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规划师>模拟试题>正文
[考点透视]2011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模拟试题4

www.zige365.com 2011-5-12 17:44:00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2.非均衡增长: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不均衡就有压力,压力本身推动发展。

第2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包括三方面:⑴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⑵农村意识、行为方式转为城市意识、行为方式的过程;⑶城市市民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2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考虑到社会分层的概念,以及它的划分标准,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从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6: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思维;

1.二战后社会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面临战后重建和发展问题,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50年代后,以第十小组为代表的思想是以人为核心的物质空间规划,提出的流动、生长、变化思想为城市规划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旨在促进让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

2.社会隔离: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人类在空间中的集中与分离,由此形成大小不同的社区,并促进了这些社会的分化与发展。

按照层次体系将个人组织为阶级或阶层被称为“社会分层”。社会分层一般可以被看成一个充满价值的社会分化形式,其中个人和群体从高到低排成序级。社会分层体系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分层则揭示了城市的内在结构,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社会阶层是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的,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市中,种族则是决定阶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社会隔离表现在城市生活中最明显的是居住隔离。社会分层是社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分层与生活方式、交往模式、生活机遇、居住地等有关。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各社会阶层在城市中的居住分布是呈扇形的,沿交通轴线延伸;不同家庭结构的人们居住分布呈同心圆状;种族、民族因素的存在,使其居住状态不符合社会分层和家庭规模而形成的分布规律。

3.社会整合:包括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认同性整合3个部分的整合机制,分别从社会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3个方面对城市社会进行整合。

4.城市更新:是城市的自我调节机制,与旧区改造、城市改建不同,更为强调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构与重组这一过程,比单纯的旧区改建、城市改造等完整的多。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发展演变趋向: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4页  1  2  3  4  5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考点透视]2011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模拟试题3
[考点透视]2011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模拟试题2
城市规划师考试试题:相关知识模拟试题15
城市规划师考试试题:相关知识模拟试题14
城市规划师考试试题:相关知识模拟试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