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5.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6.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7.经过人类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的既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又有一定的智能意义的命题,称为( )   A、联结性陈述知识   B、联结性程序知识   C、运算性陈述知识   D、运算性程序知识   8.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 )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B、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   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   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   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   A、4遍   B、6遍   C、8遍   D、9遍   10.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1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托尔曼   D、斯金纳   12.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 )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   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D、ABC都对   13.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A、两者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B、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特征   C、态度所涉及的范围要比品德大   D、品德是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   14.客观测验的主要优点是( )   A、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   B、出题简单和方便   C、能测量学生的分析综合、组织等能力   D、可以避免学生作弊   15.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 )   A、学生的智力开发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   16.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17.经过人类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的既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又有一定的智能意义的命题,称为( )   A、联结性陈述知识   B、联结性程序知识   C、运算性陈述知识   D、运算性程序知识   18.根据陈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9.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2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