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
2、广义教育目的
3、学校课程
4、教学组织形式
5、班级的目标管理
二、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  )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工具性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力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掌握知识 
B、激发情感 
C、道德内化 
D、活动和交往
三、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____、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___ ,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____原则。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辨析题(辨析正误,并简述理由)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3、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5、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3、学校课程: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