于需注之处较多的图书,如古籍类图书。其排式,除另段排列、用比主体文字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外,还需在注文与主体文字对应处各用一定样式的注码表明对应关系。注码形式,有数字外加一圆圈的阳码、圆圈内数字为阴文的阴码、用数字和六角括号(或方括号)组合而成的拼合码等。

  脚注的排式与段后注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其处在页下,所以其与主体文字末行之间需加设一根一定长度的注码线。

  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章的图书。其特点是注文相对集中,字数相当多的注文也不会出现因位置不够而注不随文的现象。因注文集中,数量往往较多,故注码多采用拼合码的样式。

  书后注的特点是全书注文集中在一起列出,统一编序码。它的排式与章后注大体相同。

  2.目录排式设计

  目录的排式设计应区别于正文。

  目录中的标题应按实际需要而定,以不超过三级为宜,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四级甚至五级。大多以与正文相同的字级为最小一级标题字级,其上各级标题的字级,适当相应递增。如:目录中三级标题的字级为15级,则二级标题可为18级,一级标题可为20?2级。标题的学体,必须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标题可用来体或楷体,三级标题可用楷体或仿宋体。相邻级别的标题,也可采用字级相同而字体轻重不等的印刷字,如二级标题用18级黑体字,三级标题则可用18级宋体字。

  目录中标题及页码的位置可作适当变动。通常以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连续三连点的为多。标题较长的,则标题与页码之间不用连续三连点,而用“/”间隔。每一标题后均有作者名的,可将页码移在标题前。标题过长而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作缩进一字处理。字数较少的二级或三级标题,可作接排处理,中间用“/”间隔。

  3.序言和后记等的排式设计

  序言和后记等的排式设计也应区别于正文。

  它们的字级、字体,可以与正文相同,也可以与正文不同,但不宜小于正文。它们的版心规格可作适当变化:版心宽度可略小于正文,增宽两侧的白边,或增宽内侧(订口一侧)白边的宽度,使序言和后记等的版心明显区别于正文,产生别具一格的效果。不过,这种设计宜在序言和后记等较短、甚至不足一面的情况下采用,而且版心宽度也不宜过小,以免过于局促。

  4.附录排式设计

  这里所说的附录是广义上的,它们在排式设计上同样也应区别于正文。

  附录的字级一般应小于正文,但若附录中的文字性质与正文相同,字级可同正文。某些附录,如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事件索引、专业名词索引等,因文字相对都比较少,可采用双栏排式,不仅检索方便,而且版面清晰、节省空间。

  5.书眉排式设计

  书眉是在版面天头处排列的文字,因为它好像版面的“眉毛”,故名。一般在双码面排上一级标题,单码面排下一级标题;辞书的书眉则为方便读者检索而列出本页面上的关键检索点,一般是列出全部字头或者起讫字头(单词)。书眉不仅可以方便阅读者,也有装饰版面的作用。书眉的字级,必须小于正文字级;字体可酌选。书眉与版心第一行文字之间的分隔线,称“书眉线”,其长度大多与版心宽度相等,也有短于版心宽度的。书眉文字的位置,通常有居中和偏外侧两种;文字过多的,可作适当删节(但必须一致)。在横排样式中,也可将书眉文字设计成直排在翻口处,这实际上是移用直排样式的中缝排法。其长处是文字因处翻口位置,醒目程度胜于在书眉处;其短处是文字容易因版心规格偏差而过于靠边,甚至被切掉。

  6.页码排式设计

  页码是标明版面顺序的序号。其位置大多设在地脚的外侧;开本较大的,也可设在地脚的居中位置;也有设在天头外侧的。页码字体常用白体、黑体、罗马体等。页码两边可加装饰点或装饰线,也可不加装饰。还有将页码位置移在翻口中间,再作些装饰的,如加或方、或圆、或椭圆的线框,加网线底纹框,设为“实地”(即黑底白字)等。

  第37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2:印刷的要素;

  因为印刷在书刊印制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所以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印刷的要素。

  人们一般认为,印刷有五大要素:

  1.原稿

  原稿是印前制作所依据的有一定物质载体的图文信息。原稿一般分为三大类:

  (1)文字原稿。可以分为书写原稿、打印稿、印刷品原稿以及电子原稿等。

  (2)线条原稿。可以分为图表、硬笔手书文字、地图、钢笔画、版画以及电子原稿等。

  (3)图像原稿。可以分为透射稿、反射稿和数字化图像稿。透射稿是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包括反转片、正片和负片;反射稿是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包括素描、水彩画、国画、油画等各类连续调绘画原稿以及照片、印刷品等;数字化图像稿是由扫描仪输入、数字照相机或数字摄像机拍摄以及由图像光盘等直接提供的电子原稿。

  出版单位应该提供适合于印前制作和印刷的原稿。具体而言,文字原稿要求字迹清楚,准确无误;线条原稿要求线条清晰、完整,反差大;图像原稿要求图像清晰,不偏色,层次丰富。

  2.印版

  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通常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图文部分明显高于空白部分的印版称为“凸板”;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称为“凹板”;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印版称为“平版”;图文部分可让油墨透过并漏印至承印物的印版称为“孔版”。现在书刊印刷主要采用平版。

  3.承印物

  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通常把以纸张作为承印物,使用油墨的印刷称为“普通印刷”,而把以其他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作为承印物或者不使用油墨的印刷称为“特殊印刷”。

  4.印刷油合

  印刷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可视影像的物质,一般由色料呈色剂、连结料、填充料与助解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黏度。在特殊印刷中,油墨的作用可由其他材料替代。

  5.印刷机械

  广义的“印刷机械”,是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可以分为印前设备、印刷设备和印后设备。狭义的“印刷机械”,主要指印刷设备即印刷机。在分析印刷要素时说的“印刷机械”,一般是狭义上的。

  印刷机的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划分:

  (1)根据印版类型划分,有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

  (2)根据承印纸张的大小划分,有全张纸印刷机、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八开印刷机。

  (3)根据一次可印刷颜色的种数划分,有单色印刷机和多色印刷机;多色印刷机又分为双色印刷机、四色印刷机等。

  (4)根据输纸方式划分,有单张纸印刷机(又称平版纸印刷机)、卷筒纸印刷机(又称轮转印刷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要素只是就传统方式的印刷而言。从下文所列书刊印制的各种工艺流程可以看出,现在有些印刷方式实际上已经并不完全具备这五个要素。

  第38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5:国家关于委托印刷书刊的规定;

  书刊委托印刷的当事人是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因而国家相应地对双方的行为都作有规定。

  1.对出版单位的规定

  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书刊时,必须审核拟委托其承印书刊的企业是否属于出版行政部门审定许可的书刊印刷企业。不得委托非书刊印刷企业承印书刊;也不能委托因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而正处于受处罚期间的书刊印刷企业承印书刊。

  出版单位委托书刊印刷企业印刷书刊,必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委托印刷书刊的有关证明,并依法与印刷企业签订合同。

  出版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委托印刷的书刊上刊载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或者刊号,出版日期或者刊期,书刊印刷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2.对印刷企业的规定

  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必须验证并收存出版单位盖章的印刷委托书,并在印刷前报出版单位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印刷企业接受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印刷委托书还必须事先报印刷企业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印刷委托书由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统一格式,由省级新闻出版局统一印刷。

  印刷单位应当自完成书刊印刷之日起两年内,留存一份承接的书刊样本备查。

  印刷单位不得印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书刊: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内容的;非法进口的;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或者报纸、期刊名称的;未署出版单位名称的;中学小学教科书未经依法审定的;侵犯他人著作权的。

  第39题

  试题答案:ABC

  考点:

  ☆☆考点30:打样的工艺要求;

  向印刷工序提供印刷机能够印出的真实样张,是打样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打样机与印刷机在设备、印刷速度、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很多差异,所以打样要与印刷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打样的工艺要求是尽可能接近实际的印刷条件。因此,打样要尽可能做到与印刷的“三个相同”:

  1.纸张相同。不同的纸张对印刷品的图文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例如,打样用铜版纸,印刷用胶版纸,样张的质量比批量印刷的质量肯定要好得多。因此打样最好用印刷时实际使用的(至少也应是属于同一系列的)纸张。

  2.油墨相同。不同的油墨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如果油墨的光学性能不同,样张与印刷品会有很大的颜色差异;如果油墨的黏度、流动性不同,便会导致网点扩大、实地密度产生差异,最终影响画面的色调。

  3.色序相同。由于油墨的透明度、黏度不同,不同色序的叠印率有很大的差异A果打样与印刷采用不同的色序,将导致不同的颜色效果。当然,由于打样色序与印刷色序受到不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使两者达到完全一致也是比较困难的,工艺要求是尽可能一致。

  第40题

  试题答案:AD

  考点:

