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1、致病因素
  1)侵袭力:菌毛:粘附,定殖
  Vi抗原:被吞噬后,具有保护作用。
  2)内毒素:较强,引起发热。
  3)肠毒素:部分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导致腹泻。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似E.coli的肠毒素。
  2、所致疾病 (掌握)
  肠热症:即伤寒与副伤寒,由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菌血症,本病潜伏期7-20天,病程为3-4周,病后3%的患者可成为携带者。
  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牢固的免疫性,很少再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食物中毒:鼠伤寒、肠炎、乙型及丙型伤寒沙门菌为常见,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症状,2-5d。
  慢性胃肠炎:发热,粘液便,类似痢疾症状。
  防治
  为肠道感染性疾病,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接种伤寒、副伤寒的疫苗。
  3、抵抗力特点
  对热抵抗力不强,60℃1小时或65℃经15~20分钟可被杀死。在水中能存活2~3周,粪便中可活1~2个月,可在冰冻土壤中过冬。但对胆盐和煌绿等染料有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