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0年建筑师-中国传统建筑木雕的美学意蕴

www.zige365.com 2009-11-11 11:34:48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崇高自然,与自然相融相生,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建筑一直以木构架建筑房舍宫府,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雕则始于对部分构件的装饰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审美的需要,久而久之,便成了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融于整体建筑中,与白墙青瓦相呼应,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建筑外观。同时,木雕的形象与庭园草木、室内陈设家具相互映衬,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
  中国建筑木雕源于何时,一直没有定论,但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建筑就有“丹楹刻桷”的常规做法,可见其历史之久远。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关于建筑木雕的详细做法和图样,说明在五代两宋时期,建筑木雕的发展已相当成熟。至明清两代,木雕技艺相当高超,建筑木雕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木雕离不开对木质的选择和技法的运用。通常,对木质的选择十分慎重,木纤维的横向结构要紧密,这样不易开裂。木质要十分细腻,具有一定的韧性,便于用刀。木料的强度也很重要,以保证刻好的作品不轻易变形。《营造法式。雕刻制度》中,对木雕的技法描述得很详尽,纵观历代建筑木雕,其雕刻技法可分为混雕、剔地雕、线雕、透空雕、贴雕几大类。
  混雕:相当于雕塑技法里的圆雕,具有三维主体的效果,可多面观赏,多应用于撑拱、垂花等部位,常利用混雕技法,将形象刻画得非常精细,充满生气。
  剔地雕:是传统木雕中最基本的雕刻技法,通常指的是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质,使花样突出。剔地雕有两种刻法,一种是半混雕刻法,将花样做很深的剔地,再将主要形象进行混雕,成为半立体形象,常用于额枋上。另一种是浮雕刻法,花样周围剔地不深,花样不是很突出,然后在花样上作深浅不同的剔地,以表现花样的起伏变化。或者在花样上作刻线装饰,勾勒花形,增强作品的装饰效果,或表现花瓣的轮廓和结构,多用于装板、裙板的雕刻中。
  线雕:通常以刀刃雕压花纹,讲究刀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于花纹的刻画和形象的勾勒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以雕刻纹理,表现景物的质感。线雕易于表现物像的外形,亦可增强物像的装饰效果。
  透空雕:将木板刻穿,造成上下左右的穿透,然后再做剔地刻或线刻,这种雕法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刻成的作品正反两面都可观赏。其花卉作品枝叶穿插流畅,花瓣翻卷自然舒展,常见于花罩、挂落、雀替、木门窗中。
  贴雕:是后期雕刻技术创新的结果,即将雕刻好的图案纹样直接粘贴到建筑构件中,通常一些难以做剔地的刻件、连续纹样、轴对称的构件都是利用贴雕来完成。其工艺省工省料,方便制作,而且艺术效果绝不逊色其它浮雕形式。
  建筑木雕的雕刻技法大致可分为以上几类,但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习惯的影响下,建筑木雕的形式和雕刻技法的运用也不尽相同,木雕风格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北方皇家建筑和各类宫式建筑中的木雕往往刻工精细繁复,装板一般采用线刻、浅浮雕和贴雕等手法,多采用如意图案。垂花门的垂花以圆雕手法雕刻出各种花卉图案。飞罩则采用透空雕,刻工精良,层次丰富,形象生动。北方居民建筑木雕则质朴敦厚,通常“髹以桐油”,很少彩绘,大构件木雕粗枝大叶,盘旋缠绕,牵连牢固,细部则精雕细刻,注重装饰性。
  江南传统建筑多属民间宅院,由于制度限制,建筑面积有一定的规范,因而只能在装饰上多花费心思和财力。所以,江南地区的民间木雕精致古雅,构思巧妙,有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趣味。江南建筑木雕以东阳木雕最为著称,据说已逾千年,东阳木雕主要装饰部位在构架和门窗上,技法以线刻、浅浮雕、深浮雕、圆雕为主。梁架常用深浮雕,雀替用圆雕,门窗则为浅浮雕,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如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虫草鸟兽、吉祥图案等,充满生活情趣。
  四川建筑木雕的风格与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道教发源于四川,受天人合一和顺其自然的思想影响,四川民居建筑的撑拱少有装饰。但寺庙官府的撑拱必有装饰,其撑分为圆木和板式两种。圆木撑拱以透空雕、高浮雕、圆雕为主,题材有人物故事、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如成都武侯祠撑拱木雕,凤凰安排在花木中间,遍饰金漆,作展翅状,分外醒目。板式撑拱的题材则更为丰富,有花卉人物、动物、几何图案,云龙等,多采用透空雕和浅浮雕。在四川,木雕垂花通常雕刻成瓜形,俗称吊瓜,瓜筒不作装饰,吊瓜采用圆雕,以装饰檐口。四川吊瓜一般没有富丽的装饰,只取其吉祥之意。吊瓜有灯笼、花卉、狮子等各种造型。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年一二级建筑师考试时间确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