  ☆☆☆☆考点9:图书发行渠道概述;

  图书发行渠道,是指图书从出版单位向消费者转移时所需经历的途径。

  图书发行渠道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产销结合的直接发行渠道和产销分离的间接发行渠道。直接渠道是指出版单位将图书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途径,又称“直销”。间接渠道是指出版单位通过中间商向消费者供应的途径,是目前国内外出版界主要采用的图书发行渠道。

  此外,图书发行渠道还有长短、宽窄之分。发行渠道的长短,依据介入图书流通过程的中间商环节的多少而定:短渠道只选择使用一个环节的中间商,长渠道选用一个以上环节的中间商。发行渠道宽窄,根据每一个中间环节的中间商数目多少及其技术装备的优劣、人员数量的多少与素质高低等而定。中间商数目多,技术装备优良,人员数量多、素质高的发行渠道称“宽渠道”,反之则称“窄渠道”。
第41题

  试题答案:AC

  考点:

  ☆☆☆☆考点15:几种有特色的零售机构;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式的图书零售机构在我国开始出现,并呈增长趋势。其中主要有读者俱乐部、连锁经营店和网上书店。

  1.读者俱乐部。也称“书友会”、“读者沙龙”、“读者联谊会”等。这是一种通过吸收读者为自己的成员,从而向其介绍、推荐购买图书(一般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的图书销售机构。一般采用无店铺销售方式。1891年,在德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读者俱乐部1950年6月1日,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读者俱乐部棗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正式成立。在我国,读者俱乐部起步较晚,规模也较小,但已逐渐增多和产生影响。

  2.连锁经营店。这是众多分散经营的图书发行企业,在同一总部的集中管理下 采取共同经营方针和规模经营方式的企业联合组织形式。它具有现代流通企业标准化、集中化和专业化的特征。连锁经营是国际商品流通领域普遍采用的现代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也是现代图书零售业的主流和主要发展方向。现代连锁经营有两大优势:其一是体制优势,也就是在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运作上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协作、大分工、大流通的形势发展需要。其二是低成本的规模扩张优势,也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高效率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体系,采取统一的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实现体系内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实现规模效益。

  图书连锁店有数种类型,它们除了上述共同特点之外,还各有自己的特色。

  (1)直营连锁店也称“公司连锁店”,是若干个门市店由同一个所有者管理,并按照统一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的连锁店。其主要特点是:统一资产,统一经营,集中管理,分散销售。直营连锁店在业务管理、进货、价格、库存、核算、商号、服务规范上均统一,有的店面装潢设计也采用统一的基调和样式。

  (2)自愿连锁店也称“自由连锁店”、“任意连锁店”,是由若干个产权独立的门市店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经营活动的连锁店。其主要特点是产权独立,自愿联合,合作经营,协商管理。管理机构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也可以是批发企业。

  (3)特许连锁店也称“加盟连锁店”、“契约连锁店”。特许者(出版单位、批发商或零售商)根据协议特许经营者使用自己的商号、商标和其他特有的经营技术,以同样的形象开展经营活动。其统一程度比自愿连锁店高,比直营连锁店低。

  3.网上书店。也称“网络书店”。这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向上网读者传播图书信息和提供销售服务的图书销售机构。网上书店采用无店铺销售方式,不需要店面、装潢、店面营业员等。它的特点是:

  (1)全天候经营,可以昼夜无休地连续营业。

  (2)经营灵活,在规模上不像传统书店那样受场地大小的限制,经营的方式、手段也有多种。

  (3)跨地区销售,不限于面向书店所在地的读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各个地区的读者销售。

  (4)信息畅通,能够随时收集读者信息,因为只要读者一订书,有关的信息就自动进入读者信息数据库,书店借此可以经常主动与读者联系,促销新书。

  第42题

  试题答案:ADE

  考点:

  ☆☆☆☆考点31:非人员促销;

  非人员促销是出版单位专门业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间接地向读者、中间商等施加影响以促进销售的促销方法,其具体方式有广告促销、公关促销、营业推广等。

  1.广告促销。这是利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宣传介绍出版单位及其所出版图书的信息,以促进图书销售。它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图书促销方式。采用广告促销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1)目标的确定。广告的目标是指出版单位期望它完成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大致有三种:

  ①通知。这是指在图书投放期用广告通知市场和读者,传递图书出版的信息,引起市场的注意。

  ②说服。这是指在市场竞争阶段用广告介绍图书的特点和质量,并用价格和服务承诺说服读者和中间商,扩大图书销售。

  ③提醒。这是指在图书的成熟阶段提醒读者,以继续加深读者印象,巩固品牌的地位和维持市场占有率。

  (2)媒体的选择。图书广告的大众媒体主要有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另外,路旁广告牌、地铁站广告牌、公共汽车站牌、出租汽车车厢、书店宣传专柜等,甚至销售人员的背心、帽子,也都可以做广告。不同媒体发挥作用的时间、空间、强度都有所不同,起到的效果和所需的费用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精心选择、认真策划和仔细核算。一般来讲,电视广告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但费用较高;广播广告传播快、普及率高、价格低廉,但听众印象不深刻;报纸广告受众面广、发表快,但保存时间不长;期刊广告给读者的印象深、作用时间长,但受众面不及报纸广。

  (3)广告的实施。具体设计、实施广告时,要考虑广告的内容定位、设计方案和投放时机等。

  ①内容定位。图书的社会功能很多,对一种图书到底宣传它的什么功能,这是首先要确定的。也就是说,首先要对拟作突出宣传的内容主题定位。例如,对一种大型工具书,主要强调它的权威性、全面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对一种学生词典,除了知识性、正确性外,突出的应是它的简明易查。对学术专著,有的要突出它的独创性,有的则强调它的文化积累价值。广告内容定位还要看宣传是为了配合什么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扩大某种书的销售,则除了强调它在同类书中的特点外,还要用它的价格来吸引读者,有时还要把出版单位的品牌商标用上;如果是为了形象宣传,显示出版单位的品牌,则要突出图书的整体质量和使用价值。

  ②设计方案。广告的内容定位要通过广告的设计方案来实现。广告不能只是一份简单的图书目录,它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标题和图案要醒目,使读者对其印象深刻,容易记忆;表述语言要清新,能表达出所宣传图书可给读者带来的具体利益,让人觉得亲切可信。

  ③投放时机。投放时机选择得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制作期长,早期可以少宣传甚至不宣传,但在它即将问世之前就要通过广告宣传大造舆论;在它出版后一段时间内,发动广告攻势,给读者以强刺激,给市场以深刻印象。对一般的图书,除了在其出版前后通过广告宣传让读者知晓外,要均衡投放广告,以不断扩大影响,加深读者的印象。对一些具有特殊性质或用途的图书,如教辅读物、挂历等,要分别选择在新学期开始前后或新年到来之际做广告。重大节假日是走亲访友、融洽亲情的好时机,图书又是品位高雅的礼品,故这时是做礼品书、儿童书、大中型工具书广告的最佳时机。

  2.公关促销。这是通过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增强公众对出版单位的信任,从而促进销售。公关促销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1)选用各种文字材料和视听材料(如出版单位简介、图书总目和新书目录等)去影响舆论和目标市场。材料内容可包括出版单位的历史发展、社会影响、出书方向、重点书目、获奖图书、公众评价等,甚至近年来的年报资料、发展报告的摘要也有用处。

  (2)举办一些公关活动,如新书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周年纪念活动、座谈会、研讨会、竞赛活动等,以提高出版单位及其图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增加本出版单位和所出版图书在公众场合亮相的频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出版单位的知名度。

  (4)向特约经销商、固定代理商赠送样书,提高他们向读者宣传推销该书的积极性。

  公关促销可以弥补广告促销的不足。虽然广告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很大,但因其有很强的功利性,它的导向常受到公众的怀疑甚至心理上的某种抵制。公关促销活动没有十分明显的功利性,并常常能向公众提供一些图书之外的信息,比较容易为公众接受,从而起到间接促进销售的“软广告”作用。

  3.营业推广。这是通过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减少购书费用来对他们施加影响,促使读者立即购买图书。它是一种非经常性的刺激消费手段,具体形式主要是有奖购书、优惠售书、特价销售等。

  (1)有奖购书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场合,给予读者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促使其增加购买图书的量。如向购买图书超过一定金额的读者赠送文具用品,或者发放能再以稍低价格购书的优惠卡、券。

  (2)优惠售书是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对某些图书适当降低售价。如在儿童节期间向小学生提供购书优惠,或少儿图书打折销售;妇女节期间购买妇女图书可予以优惠;在新学期开学前后优惠供应学习用书,等等。

  (3)特价销售是对出版时间比较长的库存书,以特别的低价销售。这能促进销售,减少亏损。

  第43题

  试题答案:BCD

  考点:

