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 学习动机是由( )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 
A、目的更明确,
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 )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 
A、建立问题表征 
B、调整解决方案 
C、搜寻解法、
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 )次 
A、20 
B、25 
C、30、 
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奥苏贝尔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 
A、先行组织者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1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 )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 
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30% 
B、50% 
C、60% 
D、80% 
16、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有( )? 
A、内化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1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8、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 
A、探究模式 
B、指导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19、强迫症包括( ) 
A、强迫观念 
B、强迫整洁 
C、强迫思维 
D、强迫行为 
2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
B、程序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强化原则 
2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 )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23、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有( ) 
A、重复 
B、内心独白 
C、独白 
D、集体独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 
A、客观性 
B、观念性 
C、内潜性 
D、简缩性 
25、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6、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中学为( ) 
A、0.6-0.7 
B、0.5-0.6 
C、0.4-0.5 
D、0.3---0.4 
27、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理解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内化 
2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几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实践 
29、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知识性 
D、序列性 
30、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 
A、心理障碍 
B、知识水平 
C、心理冲突 
D、特殊的人格特征
二、填空题 (15分) 
1、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