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实务辅导: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 
    
    
      
          
       | 
    
    
       | 
    
      
       | 
    
 	 
       |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是:   1.压实遍数不够;   2.压实机械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不匹配;   3.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4.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   5.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6.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类别土混填;   7.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性指数的黏土等。   (二)预防措施   1.确保压路机的碾压遍数符合规范要求;   2.选用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匹配的压实机械;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   4.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并保证含水量的均匀;   5.当紧前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置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的施工;   6.不同类别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0.6m;   7.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8.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通常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通常不超过15cm,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三)治理措施   1.因含水量不适宜未压实时,洒水或翻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重新进行碾压;   2.因填土土质不适宜未压实时,清除不适宜填料土,换填良性土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土”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或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台阶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 
    
	
|   |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 
  
    
      
          
            
              
                  
                    
                        | 
                      相关新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