  ☆☆考点17:图书进口贸易的方式和发行程序;

  图书进口一般由国内经审批具备图书进口资格的企业办理。进口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向国外出版商直接购进,一是向国外批发商、代理商购进。进口的方式主要有目录征订批量进货、零星代办进货、长期订单进货、主动进货、展销进货和代销进货等。

  进口图书的发行大致上都包括征订、汇总订货、发货、结算等几个基本步骤。以目录征订批量进货为例,其发行程序几个步骤的内容大致如下:

  1.征订。根据国外图书目录提供的信息,结合国内各方面的需要,整理编印适合我国国情的征订目录,向国内的团体或个体客户进行征订。

  2.汇总订货。统一汇总订单,按各种图书的总订数分别向国外有关的图书经营者订货。

  3.书到发货。根据客户原始订单配书并复核后将一个客户的书刊集中打包发出。开给客户的票据应注明书名、册数、人民币金额、外币单价及兑换率等,以便客户查核。

  4.结算书款。按照开给客户的票据,与每个客户结清购书款。

  第44题

  试题答案:ABD

  考点:

  ☆☆☆☆考点20: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

  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与期刊本身的特点紧密相关,是适应期刊的特点而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主体性策划

  编辑一本好书与办好一种有影响的期刊,同样都非常需要编辑充分发挥策划能力,但相比之下,期刊编辑的主体性策划作用表现得更为强烈、明显。

  每一种期刊在创刊之前,编辑就应对于为什么办刊以及办什么样的刊物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创刊之后,刊物的市场定位特色,刊物在宗旨或性质上的特点,刊物的基本形态、基本风格以及所服务的基本读者对象范围,都要靠编辑长久不懈地准确把握。编辑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能、判断能力、操作技巧等,从题材范围、内容重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结构层次等方面选择和刊登作品,才能使刊物一直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

  期刊编辑工作的这一特点,常会使刊物打上编辑尤其是主编的烙印。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生活》周刊为例。该周刊创刊于1925年10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原由王志莘主编,在社会上影响甚微。1926年邹韬奋继任主编,他变换内容,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并以极大的热情开设“信箱”栏目,讨论读者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对于编排方式和照片、插图,也一一作独特处理,力求新颖、生动。于是,《生活》周刊的面貌焕然一新。后来邹韬奋又对《生活》周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革新、改进,使该刊在社会上的影响日渐扩大。《生活》周刊的这一变化,显然与邹韬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要办好一种期刊,有一定的稿件资源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是编辑尤其是主编能否提出独具慧眼的策划方案。因此,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出版界流传“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期刊”的说法,还有人提出“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期刊”,这实际上都强调了期刊编辑的主体性策划作用。当然,期刊编辑的主体性策划作用不能不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客观状况,都会对编辑策划作用的发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结构性组配

  期刊本身的多元化性质要求期刊编辑工作善于进行结构性组配。完整的一期刊物通常是由不同作者、不同题目的多篇作品集合而成的,而相对独立的各期刊物又是一种期刊的个体之一,好似一个个环节相互连接而构成一种期刊的整体长链。期刊要通过在许多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而形成一个整体。因而,期刊编辑工作必须维护和强化期刊的多元化整体性,才能发挥期刊的整体效应。为了让原本相互无关、各自独立的一篇篇作品产生一定的有机联系而成为统一整体中的结构成分,期刊编辑的结构性组配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为了让一期期分别相隔一定时间出版的刊物保持一定的相互联系,就更离不开编辑着眼于一种期刊的整体而进行的结构性组配工作。

  从微观上看,在选择某一期刊物即将刊登的稿件时,编辑要根据所选稿件的内在联系(如内容相近)或外在联系(如体裁、形式相同)分别组成若干个板块,放入相应的栏目;或者根据特定栏目的内容和形式要求,选配合适的稿件。从而,使刊物的结构具有整体上的一致性或相关性。

  从宏观上看,期刊编辑要根据刊物的性质和市场定位,从各个角度为刊物设置一个个互有关联的栏目,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时进行调整。这些基本稳定的栏目在各期刊物中的反复出现,以及其中各篇作品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相关联系,就保证了各期刊物在结构上的整体一致。

  编辑的结构性组配工作,可使期刊的整体结构层次分明,而且还能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特点。能否对期刊从整体上着眼做结构性组配工作以及组配得是否合适,常常是期刊编辑水平高下的集中体现。

  在图书编辑工作中,类似的结构性组配不具备普遍性,只有丛书、工具书、汇编书等图书才有结构性组配要求,并且通常由作者和编辑共同进行。而对于期刊编辑来说,这种结构性组配工作具有普遍性,是每名编辑都要做的,并且一般没有作者的参与。

  3.时间性明显

  期刊编辑工作有明显的时间性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工作安排要有周期性节奏。如前所说,期刊与图书的一大根本区别,就在于期刊一般是定期连续出版的。因此,刊期便是期刊编辑的工作周期,编辑人员必须在特定的周期内完成全部工作流程。期刊编辑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刊期确定每年的工作周期。如对于月刊,每年就要划分成12个周期;对于旬刊,则须分成36个周期。在每个周期内,又要根据刊物编辑出版流程的规范化要求,分别确定审稿、加工整理、发稿、校样处理、签发付印等各个环节的时间限量和具体时日安排,并保证落实。工作周期内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一般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将刊物的内容策划、稿件组织以及与作者、读者的联系等一般不进入编辑出版流程的工作有机地穿插其间进行,同时也可为某段时间工作日的减少(如遇到较长的法定假期、临时发生一些须及时处理的事件、须参与一些社会活动,等等)而预作准备,及时作适当调整,从而保证每期刊物按时出版。

  (2)内容策划要与社会同步。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期刊读者的需求也随时间的进展而发生变化。因此,编辑在策划期刊内容并组织稿件时,应该考虑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从宏观上看,要在保持刊物基本性质与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努力与时俱进地反映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教育的提高等,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成果及时地奉献给读者,满足读者对先进文化的追求。

  从微观上看,具体组配各期稿件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是因为刊物有一个印制过程,发稿时间和正式出版时间是不可能同步的,而为了让读者看到的刊物具有贴近感、新鲜感,编辑在组配每期稿件时要看到社会生活发展的趋势,及时“预测”读者的阅读趣味,保证策划、组稿和发稿都有一定的提前量,运用编辑的智慧使刊物内容与社会同步。

  对于一些社会新闻性期刊来说,内容策划上的同步还体现为对当前社会“热点”的密切关注。编辑要努力及时采访或组织稿件来介绍相关知识信息,跟踪报道社会事件的进展状况,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大众。

  第45题

  试题答案:ADE

  考点:

  ☆☆☆☆☆考点8:国家对音像制品进口的规定;

  凡从外国进口音像制品成品和进口用于出版、信息网络传播及其他用途的音像制品,均应执行我国文化部和海关总署于2002年4月17日发布的《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办法》(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而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进口音像制品,也应参照执行该规章。

  音像出版单位可以在批准的出版业务范围内从事进口音像制品的出版业务。进口用于出版的音像制品,应当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申报材料包括:进口录音(像)制品报审表;著作权贸易协议(中外文文本)草案,原始著作权证明书,著作权授权书和国家著作权认证机构的登记认证文件;节目样片;内容审查所需的其他材料。根据国家版权局规定,音像出版单位出版进口音像制品,应将著作权贸易协议、原始著作权证明书、著作权授权书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由该中心对申请登记的文件进行审查和认证后,报国家版权局审批。

  进口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报送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的样片原有名称和内容。进口单位与对方签订的音像制品进口协议(或合同)应当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

  文化部在收到全部申报文件和材料后,组织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委员会审查音像制品内容,并作出是否批准进口的决定。凡是批准进口的,发给《音像制品发行许可证》。音像制品进口单位凭文化部进口音像制品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母带(母盘)的进口手续。

  音像出版单位出版进口音像制品应当符合文化部批准文件要求,不得擅自变更节目名称和增删节目内容;出版进口音像制品必须在音像制品及其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文化部的进口批准文件的文号,要使用经批准的中文节目名称,外语节目应当在音像制品及封面包装上标明中外文名称。音像出版单位还应在音像制品上标明国家版权局登记认证的登记号。出版进口音像制品使用的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公布的语言文字规范。

  进口单位应当在进口音像制品出版后30日内将样品报文化部备案。在经批准进口出版的音像制品著作权授权期限内,不得进口该音像制品成品。

  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音像制品,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未出版发行的,进口单位应当报文化部备案并说明原因;决定终止进口的,由文化部撤销其进口批准文号。

  第46题

  试题答案:BCD

  考点:

