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师>宏观经济学>正文
动态宏观经济学重要成果

www.zige365.com 2011-2-16 10:30:57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罗伯特·小卢卡斯于199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又戴到了另两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Kydland)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的头上,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亦即表彰他们在“经济政策的相容性和经济周期背后的驱动力”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 基德兰德1943年出生于挪威,他是第三位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挪威人。1973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教授。 普雷斯科特194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已是自2000年以来第五位获此殊荣的美国人。1967年,普雷斯科特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受聘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并担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员。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两位杰出代表人物,以提出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而闻名。他们的获奖成果集中体现在1982年合著的题为《置备新资本的时间和总量波动》的论文中,论文中所建立的经济周期模型极大地推动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他们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一致性难题”的分析,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二是通过对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诸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加深了人们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的认识。 关于经济政策时间一致 性(time consisten)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传统经济学运用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了执行高通货膨胀政策可以减少失业的结论。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开始受到质疑。1977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发表文章认为,如果政策制定者缺乏提前决策的能力,制定的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往往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他们特别提到了经济决策中常见的问题:时间一致性问题。 所谓时间一致性问题,是指“由于政策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动态不一致性)所造成的**政策目标无法完全实现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由于政策缺乏可信性而导致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未能达到最初的政策目标,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经济政策的实施会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和决策,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又会导致政策失灵,从而迫使政策制定者对政策进行修改,修改的结果是最好的政策最终遭到放弃。 时间一致性问题在货币政策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假设政策制定者的目标是小幅度的通货膨胀,并将这一政策公之于众;又进一步假设这样的政策导致了低通货膨胀预期和工资的小幅上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然诱惑政策制定者实行更高的通货膨胀政策,因为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失业。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认为,这样的诱惑将使经济陷入高通货膨胀而不能自拔,并且无助于解决失业问题。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指出,经济政策产生时间一致性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者与公众进行动态博弈时,公众能够观察并预期到**政策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许多经济政策的可信度下降,时间一致性问题就会产生。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在于政策制定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声誉、加强政策制定者的独立性以及制度改革等措施,使公众认为**事先做出的承诺令人信服。使公众相信即使采取了对自身最有利的行动,**最初的承诺仍然是其最优选择。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对动态不一致性问题的贡献给宏观经济学带来了20年的黄金时期,启发了众多重要研究。政策的动态一致性问题存在于货币、财政等需要**承诺并加以执行的各个政策层面,他们的开拓性贡献为在经济政策可信度、政治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改革和货币政策设计等工作提供了指导,特别是在设计和发展独立的、有信誉的中央银行这一问题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实践中,央行独立性、选择保守的中央银行家执掌央行以及近期的盯住通胀的货币政策框架,实际上可以说都源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思想。 关于经济周期波动的诸种 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经济周期推动力与经济政策设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为这些意义重大的领域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不仅对宏观经济分析如此,对许多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实践也是如此。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归因于需求变动;经济政策分析则集中在解释应该执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但几乎没有人致力于解释实际经济政策运作。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还统治着经济周期和稳定政策的研究。到了7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国家陷入普遍的滞涨——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传统分析已无法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与此同时,供应方面的波动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因此,在《置备新资本的时间和总量波动》一文中,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彻底考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均衡现象,主要是受技术冲击的驱动。按照他们的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冲击。经济在随机性的技术冲击的作用下,通过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机制,引起就业与产出的波动。当出现技术进步时,经济就跳跃到更高的起点增长;若技术恶化或下降,经济将出现衰退。因而经济波动是在完全竞争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技术冲击进行调整的最优反应。经济周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而不是经济围绕基本趋势的波动,不存在市场失灵,具有帕累托效率。因此,旨在熨平经济波动的**干预只能改善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的福利水平。所以,普雷斯科特指出:“这项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为经济稳定性而付出代价高的努力很可能是反生产的。”也就是说,**无须干预经济。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方法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许多基本结论和研究方法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接受。总体上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已经成为当今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大支柱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型和方法,把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周期波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经济周期的规律。技术等实际因素的强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总供给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宏观经济中的决定力量。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争论,特别是其中的政策无效理论更使得一些在**部门工作的经济学家对它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检查,他们大都认为它缺乏充分的经验检验。20世纪80、90年代,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针对质疑和抨击予以回应和拓展,在假设前提、模型结论等方面进行了新的修正和完善。总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对未来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台湾公务员加薪减薪中的宏观经济学
中国应该对宏观经济学有新贡献
北京大学2000年宏观经济学考研试题
贵州省宏观经济学会换届选举大会召开
贵州省宏观经济学会20 余个研究课题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