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3) 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3.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1)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2) 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  (3)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4. 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5.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 同伴群体的影响;  (3) 师生的交互作用;  (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 社区的影响。  6.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8.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9.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能夸大的。  10.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