  ☆☆考点27:自投稿的审核;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除了自己制作出版电子出版物之外,更多地是接受外部制作者的自投稿,经过审定之后以出版单位的名义出版发行,出版后的社会责任主要由出版单位承担。电子出版物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所以出版前的审核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

  电子出版物审稿与纸质出版物审稿有相同的要求,如内容要符合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规定,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图文正确无误等;应该执行三级审稿制度等。出版单位如无相应专业知识的编辑,应当聘请专家进行外审。

  然而电子出版物毕竟是多媒体的产品,对其稿件的审读与纸质图书稿件的审读也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审核的范围扩大,从文字、图片扩展到声音、影像和动画。

  第二,审读的方法不同,必须在计算机屏幕上通过多种路径反复审核,因为内容的显示有随机性和层次性,如游戏的过关、考试的答案、图片的注解、图像的放大、画面的旁白等,都是这样。

  第三,增加了功能的审核。对于电子出版物的超链接,动画和影视片段的播放,数据的记录和跟踪,打印输出等功能,都要参照产品对系统配置的说明一一进行审核。

  第四,要对附件进行审核。不少电子出版物常常附带“帮助”、“Readme”和“专业词典”等,对这些附件的内容也要逐一审核。

  第47题

  试题答案:ACE

  考点:

  ☆☆考点41:《出版管理条例》第二条;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出版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出版活动,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

  本条例所称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第48题

  试题答案:BCDE

  考点:

  ☆☆考点44:《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一)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其主管机关、业务范围,合并或者分立,出版新的报纸、期刊,或者报纸、期刊改变名称、刊期,以及出版单位变更其他事项,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到出版行政部门办理审批、变更登记手续的;

  (二)出版单位未将其年度出版计划和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备案的;

  (三)出版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送交出版物的样本的;

  (四)印刷或者复制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留存备查的材料的;

  (五)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将其进口的出版物目录备案的。

  第49题

  试题答案:CE

  考点:

  ☆☆☆考点20:《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条;

  第四条 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和复制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全国音像制品的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音像制品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和复制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音像制品的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音像制品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50题

  试题答案:ACE

  考点:

  ☆☆☆考点48:重印的程序;

  1.市场调查。如前所述,图书重印前,与初版书一样也应有必要的市场调查,了解拟重印图书的市场销售情况和销售潜力。特别应了解基层书店的销售情况和销售速度,不能以批发商的要货为依据,尤其要警惕虚假的“畅销”情况。重印书市场调查可以由发行部门进行,也可以由编辑或专门的市场调查机构承担。调查之后,应该写出调查报告,以供决策者参考。

  2.重印书审读。责任编辑对拟重印的图书要重新审读一遍,并汇总作者和读者的意见(如果有的话),写出书面审读报告,填写重印报告单。如果原责任编辑已调离,可以由指定的继任者填写。重印报告单应包括:书名、出版合同的编号和有效期、作者、初版或上次重印时间、字数、印张、市场调查情况、重印理由、拟重印的数量和出书时间、效益估计、拟修改的内容,等等。这些内容可详可略,但是,有几个方面一定不能忽视:

  (1)确认出版合同的有效期未满。如果合同有效期已过,出版单位必须先与作者签订新的出版合同,否则重印即是违约;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也应先征求作者意见,询问有无修改之处。

  (2)说明审读情况和结果,明确有无修改。如修改要一一说明并提供改正的样本,以便出版科安排进行相应修改;如果责任编辑的审读意见与作者的修改意见不一致,应该说明责任编辑取舍的情况和理由。

  (3)明确提出重印数量及要求出书的时间和理由。重印数量要根据图书的性质、读者对象、市场调查结果等作出比较科学合理的估计。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重印书也要坚持三审责任制。复审者和终审者是否通读全书,可以根据图书的不同性质、内容以及与上一次印刷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实际情况决定,但是他们至少应对作者或责任编辑的修改之处进行审核,并认真审读书中政治性、时效性较强的内容。

  3.填写重印书征订单。征订单的写法与初版书差不多,可以加上初版书的良好销售成绩内容,以增加图书销售的号召力。

  4.填写封面装帧设计单。重印书如果要重新设计封面、扉页、护封等,应当由责任编辑重新填写装帧设计单,交美术编辑室办理。

  5.填写重印书发稿单。发稿单经三级审读者签发后,连同以上的所有材料交总编办公室(或相应部门)登记后发出版科。出版科按照要求进行(或通知印刷厂进行)印前制作处理后安排印制。

  由于重印书基本没有改动或极少改动,不少出版单位往往并不严格按照这一套程序进行,而是只要发行部门提出重印要求,就由单位领导拍板决定或者会同有关部门的人员商讨后决定。这样做虽然速度快,也比较省事,却比较容易出现失误。
第51题

  试题答案:BD

  考点:

  ☆☆☆☆☆考点3:校对的功能;

  校对的功能是两个: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这是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首先提出来的,现在已成为校对界的共识。

  1.校异同

  这是指以原稿为惟一依据(或标准)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段玉裁在《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中称“校异同”为“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而现代学者陈垣认为校异同是“机械法”,“其长处在不参己见”,“其短处在不负责任”。[陈垣.校勘学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59]所以,校异同又称作“机械校”、“死校”。这是校对的基本功能。

  2.校是非

  这是指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的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请编辑部门解决。段玉裁在《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中称其为“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必须“通识者为之”。校是非又称作“活校”,是一种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校对功能。其目的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和编辑加工的不足,以进一步提高书刊的质量。因此,校是非要求校对者不仅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而且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原稿中的差错。

  校对工作者在校对过程中,既要校异同,又要校是非,两者不能偏废。在每一个校次中,不能以消灭校样上的排版差错为满足,而应努力发现原稿上的疏漏,把校异同与校是非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我们还应看到,随着计算机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子原稿转化为校样时,不再经过由打字员输入稿件内容的过程而直接进入版面编排,从而原稿与校样之间在内容方面的相异之处急剧减少,校是非因之上升为校对的主要功能。

  第52题

  试题答案:ACE

  考点:

  ☆☆☆☆考点11:加放数;

  为了弥补印刷过程中由于碎纸、套印不准、墨色深淡及污损等原因所造成的纸张损耗,除了要按书刊的印张数和印制册数计算出所需纸张的理论数量外,还必须考虑用以补偿纸张损耗的余量。这项用来补偿纸张损耗的余量,就称为“加放数”,又称“伸放数”,因一般以理论用纸量的百分率表示,所以也称“加放率”。

  加放数的大小因纸张的质量和类别不同而有差异,也与印刷品的套印色数及印刷质量要求等因素有关,可由出版单位和承印单位协商确定,也可参考国家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计算实际用纸量时,可将理论用纸量乘以“1+加放数”的系数。如加放数为3%,则该系数就是1.03(即1+3%=1.03)。

  第53题

  试题答案:CDE

  考点:

  ☆☆☆☆☆考点5:国家关于委托印刷书刊的规定;

  书刊委托印刷的当事人是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因而国家相应地对双方的行为都作有规定。

  1.对出版单位的规定

  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书刊时,必须审核拟委托其承印书刊的企业是否属于出版行政部门审定许可的书刊印刷企业。不得委托非书刊印刷企业承印书刊;也不能委托因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而正处于受处罚期间的书刊印刷企业承印书刊。

  出版单位委托书刊印刷企业印刷书刊,必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委托印刷书刊的有关证明,并依法与印刷企业签订合同。

  出版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委托印刷的书刊上刊载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或者刊号,出版日期或者刊期,书刊印刷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2.对印刷企业的规定

  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必须验证并收存出版单位盖章的印刷委托书,并在印刷前报出版单位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印刷企业接受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印刷委托书还必须事先报印刷企业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印刷委托书由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统一格式,由省级新闻出版局统一印刷。

  印刷单位应当自完成书刊印刷之日起两年内,留存一份承接的书刊样本备查。

  印刷单位不得印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书刊: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内容的;非法进口的;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或者报纸、期刊名称的;未署出版单位名称的;中学小学教科书未经依法审定的;侵犯他人著作权的。

  第54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10:图书发行的具体渠道;

  目前我国图书发行的具体渠道有: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系统,新华书店发行系统,其他国有书店发行系统,民营书店发行系统,含有外资的发行机构,图书进出口机构,兼营性图书发行机构等。

  1.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系统

  这是一种出版单位拥有总发行权的销售系统。销售方式有批发和零售两种:零售主要包括门市部销售、邮购、网上书店销售等;批发销售主要包括由代理专卖直销机构销售、向有关各发行单位定向销售、通过展销会订货销售等。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全国出版单位以不同方式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发行部门,开展自办发行业务,并且发行的份额和规模也越来越大,有些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的图书品种所占比例已达本单位全部图书品种的90%以上。出版单位在开展自办发行的同时,也往往把一些图书品种委托给其他图书总发行单位办理总发行。

