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房地产估价师>学习指导>正文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辅导:餐饮房地产及其估价案例1

www.zige365.com 2011-3-24 12:03:38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案例2-5]

×××酒楼房地产市场价值评估结果报告(节选)

一、委托人:(略)

二、估价机构:(略)

三、估价对象

本次估价对象坐落于××市××区××路×号,建筑物为钢混结构五层楼房,建筑面积为2691.94㎡,土地使用权面积965.89㎡,土地使用权类型为出让,用途为商业,终止日期为2044年1月7日,该宗地位于××路与××道交口的东南侧,属于街角地,东邻××住宅楼,南邻××酒楼,西临××路,北临××道,土地形状为较规则的矩形,地势平坦,地质状况良好,土地开发程度为“七通一个”(红线外通路、通电、通信、通上水、通下水、通天然气、通热力及宗地内场地平整),现状容积率为2.787,根据××市中心城区商业用地级别属于三级地区,该地区为××市著名的“××”风貌建筑保护区。该楼始建于19××年,由意大利籍建筑师××设计,具有浓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以硫缸砖做砌体,是××市著名的“××楼”。2004年进行了整体翻建,翻建后该楼保留了原建筑的外檐风貌,建筑格局为敞开式,其二~五层为回廊式设计,设有共享空间。首层酒吧及大厅共设散座105个,顶层设有20座,其余楼层全部为单间,一层至五层整体共可容纳281人同时就餐。现由委托人作为酒楼经营使用。目前维护、保养、使用状况良好。

房屋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均为甲公司。

装修及设备设施:

大堂:墙面干挂黄色石材,装饰古文物,菲律宾实木异型吊顶,地面铺米黄色石材,局部铺乱纹锈石;立柱贴菲律宾木贴板;

单间:耐火砖隔断墙,刷乳胶漆,部分墙面装饰古文物,异型石膏板吊顶,地面铺高档石材;花梨木实心门及铜制门,实木窗;

卫生间:墙面镶瓷砖,铝扣板吊顶,石制洗手盆,TOTO洁具;

照明:吊灯(老式裙边玻璃灯罩,部分为鹿角)、汽灯(装灯泡)、射灯、牛眼灯照明;

楼梯:石材踏步,铁艺栏杆,木扶手;

操作间:墙面镶瓷砖,铝塑板吊顶,地面铺防滑大理石,不锈钢灶具;

设备、设施:中央空调,烟感报警系统,上海三菱电梯一部,食品电梯五部。

四、估价目的

确定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为委托人办理增加注册资本提供参考依据。

五、估价时点

2006年1月5日

六、价值定义

本报告的估价结果是在估价的假设和限制条件下,于估价时点2006年1月5日的房地产公开市场价值。

七、估价依据(略)

八、估价原则(略)

九、估价方法

估价人员在认真分析所掌握的资料并进行了实地查看后,根据估价对象的特点和实际状况,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评估:

1.根据估价人员掌握的资料,考虑到该估价对象为营业性房地产,可以产生收益,所以选用收益法作为第一种估价方法。所谓收益法是预计估价对象未来的正常净收益,选用适当的报酬率将其折现到估价时点后累加,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估价人员搜集估价对象收入和费用的资料估算销售收入,然后扣除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商业利润,得到年净收益,选用适当的报酬率及适宜的计算公式,求出估价对象的收益价格。

2.又根据《房地产估价规范》中的规定,对同一估价对象宜选用两种以上的估价方法进行估价,在同一供求圈内与估价对象类似的房地产市场交易量较少,所以选取成本法为第二种估价方法。根据估价人员搜集有关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开发利润等资料,测算重新购建价格,然后测算折旧,最后用土地重新购建价格加上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再减去建筑物的折旧,求出估价对象的成本价值。

3.对上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综合,确定最终的估价结果。

十、估价结果

本公司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采用适宜合理的估价方法,在认真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测算,结合估价经验与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估价对象在市场上有足够的买方和卖方,并且进入市场无障碍的条件下,于估价时点可能实现的市场价值为4100万元(大写肆仟壹佰万元整)人民币;平均单价:15231元/㎡。

十一、估价人员(略)

十二、估价作业日期:2006年1月5日至2006年1月12日。

十三、估价报告使用期限:本报告使用期限自出具之日起为一年,自2006年1月12日至2007年1月11日。但市场状况变化很大时,本报告使用期限不超过半年。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辅导:餐饮房地产及其估价特点
江苏省2011年3月21日房地产估价师获准初始注册的人员名
辽宁省2011年3月21日房地产估价师获准初始注册的人员名
吉林省2011年度房地产业工作会议及报名表_吉建发〔201
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复习-路线价法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