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桅杆式重机工作形式较多,缆风绳的工艺布置不一样,分配的比例与缆风绳的工艺布置有关。表1H412024为几种常用的对称分布的缆风绳受力分配系数表,即各缆风绳之间夹角相等的情况下的缆风绳受力分配系数表,对于接近对称分布的缆风绳,也可按表1H412024取值。
  常用对称分布的缆风绳受力分配系数表 表1H412024
| 
    | 
    | 
    | 
     分配系数f  | 
| 
     序号 
   | 
     缆风绳数量 
   | 
     绳间角度(。) 
   | 
   
    主缆风绳  | 
   
    副缆风绳  | 
| 
     1  | 
     6  | 
     60  | 
     0.667  | 
     0.333  | 
| 
     2  | 
     8  | 
     45  | 
     0.5  | 
     0.354  | 
  缆风绳实际受力T可用将缆风绳实际承受的吊装工作拉力与初拉力相加的方法计算,
  如下:
  T=Tg+Tc=fT总+Tc (1H412024)
  式中:Tg——缆风绳的工作拉力;
  Tc——缆风绳的初拉力;
  T总——缆风绳的“总”拉力,即平衡吊装主吊力的等效手立力;
  f一分配系数,查表1H412024。
  例如,某桅杆起重机拴系有8根缆风绳,在吊装一台大型设备时,计算出的缆风绳的“总”拉力为60t,缆风绳初拉力为5t,根据表1H412024和公式1H412024,计算出主缆风绳的实际拉力为35t,副主缆风绳的实际拉力为26.24t。若按另一种方式,初拉力按工作拉力的20%取值,计算出主缆风绳的实际拉力为36t,副主缆风绳的实际拉力为25.488t。
  3.缆风绳选择。应按分配系数求其缆风绳的工作拉力,计算实际拉力,以此为依据,选取、确定缆风绳的规格。
  4.缆风绳的设置要求
  (1)直立单桅杆顶部缆风绳的设置宜为6根至8根,对倾斜吊装的桅杆应加设后背主缆风绳,后背主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根。
  (2)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宜为30°,最大不得超过45°。
  (3)直立单桅杆各相邻缆风绳之间的水平夹角不得大于60°。
  (4)缆风绳应设置防止滑车受力后产生扭转的设施。
  (5)需要移动的桅杆应设置备用缆风绳。
  (二)地锚的种类及要求
  1.常用地锚的种类
  地锚的作用是固定缆风绳,将缆风绳的拉力传递到大地。目前常用的地锚类型有:
  (1)全埋式地锚。或称埋入式地锚,是将横梁横卧在按一定要求挖好的坑底,将钢丝绳拴接在横梁上,并从坑前端的槽中引出,埋好后回填土壤并夯实即成。全埋式地锚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适合于重型吊装。
  (2)活动式地锚。是在一钢质托排上压放块状重物如钢锭、条石等组成,钢丝绳拴接于托排上。这种地锚一般承受的力不大,重复利用率高,适合于改、扩建工程。
  (3)利用已有建筑物作为地锚。在实际工程中,还常利用已有建筑物作为地锚,如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柱等,但在利用已有建筑物前,必须获得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认可。使用时应对基础、柱子的棱角进行保护。
  2.地锚设置和使用要求
  (1)地锚结构形式应根据受力条件和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设计和选用。地锚的制作和设置应按吊装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
  (2)埋人式地锚基坑的前方,缆风绳受力方向坑深2.5倍的范围内不应有地沟、线缆、地下管道等。
  (3)埋人式地锚在回填时,应用净土分层夯实或压实,回填的高度应高于基坑周围地面400mm以上,且不得浸水。地锚设置完成后应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4)埋人式地锚设置完成后,受力绳扣应进行预拉紧。
  (5)主地锚应经拉力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再使用。
  (三)桅杆使用的要求与稳定性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