  2.新华书店发行系统

  新华书店发行系统是我国最大的国有图书发行批发商、零售商,在我国的图书发行领域长期居于首要地位。新华书店发行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全国的行政区划设店。全国范围内有新华书店总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设有相应的新华书店,习称“省级店”;省以下的大中城市和地区一般设有市店(地区店);在各县、县级市和大中城市的区一般设有县店、县级市店、区级店等基层书店;每个基层店又都在本行政区域内设有数量不等的门市店。

  (2)包含许多图书批发机构。基层店以上的各级新华书店,一般除了零售业务外,还经营批发业务;而且越是级别高的店,批发业务在业务总量中占的比重越高,一些省级店和大城市的市店还设有以批发为主要业务的图书批销中心。

  (3)不少店具有总发行资格。新华书店的省级店和计划单列市的市店,一般都具有图书总发行资格,可办理一定范围内出版单位所出版图书的总发行。此外,新华书店发行系统中还有一些专门办理图书总发行业务的发行所,如北京发行所、上海发行所、重庆发行所等。

  (4)零售数量大。新华书店发行系统由于按行政区划设店,其销售网点就特别多,直接与消费者的接触也就相应地特别多,这就给扩大零售数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其他国有书店发行系统

  在新华书店系统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专业性的国有图书发行机构,主要是外文书店、古旧书店(如中国书店、上海古籍书店)等,一般设在大中城市。

  4.民营书店发行系统

  民营书店是由我国公民私人投资设立的,其中既有个人经营的,也有若干人合作或合资经营的。它们以零售为主,也有一些获得了批发权甚至总发行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民营书店的数量越来越多,已成为国有图书发行渠道之外的重要渠道。

  5.含有外资的发行机构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资独资的图书分销企业。经过审批获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这类企业,按照我国出版行政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分别自2003年5月1日起可以开始经营图书零售业务,自2004年12月1日起可以开始经营图书批发业务。

  6.图书进出口机构

  这是专门从事图书进出口业务的发行机构。在我国,图书进出口机构都是国有独资企业并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并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查批准而持有出版物进口经营许可证。图书进出口机构对其进口的图书负有内容审查责任,在其无法判断图书内容是否合法时,可以请求省级以上出版行政部门进行内容审查。目前我国的图书进出口企业尚不多,全国性的主要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等;地区性的主要有上海外文图书公司、北京图书进出口公司、广东省图书进出口公司等。

  7.兼营性图书发行机构

  一些不以图书发行为专职的机构,在按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获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后,也可在经营主营业务的同时从事销售图书的业务。它们通常只从事图书零售业务,其中历史较长的是供销社售书点。这些售书点附设于乡镇供销社内,向农村读者零售图书,曾是我国农村图书发行的重要渠道,后因种种缘故而网点不断减少。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各种超市、文化用品商店、旅客集散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轮船码头等)的经营者兼营图书销售业务。

  上述各种发行渠道之间并不存在绝对隔离的屏障,而是主干互有区别,分支互有衔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渠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结将日益增多,共同形成图书发行的立体网络。

  第55题

  试题答案:BCE

  第56题

  试题答案:ACE

  考点:

  ☆☆☆☆考点18:风格定位;

  风格定位,是指期刊在内容与形态方面要体现自己独有的特色,并能够有力地吸引自己所设定的读者。期刊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阅读口味,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创造性实践、强化和积淀,形成在内容和形态上都相对稳定的独特性。要做好风格定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保持期刊内容的个性魅力。大凡办得成功的期刊,内容上都有他人无法替代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办同类期刊,更要在内容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期刊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就必须做到:第一,不断突出特点,让特点上升为风格;第二,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编辑方针,不为期刊市场的一时变化所左右;第三,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譬如,我国《读者》的个性化在于实现“人格化培养,人性美升华”,力求做到“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文化”,因此编辑选择作品的标准,是要有清新健康、情趣向上的品格。他们办刊数十年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不放。不但如此,该刊编辑部还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办刊思路,提出“与读者一起成长”的办刊理念。譬如,1981?984年率先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潮,满足了读者对知识的渴求;1985?989年根据形势的要求,增强了弘扬中华文明和爱国主义的内容;1990年至今,则提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三大编辑主张。

  2.增强期刊形态的鲜明特色。形态方面包括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等诸多因素。许多期刊为与其他刊物相区别,在形象设计方面都有自己的不同凡响之处。1958年2月创刊的日本《家庭画报》,以“够大、够美、够好看”为形态特色。它长31厘米,宽25厘米,篇幅超过400面,被称为“厚重长大”、可以摆在起居室里供全家观赏的高级妇女刊物,与其他家居期刊相比,在形态上显得别具一格。近些年来,我国有不少期刊都在形态改革上进行了探索,如开本的变化、高水平印刷技术的采用以及用纸质量的提高等,不仅在增强刊物鲜明特色上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而且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审美愉悦。

  3.品牌期刊要有独特的风格设计。品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树立将给期刊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品牌形象是期刊的标志和代号,有“识别器”的作用,可减少读者在选购期刊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品牌形象的知识产权为期刊所有,并受法律的保护,这就有利于期刊与其他期刊特别是同类期刊的竞争;利用品牌形象还可实行品牌推广和品牌延伸战略。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期刊形成品牌的过程也是形成风格的过程。品牌期刊大多同时也在风格上胜人一筹。

  开创品牌期刊,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凸现自我特色的内容风格要有执著的追求,努力保持较高的水准。与此同时,也要在与内容风格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前提下,对形态风格精心设计。形成品牌期刊外在形态风格的手段,较常见的有:

  (1)选用恰如其分的标志色。彩色标志较单色标志更具吸引力,但标志色一般不宜超过三种。

  (2)选用富有表现力的标志字符。字符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能表达较为丰富的内涵。如法国《她》(Elle)的刊名采用修长的美术字体,字母之间分得很开,不与面封上的人物形象相冲突。汉字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线的艺术,利用汉字的文化特点进行美术设计更有广阔天地。

  (3)选择与期刊总体风格相符的标志图案。现在我国许多出版社都设计了社标,并把它印在本版图书的显著位置上,这对于树立出版社品牌形象有一定作用。期刊社也应有自己的标志图案。

  上述三种方法也可组合起来运用。品牌形象设计确定后要及时登记注册,此外还要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广而告之”,以加深读者对它的认知程度。

  第57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14:音像编辑工作在选题策划方面的特点;

  音像编辑策划选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音像制品特点做好选题定位。音像制品可以汇集和承载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而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又使它有可能广泛汲取各种艺术营养,将其融会贯通、整合升华,发挥更大的艺术感染力。音像编辑要依据音像制品的这些特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周密的市场需求调研,明确为哪些层次、类型的消费者开发什么样的音像制品新品种。应该说,音像制品的选题还是比较广泛的,按内容可分为音乐、戏曲、影视、教育等几个大类。音像编辑一般要在自己熟悉的类别范围内寻找选题内容,并通过市场调查分析,论证这个选题是否适合消费者的需求,以此作为选题定位的客观依据。

  选题定位时还应该考虑到,该选题是否适合用音像形式表现,并且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是否能够实现。否则,就会或者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或者勉强实施以后效果很差,根本达不到原先的设计要求,成为劣质产品。

  2.致力文化积累。音像制品具有信息量大、载体体积小、保存寿命较长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文化积累。

  在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古老的文明遭到损伤甚至灭失,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呼声因此而绵延不绝。音像编辑可以与文物管理部门、旅游单位、博物馆、图书馆合作,策划有益于文化积累的音像制品选题,把珍贵的文化遗产收藏在音像制品中,使子孙后代能有机会再见古代文明的真容奇采。通过这些音像制品的宣传,一些濒危文化资源有可能因此而受到重视和关注并得到保护,甚至能焕发光采。

  在现代传媒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同样有一批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冷落甚至在消亡,拯救传统艺术同样不能忽视。音像编辑应该在策划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音像节目选题方面下功夫,使之形成出版特色。这类选题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通过市场运作也可以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譬如,有些以出版中国戏曲类音像制品为主的出版单位,根据剧种、名家、名剧等不同特点,从挖掘继承到提高创新,开发了一系列选题,逐渐形成了有规模效应的品牌。再如,京剧音配像工程的成功也已经成为我国戏曲类音像制品推陈出新的典范。这一大批京剧音像节目不仅保留了众多艺术大师的千古绝唱,而且新配的录像大都能达到或近似当年的演出原貌,为国家、为后人保留了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配像时对有缺陷的录音所作的技术处理和在录像手段上的成功探索,也体现了技术的创新。

