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规划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教材预习:城市与城市发展

www.zige365.com 2013-11-8 11:59:00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5)经济全球化理论

  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占10%或65岁以上占7%)、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英:费希尔、克拉克 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

  2)美:贝尔 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 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分析一个城市的对外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能、地位、作用)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

  10、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镇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在一个国家或相当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6个。(动开关整群层)

  2)城乡整体发展动力:农村向城镇的向心集聚,城镇向周围地区的离心辐射手段: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体系目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市与区域发展效益的统一。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教材预习: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教材预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教材预习: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教材预习:主要专项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教材预习:市场法选取可比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