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 一、营养学基础 |
1.蛋白质 |
(1)生理功能 |
| (2)必需氨基酸、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 |
| (3)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 |
| (4)缺乏症 |
| (5)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
| 2.脂类 |
(1)脂类营养学意义 |
| (2)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功能 |
| (3)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
| 3.碳水化合物与膳食纤维 |
(1)碳水化合物分类及营养学意义 |
| (2)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
| (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
| 4.能量 |
(1)能量单位和能量系数 |
| (2)人体一日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
| (3)生热营养素的供能比例 |
| 5.矿物质 |
(1)矿物质的概念及生理特点 |
| (2)钙、铁、碘、锌、硒的生理功能及缺乏 |
| (3)钙、铁、碘、锌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
| 6.维生素 |
(1)维生素的特点及分类 |
| (2)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尼克酸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
| 二、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
1.植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
(1)谷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加工烹调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
| (2)豆类食品的营养成分 |
| (3)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 |
| 2.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
(1)畜、禽、鱼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
| (2)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
|
三、特殊人群的营养 |
1.孕妇营养与膳食 |
(1)孕妇的营养需要 |
|
(2)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
|
2.乳母营养与膳食 |
(1)乳母的营养需要 |
|
(2)哺乳期膳食原则 |
|
3.婴幼儿营养与膳食 |
(1)婴幼儿营养需要 |
|
(2)乳母喂养的优点 |
|
4.老年营养与膳食 |
(1)生理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 |
|
(2)膳食原则 |
|
四、社区营养 |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概念及内容 |
|
2.营养调查及营养监测 |
(1)概念 |
|
(2)营养调查的内容和结果评价 |
|
(3)膳食调查的方法 |
|
(4)社会营养监测的指标 |
|
3.合理膳食 |
(1)概念 |
|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2007版) |
| 五、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
1.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预防 |
(1)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概念及食品卫生学意义 |
| (2)霉菌产毒特点、条件及食品卫生学意义 |
| (3)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产毒条件及对食品污染的预防 |
| (4)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
| (5)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
| 2.N-亚硝基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 |
(1)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前体物及合成 |
| (2)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
| 3.食品添加剂 |
(1)概念、使用要求及卫生管理 |
| (2)我国常用于食品的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甜味剂、着色剂的种类 |
| 六、各类食品的卫生 |
1.植物性食品的卫生 |
(1)粮谷的主要卫生问题 |
| (2)蔬菜的主要卫生问题 |
| 2.动物性食品的卫生 |
(1)肉类的腐败变质 |
| (2)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畜肉处理原则 |
| (3)鱼类的主要卫生问题 |
| (4)奶及奶制品的卫生问题及鲜奶的消毒 |
| 3.加工食品的卫生 |
(1)油脂酸败的原因、鉴定及预防措施 |
| (2)酒类的主要卫生问题 |
| 七、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
1.概述 |
(1)食物中毒的概念 |
| (2)食物中毒的分类 |
| (3)食物中毒的特点 |
| 2.细菌性食物中毒 |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
| (2)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副溶血性孤菌、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
| 3.有毒动植物中毒 |
(1)河豚鱼中毒:有毒成分、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 |
| (2)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中毒机制、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 |
| (3)含氰苷类植物申毒:有毒成分、中毒症状、急救治疗及预防 |
| 4.化学性食物中毒 |
亚硝酸盐中毒机制、症状、急救治疗及预防措施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
| 5.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
(1)食物中毒的诊断及处理总则 |
| (2)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程序 |
| 八、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
1.食品卫生标准概述 |
(1)概念、性质 |
| (2)主要技术指标 |
| (3)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的概念 |
| 2.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及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 |
(1)GMP的概念及实施目标 |
| (2)HACCP系统的概念、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