  3.拓宽视野,力求创新。音像制品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内容上没有新意的音像制品几乎无人问津。因此,音像制品选题的策划要拓宽视野,开发市场,除了应用于文化娱乐市场以外,也可以为社会其他行业提供服务。譬如,配合新教材引入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开发教育类音像制品新品种,就会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有些教育音像出版单位已经利用自己拥有丰富出版资源的优势,开发、制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音像制品,让它们以家庭教师的角色走进千家万户,从而开拓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音像编辑只要着眼于社会调查,捕捉信息,把握机遇,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的优势,那么,出版多品种的、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音像产品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4.量力而行。音像节目的制作投资相对较大,尤其是文艺类节目。拍摄一部电视剧需要上千万元的投入;就是制作只有几分钟的一首歌曲MTV,花上几十万元也很普遍。有些音像出版单位发现有潜质的歌手后便与之签约,经过培养、包装、宣传,直至其成为歌星,再制作专辑推向市场。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年,投入的费用相当可观。因此,音像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必须考虑出版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

  5.抓住社会热点,开发衍生产品。在当今社会里,各种热点接连不断,它们常常是策划音像制品选题的切入点。比如,有的电影卖座,有的电视剧收视率见涨,有的歌星走红,有的节目耐看,有的事件万众关注。对这些热点要善于观察、跟踪分析,从中寻觅合适的选题,及时组稿,推出与之配合的衍生音像制品。这样的音像制品,大多会受到市场欢迎。这类选题的开发竞争很激烈,要视出版单位的综合实力作好选择。

  音像编辑策划了一个新的选题后,要及时提出选题报告。选题报告的内容与图书的选题报告大体上相同,一般包括:策划该选题的基本思想,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目名称,内容介绍,著作权情况,出版方式,出版类别和主创人员情况介绍;经费预算,资金来源,预计完成时间;发行对象和预计发行量等。

  选题经一定程序审批通过并列入选题计划后,编辑就可开始实施。

  第58题

  试题答案:BCDE

  考点:

  ☆☆☆☆☆考点1:“出版”的定义;

  出版,是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个定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探讨、商榷才共同确认的。它符合出版工作的实际,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

  我国很早就有出版活动,但是在我国古代,人们没有使用“出版”这个词,而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等。这些用语的含义,一般只反映了印刷,有时候也兼及发行,但有关编辑的内容,往往不在其中。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清朝末年的思想家黄遵宪。1879年,他在同日本学者的笔谈中使用了“出版”这个词。在19世纪90年代出版的《日本国志》上,他又写道:“明治五年(1872年),仿西法设出版条例,著书者给以版权,许之专卖,于是士夫多以著书谋利益者。”[王益.“出版”再探源.出版发行研究,1999(6)]

  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指出:“所谓记载物件者,或定期出版或不定期出版,即新闻丛录等,依本律名目谓之记载物体。”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这一专业用语,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出版法》,则比较明确地指出:“本法称出版品者,谓用机械或化学之方法所印刷,而供出售或散布之文书图画。”但是,其中却没有对“出版”下明确的定义。给“出版”作出明确定义的工作,如上所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完成的。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就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它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本义是“公于众”)。现代西方的一些权威性工具书对“出版”也下过定义,如《牛津英语大词典》(1989年版)的定义为“发行或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其他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歌篇或其他作品”。许多工具书都把“对书面作品的选择、制作与发行”作为“出版”概念的基本内涵。

  我国和西方国家关于出版的定义,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差别仅仅是西方着重于“公于众”,我国则强调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西方的出版定义有讲明编辑的,也有把编辑包含在选择或制作中的,我国的“出版”定义中则明确包括“编辑”。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说法有时与科学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图书出版社里都有一个承担复制前的一些技术编辑工作并负责联系复制单位和监督复制质量的业务部门,人们一般习惯地称之为“出版科”(或“出版部”、“出版组”等)。用出版概念的定义来衡量,这种习称显然不够准确,但既然已经相沿成俗,也就不妨保留(本书中在一定场合也保留使用“出版科”这个习称)。

  第59题

  试题答案:AC

  考点:

  ☆☆☆☆考点13:对广告刊载内容的规定;

  1.广告中不得包含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内容,诽谤性宣传的内容,有损我国民族尊严的内容,以及反动、淫秽、丑恶、迷信的内容。

  2.严禁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形象和声誉作广告或变相作广告。

  3.禁止刊载或变相刊载烟草制品广告。

  4.广告宣传不得使用有损国格的语言,不能迎合庸俗低级的趣味。严禁在广告中用色情、凶杀的文字和图片招徕读者。

  5.凡广告中含有虚假不实的成分、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或广告主管部门明令禁止使用的词语等,一律不得刊登。

  第60题

  试题答案:ACD

  考点:

  ☆☆考点17:音像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工作;

  音像节目的制作主要由导演、录音师、摄像师、监听等负责,但音像制品的责任编辑也必须参与其中,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作音像节目涉及的人员、设备较多,一般需设立制作组;拍摄录像节目则有时还要拍外景,工作更繁复,一般要建立摄制组。责任编辑要及时做好与导演等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和其他参与者签订有关合同的工作。

  2.责任编辑要充分考虑到在哪些环节可能会发生哪些问题以及会产生什么影响,并在录制现场及时提出意见,以免节目编辑合成后因需返工而造成损失。制作的音乐类节目中若有一个音符、一个字唱错,教学类节目中若出现错别字、发音不合规范等现象,都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有经验的音像编辑往往能在录音、录像现场及时发现此类错误并当场提出改正意见。

  3.责任编辑要监督制作组(摄制组)按照经过审定的节目制作具体实施方案,在经费预算范围内组织拍摄制作;如果有较大变动或需要突破预算,必须及时向上级作出专项报告。

  4.责任编辑要在音像素材编辑合成前,根据音像制品出版的需要,对于每张光盘的容量、盒式录音带的分面、成套节目的分盘等一些问题,提出处理方案,以免合成后再要重新分割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5.责任编辑要参与节目制作最后阶段的音像素材编辑合成工作,进行试听、试看、校对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录等补救措施。

  6.责任编辑要提出音像制品彩封、包装、宣传的设计要求并提供所需的文字材料,填写彩封设计通知送审单交美术设计、宣传部门,填写印刷品印制申请单交有关部门安排印刷品加工。
第61题

  试题答案:ABDE

  第62题

  试题答案:CDE

  第63题

  试题答案:ABE

  第64题

  试题答案:ACE

  第65题

  试题答案:ACE

  第66题

  试题答案:ABC

  第67题

  试题答案:ADE

  第68题

  试题答案:CDE

  第69题

  试题答案:CDE

  第70题

  试题答案:ACD
第71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有:

  (1)信息采集。

  (2)选题策划。

  (3)组稿。

  (4)审稿。

  (5)签订出版合同。

  (6)加工整理。

  (7)整体设计。

  (8)发稿。

  (9)校样处理。

  (10)样品检查。

  (11)出版物宣传。

  (12)反馈信息的收集。

  考点:

  ☆☆☆☆☆考点7: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

  在出版物从设计到生产完成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全部活动中,编辑劳动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序递进的环节。由这些环节所构成的编辑活动发展进程,叫做编辑过程。各类出版物的编辑过程具有共同性的必备环节。但是,由于纸质出版物与非纸质出版物的物质生产工艺不同,所以,各类出版物编辑过程中某些与物质生产工艺特点有关的环节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或前后顺序会有所不同。这里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线,讲述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

  1.信息采集

  这个环节是编辑过程的起点,又是整个编辑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要克服编辑工作中的盲目性,发挥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必须充分重视信息采集工作。信息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它的价值就越大,编辑就越需要收集和利用。

  2.选题策划

  这个环节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也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性,保证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的环节。选题策划要依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努力抓住各种能生长形成选题的新点子。它首先要将信息采集阶段获得的、经过筛选优化的一般社会文化信息,构筑成具体的选题设想,然后要分析判断选题设想转化成出版物后能否为读者所接受,能否取得双佳效益,从而对选题是否列入计划作出决定。在编辑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对选题不断进行完善,使它进一步提高,更具备可操作性,更适应市场需求。

  3.组稿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落实选题,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物色合适的作者,然后进行约稿或征稿;二是为使稿件能够达到或超过选题设想的水平而与作者联系并开展一系列活动。

  4.审稿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评价和选择,即有目的地按照出版物的质量标准,对稿件的政治内容、学术(艺术)质量、文字水平等作出整体性的基本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确有出版价值的稿件予以出版,淘汰不具备出版价值的稿件,对有出版价值但尚存在不足的稿件,则肯定其中的合适部分,同时对不足部分提出意见退请作者修改。

  审稿是保证精神产品质量以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环节,也是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因而,世界各国严肃的出版物编辑部,一般都建立一定的审稿制度,规定审稿要求和取稿标准,以保证对稿件的正确选择。我国出版界实行由初审、复审和终审构成的三级审稿制度。

