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考试大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法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考试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考试大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