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历年真题>正文
《大学心理学》复习概要

www.zige365.com 2010-3-18 15:12:08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首因效应:由于复述已转入长时记忆;近因效益:仍保留在短时记忆中。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4、  思维(思维的特点、影响思维的一些因素);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定势;功能附着。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具有概括性(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与联系)、间接性(借助媒介或经验来认识客观事物)、重组性(对已有经验的更新、重建等)。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都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们本身都不是充足条件。(参见附文。我认为在那里,思维被译作认知。)(来自网络)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中的策略:策略的运用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算法: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止。启发法: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到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爬山法:增加当前的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表征的方式 ;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常用的功能上认识它);定势或心向(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无谓的限制(人们不自觉的自设一些本不存在的条件,而由此发生干扰)。
  5、情绪(定义、情绪过程包含的四个要素)
  情绪是感受,是与本身结构有关的身体状态,它是粗糙的或经过精化的行为并发生于特定的情景之中。(斯托曼)人们大都从三个方面考察和定义情绪: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在行为。
  5、  智力(智力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能力;反应阈理论。
  智力是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作为日常概念的智力往往指一个人是否头脑聪明或思维灵活;作为科学概念的智力有许多不同方面的定义:抽象思维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学习的能力;等等。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作一种一般性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
  一般而言,一方面智力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来自父母及家族的遗传;另一方面智力受个人的后天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结交的伙伴、学校教育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智力的发展过程与水平差异。
  智力的遗传影响。研究途径:家庭谱系研究(由于当时没有适当智力测试工具,高尔顿采用各方面的杰出成就作为衡量高能力的标准,他认为能力发展中遗传的力量超过环境的力量),双生子研究。
  智力的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智力发展。早期干预对儿童智力发展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这种积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学校教育对儿童智力测试的成绩有显著影响,可以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并且在不同儿童上的发展水平不同。
  遗传和环境并不是单独地起作用,相反,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根据反应与理论(斯卡尔,1982和温伯格,1989)提出反应阈理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有一定限度的,称为反应阈。遗传规定了反应阈的上下限,个体智力水平在一定限度内的具体位置由个体所处的环境质量决定。个体所处环境越丰富,智商分数越接近反应阈上限,但不能超越上限;若处于恶劣环境,则只能使个体智商接近反应阈下限,但不会低于下限。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当代教育学大纲当代学校管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程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问答题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答题(一)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答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