  5.签订出版合同

  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依据法律规定与作者协商后以书面文件形式确认作者与出版单位的合作条件,以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一般在稿件经审稿后决定接受出版时,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并起草出版合同,并由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正式签署。

  6.加工整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经过审稿决定采用的稿件,从整体到细部进行检验和校正,力求精益求精,全面优化,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内容、文字质量。如果说审稿的着眼点在于认识原稿,衡量、评价原稿,以决定取舍或提出修改意见,那么加工整理的着眼点则在于从各方面完善原稿,力求为原稿锦上添花。

  7.整体设计

  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已经定稿的稿件特点,从工艺、技术和艺术等方面对未来出版物的物质形态进行整体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它是出版物质生产的依据,是使出版物成为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艺术品的基础。书刊的整体设计包括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

  8.发稿

  将加工整理后的稿件发往有关部门安排复制,是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编辑一般把稿件发到出版科(制作部门),由技术编辑人员作必要的技术加工、处理后,再发往印刷复制单位。稿件在发出之前都要经过检查整理,达到“齐、清、定”:“齐”,指稿件完整齐全,不仅正文完整,辅文也要完整无缺;“清”,指稿面清楚,不仅图文形体清楚,而且勾画标记、编排顺序也泾渭分明;“定”,指稿件内容已经确定,一般不再改动。

  9.校样处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开始批量复制之前对未来出版物的制作加工质量进行审核。书刊稿件经排版后打印出的少量样张,称为校样,除供校对之外,还供编辑、作者通读。编辑人员通读校样,要检查和解决原稿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弥补加工整理或发稿时的疏漏,还要处理作者的改动和校对人员提出的疑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的出版单位也要进行类似的样带、样盘等的审校。

  10.样品检查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出版物试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这是出版单位对其出版物的最后一次质量把关。印刷厂在完成复制以后,先装订若干本供出版单位检查的书(刊),称为“样书(样刊)”。责任编辑和主管领导检查样书(样刊)后,如认为合格,就可通知工厂开始成批装订;如发现问题,须请工厂暂缓装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开始大批量生产前也有类似的试产品检查。

  11.出版物宣传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前后设法扩大其发行量。就图书而言,宣传形式主要有召开新书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介绍新书、印发宣传品、举办书评活动、召开读者座谈会、举行专题报告会、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编印各类图书目录等。其中有的主要由编辑实施,有的由编辑配合出版单位的宣传、发行部门进行。其他出版物的宣传与图书的宣传基本类似,但各有自己的特点。

  12.反馈信息的收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出版物发行以后广泛收集市场和读者的反馈信息。它对改进今后的编辑工作和开发新的出版物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口头调查、问卷调查、摘录读者来信或出版物评论等。

  第72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活动、编辑工作的学问。它是一门应用科学。编辑学理论来自对编辑活动实践的总结,又为编辑活动实践的发展服务,它需要紧密联系编辑活动实践,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并描述编辑过程的递进,介绍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考点:

  ☆☆☆☆☆考点11:编辑学的兴起;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活动、编辑工作的学问。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中国开始的。美国的《克利夫兰旗帜日报》在1990年8月26日发表了有关的报道。报道的作者说:“我想向我的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棗编辑学。全世界一直在对编辑出版进行研究,但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严整的学问加以深入研究则很少见。最近几年中国编辑界开始研究编辑学,因而创造了‘redactology'这个术语。”

  据现有资料,1949年在广州出版的李次民所著《编辑学》,是世界上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创办多种研究编辑学的专业报刊,建立有关编辑学的研究机构,并在不少高等院校开设编辑学专业。一大批有关编辑学的论著,已经成为培训编辑人才的重要教学用书。现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编辑学这个学科已经得到相当普遍的承认。

  ☆☆☆☆考点12:编辑学的学科性质;

  像出版学一样;编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编辑学理论来自对编辑活动实践的总结,又为编辑活动实践的发展服务;它需要紧密联系编辑活动实践,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并描述编辑过程的递进,介绍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本书下文所讲的编辑学是出版编辑学,即研究出版工作中编辑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因为它主要研究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的编辑活动,所以是出版学的一个分学科。

  在各种出版物中,图书和期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图书、期刊编辑活动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也比较丰富。因此,目前研究图书和期刊编辑工作的书刊编辑学相对比较成熟。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出版物虽然发展很快,历史却相对较短(尤其是后两者),对它们的编辑活动也研究得不够。因此本书所讲的出版编辑学,其具体内容实际上主要采用书刊编辑学的内容。不过,其中的许多基本原理往往也适用于对其他出版物编辑活动的研究。

  第73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包括以下三类:

  (1)图书形态设计。包括图书开本的选择与图书结构、装订样式的设计。

  (2)图书美术设计包括封面、护封、环衬、扉页、插页等的设计。

  (3)图书装帧制作工艺设计包括印刷工艺运用和材料的选择。

  考点:

  ☆☆☆☆☆考点1:图书整体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图书整体设计,是对图书载体的艺术性、工艺性设计,包括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提高图书的整体设计质量,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相应专业职称的编辑为责任设计编辑,主要负责提出图书的整体设计方案、具体设计或对委托他人设计的方案和设计的成品质量进行把关。图书的整体设计也要严格执行责任设计编辑、编辑室主任、社长或总编辑(副社长或副总编辑)三级审核制度。”

  图书整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图书具有最佳视觉效果。它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封面、版面)里,按照造型艺术的原理,把构成图书的各种要素组合成既与书稿的内容、性质相匹配,又与印制工艺要求相适应的设计方案。优秀的整体设计,不但能保证顺利展现工艺效果,而且能增加图书吸引读者的艺术魅力并保护其长期流传。

  图书整体设计中的外部装帧设计,包括图书形态设计、图书美术设计、图书装帧制作工艺设计等。其中,图书形态设计包括图书开本的选择与图书结构装订样式的确定,图书美术设计包括封面、护封、环衬、扉页、插页等的设计,图书装帧制作工艺设计包括印刷工艺运用和材料的选择。图书整体设计中的内文版式设计,包括字体和字级的选择、版心的确定、文字的排式以及图文在版面上的编排等。

  树立正确的整体设计观念,是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特征。

  第74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校对的基本方法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四种。对校法是依据原稿对照校样进行校对的方法。本校法是通过本书前后、左右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讹误的校对方法。他校法的特点是以他书校本书,是利用与所校对的稿件内容相关的比较权威的其他书排疑的校对方法。理校法是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的校对方法。

  考点:

  ☆☆考点8:校对的基本方法;

  传统的校勘基本方法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四种。这是现代著名学者陈垣在其所著《校勘学释例》一书中,高度概括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而提出的校勘原则和方法,得到校勘界的公认。现代校对界吸收了它们并将之作为现代校对的方法。兹将这些校对方法分述于下(所引陈垣之语均见《校勘学释例》,不再一一注明)。

  ☆☆☆☆☆考点9:对校法;

  陈垣说,“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其主旨在校异同”。现代校对依据原稿对照校样进行校对的方法与此相似,故也称对校法。对校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有点校、平等点校、折校、读校四种。

  1.点校。这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点校一般适用于改动较大或者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原稿。它的优点是可以自由支配速度,遇到难校难认的文字或者原稿较乱的地方就可慢一些,以利于读通原稿上的句子,正确理解文义,纠正错误,有助于提高校对质量。它的缺点是校对人员工作时头部要左右摆动,两手也受到约束,容易疲劳;而且由于原稿与校样有较大距离,头部转动的间隔时间若稍长,不容易把原稿上的文字、符号完全记住,很可能漏校或误校虚词、同音字、形似字和标点符号等。

  2.平行点校。这是将原稿折叠后(一张原稿通常可折四五折,每折四五行)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它常在校样和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一致的情况下使用,以缩短原稿和校样的距离、保持平行为特点,不仅可降低校对人员头部转动的频率,而且使校对人员容易看清所校原稿中的修改情况,特别是当原稿修改勾画较多时,仍能看清原稿上的着重号或专名号等,从而保证校对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3.折校。这是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也可将原稿放在桌上而把校样夹于手指间),并把原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对。折校适用于没有改动或改动较少的原稿。折校的优点是:由于原稿和样样的距离大大缩短,校对员的视力可集中在一个注视点上,头部不需要左右摆动,减轻了劳动强度;又由于原稿和校样上的文字是对比着一个个地看过去,漏句、漏行的事故就不易发生;在默念的过程中,脑、眼、手三者形成密切的配合,有效地获得“一目两行”的妙用;由于动作的一致和合理,自然而然集中了注意力,节省了来回看原稿与校样的时间,加快了速度;由于可以减少视力疲劳和降低体力消耗,有助于校对人员在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保证校对质量。折校的缺点是:因为是一日两行地校对,形似字的错误特别容易被忽略;因为完全是机械地核对文字,容易忽略对内容的理解,不利于校是非;遇到改动大的原稿,往往因修改标记线条很多而不能完全循序进行;有时着重号、专名号容易被折缝或手指掩盖,导致漏校。

  4.读校。这是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式。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或两人)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为了争取时间,在原稿抄写清楚、内容比较浅近、格式不复杂的情况下,宜采用读校。它的优点是:校对人员可以在视觉上只接受来自一种客体(原稿或校样)的文字,不会将先接受的来自甲客体的视觉形象误转移到乙客体上,从而不致将校样和原稿上的文字互相混淆,校对效果比较好;两人轮流读、看,可以互相提供意见,对提高质量有一定好处。其缺点是:由于汉字中同音字、近音字、多音字、近形字很多,如果读的一方发音不准或误看误读,就会造成错误;在遇到校样有错时,因校的一方要改正,读的一方不得不停下,从而影响效率。另外,读校要求有安静的工作环境,否则,互相干扰易导致误听而漏校。

  ☆☆☆考点10:本校法;

  陈垣说:“本校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测知其中之谬误。”这里说的“异同”,是指稿件中的内在矛盾,“前后互证”则是发现内在矛盾的方法。本校法就是通过本书前后、左右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讹误。

  本校法的特点是一定要依据本书内在的联系,将目录与正文、文字与图片、文字与表格、正文与注释相校,对名词术语和概念等进行前后互校,在对照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讹误。

  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便是本校法。校对人员在无原稿(或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文字的形态,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让来发现错误。在初、二、三校已经消灭了绝大部分或者全部排版差错的基础上,运用本校法进行的通读检查更能够体现“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这一特性。尤其是在电子原稿大量涌现的今天,充分发挥本校法的长处,往往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弥补作者的失误或者编辑在加工整理上的不足,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考点11:他校法;

  陈垣说:“他校者,以他书校本书。”这里的“他书”,是指与所校对的稿件内容相关的比较权威的其他书(包括工具书)。陈垣认为,采用这种方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但有时非此法不能证明其讹误”。他校法常与本校法交叉运用,“本校”发现了矛盾但难以作出准确判断时,就用“他校”从相关书中寻找可靠根据,提出疑问请编辑部门解决。可见他校法的功能在于释疑,通常用于解决引文、数据、习语、术语、公式、日期之类的异同问题。

  ☆☆☆考点12:理校法;

  陈垣说:“所谓理校者,遇无古本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理,即推理;理校,即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理校也常与本校结合运用。在本校发现矛盾而又无他书可供参照时,便只能通过推理分析来断定是非,并提出疑问,由编辑部门解决。因此,理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必须是学有专长、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否则容易出现“以不误为误”或“以误改误”的差错。

  第75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的情形是:

  (1)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2)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3)招牌、广告用字;

  (4)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5)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考点:

  ☆☆考点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76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1)应是要素,前提是作品。

  (2)精神生产过程由作者劳动和编辑劳动共同完成,应加上“作者劳动”。

  (3)精神劳动价值需要转移,复制劳动价值直接凝结在出版物产品中,不需要转移。能够使精神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产品中的劳动,是复制劳动,不是发行劳动。

  (4)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并不就能立即实现价值,而必须在销售后(即进入消费领域),才能实现价值。

  考点:

  ☆☆☆考点18:从出版活动的各个方面研究出版学;

  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和规律,包含于出版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于出版学的研究对象,要从出版活动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

  1.研究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要弄清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和规律,首先必须弄清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具有与一般物质产品不同的特点和内在矛盾。揭示了出版物的特点和内在矛盾,才能进一步揭示出版活动的特点和内在矛盾,从而认识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和规律。

  2.研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出版物的这两个效益的表现形式,与一般工农业产品大不相同。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一般工农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益基本相同。然而,出版物的使用价值并不都能产生社会效益,甚至完全相反。研究出版物的两个效益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认识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和规律的又一把钥匙。

  3.研究编辑、复制和发行之间的内在关系

  编辑、复制和发行,既是出版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出版生产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编辑是这三个阶段中的“发动机”、“原动力”,对复制和发行起决定性作用;复制和发行又反过来影响编辑工作,并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起决定作用。既然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作用,就要研究出版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具体环节,要总结各个出版阶段的历史经验。研究编辑、复制和发行的内在关系,不仅为进行出版学的研究所必需,而且更有利于做好出版工作。

  4.研究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前面讲述出版活动的作用时对此已有涉及,这里从出版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再作一些阐述。出版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即其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与外部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出版产生作用和影响,是一个方面;出版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产生作用和影响,是另一个方面。从两者关系中,完全可以确认出版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和应当担负的责任,从而进一步认识出版活动的性质、任务、作用和不同于其他活动的规律。

  5.研究出版市场和出版营销

  出版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出版营销更是出版经营管理的一门专门学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而市场竞争的激化,也给出版业带来许多复杂的问题。我国过去缺乏对出版中场的管理经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又必须面对世界范围的出版市场竞争,因而研究出版市场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并据此加强出版营销策划,就不能不成为出版学研究的紧迫任务。

  6.研究出版队伍的建设

  出版业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队伍素质的高低。因此出版队伍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出版学当然要把它作为重要的研究任务。要研究出版人才特殊的素质要求、成长特点以及出版工作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条件;要研究出版队伍在人才结构和智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要研究出版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机制以及制度的改革、创新;要研究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事业精神。对队伍建设的研究,理所当然地应该与对出版活动的性质和任务的研究结合起来。

  7.研究出版管理

  现代社会的任何事业都需要科学管理。出版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十分丰富、复杂,更加离不开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因此,出版学研究出版活动应该吸收管理科学的成果,认真研究出版管理问题。要研究出版行政管理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要研究出版经营管理如何达到现代化、民主化、信息化的要求,如何改革过时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8.研究出版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认识出版的性质和规律,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段时间,而必须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察。即使是在具体的业务内容方面,历史上也有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出版学必须总结历史经验,要把出版史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方面之一。

  第77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1)“八十”应为“80”。

  (2)“洲”应为“州”。

  (3)“谩”应为“漫”。

  (4)“们”应删除。

  (5)“颍”应为“颖”。

  (6)前括号前的逗号应删除。

  (7)应删“等等”或删“……”。

  (8)后括号前的逗号应移到括号外。

  (9)“斐”应为“蜚”。

  (10)“辨”应为“辩”。

  (11)“不能”后应加“不”。

  (12)正确运用校对符号。

  考点:

  ☆☆☆☆☆考点3:校对的功能;

  校对的功能是两个: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这是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首先提出来的,现在已成为校对界的共识。

  1.校异同

  这是指以原稿为惟一依据(或标准)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段玉裁在《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中称“校异同”为“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而现代学者陈垣认为校异同是“机械法”,“其长处在不参己见”,“其短处在不负责任”。[陈垣.校勘学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59]所以,校异同又称作“机械校”、“死校”。这是校对的基本功能。

  2.校是非

  这是指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的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请编辑部门解决。段玉裁在《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中称其为“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必须“通识者为之”。校是非又称作“活校”,是一种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校对功能。其目的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和编辑加工的不足,以进一步提高书刊的质量。因此,校是非要求校对者不仅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而且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原稿中的差错。

  校对工作者在校对过程中,既要校异同,又要校是非,两者不能偏废。在每一个校次中,不能以消灭校样上的排版差错为满足,而应努力发现原稿上的疏漏,把校异同与校是非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我们还应看到,随着计算机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子原稿转化为校样时,不再经过由打字员输入稿件内容的过程而直接进入版面编排,从而原稿与校样之间在内容方面的相异之处急剧减少,校是非因之上升为校对的主要功能。

  ☆☆☆考点12:理校法;

  陈垣说:“所谓理校者,遇无古本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理,即推理;理校,即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理校也常与本校结合运用。在本校发现矛盾而又无他书可供参照时,便只能通过推理分析来断定是非,并提出疑问,由编辑部门解决。因此,理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必须是学有专长、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否则容易出现“以不误为误”或“以误改误”的差错。

  ☆☆考点13:校对方法的比较;

  对校法主要用于校异同,即消灭排版差错,要求从校样与原稿(或前次校样)的对照中分辨出它们的异同,主要依靠校对人员的视觉分辨能力。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主要用于校是非(其中也有异同的因素),即着重于在检查校样的同时发现原稿的差错,主要依靠校对人员的丰富经验和广博知识。

上一篇:2014年编辑资格证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高频精讲练习2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4年编辑资格证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高频精讲练习2
2014年编辑资格证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高频精讲练习1
2014年编辑资格证考试基础知识高频精讲练习6
2014年编辑资格证考试基础知识高频精讲练习5
2014年初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