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以下何种情况不属于拔牙适应症( ) A、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口内的残根B、腭侧错位牙,食物嵌塞,形成深龋C、滞留乳牙,无松动,恒牙先天缺 D、下磨牙远中,颌面,颊面大面积龋坏达根下2mmE、上牙冠折1/3合并根折 42 牙拔除术手术区域的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 A、口腔为有菌环境但不能忽视无菌技术B、术前应尽量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C、所用用敷料应为清洁敷料,但无须严格消毒处理D、所用器械因需反复使用,应严格消毒E、拔牙操作中,应注意预防交叉感染 43 关于拔牙时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摇动力适用于扁根牙或多根牙B、摇动顺序应向阻力小的一侧进行C、扭转力适用于单个锥形根的牙D、扭转力应按牙根纵轴方向进行E、牵引力不应与摇动力及扭转力结全使用以防损 44 在癌前病变中,癌变几率最大的是( ) A、扁平苔藓B、白斑C、红斑D、疣E、慢性溃疡 45 以下最不宜行组织活检术的恶性肿瘤为() A、舌癌 B、唇癌 C、恶性淋巴瘤 D、恶性黑色素瘤E、肉瘤 46 以下关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的说法哪项不( ) A、主要致病菌是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B、常见于腹部大型外科手术后C、长期服用抗组织胺制剂的病员可能发生D、体质虚弱、长期卧床、高热或禁食的病员可能E、长期服用抗胆碱剂的病员可能发生 47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适用于下列情况,除了( ) A、各种牙列缺损,包括游离端缺失者B、缺牙伴牙槽骨,頜骨和软组织缺损者C、基牙一度松动、牙槽骨吸收1/3 D、基牙的固定形态过差者E、牙列缺损的过渡性修复 48 以下哪个区域应列为缓冲区( ) A、切牙乳突区B、磨牙后垫区C、后堤区D、牙槽嵴顶E、颊棚区 49 患者一上前牙牙冠1/2缺损,要求修复。以下() A、 就诊的主要原因B、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C、缺损的原因D、曾经接受过的检查和治疗E、是否还能吃饭 50 我国成立全国牙病防治指导小组是在() A、1984年B、1986年C、1988年D、1990年E、1992年 1 颧牙槽嵴为 ( ) A、颧骨伸向上頜第一磨牙的骨嵴 B、颧突伸向上頜第一磨牙的骨嵴 C、颧骨伸向上頜第二磨牙的骨嵴 D、颧突伸向上頜第二磨牙的骨嵴E、颧骨伸向上頜尖牙的骨嵴 2 人类建过程是从( ) A、 恒切牙萌出对开始直到第三磨牙萌出才完成 B、 乳牙萌出对开始直到第三磨牙萌出才完成 C、 乳牙萌出对开始直到第二乳牙萌出才完成 D、恒牙萌出时开始直到18岁才完成E、乳牙萌出时开始直到18岁才完成 3 女,30岁,近3个月来自觉两侧嚼肌、颞肌酸( ) A、根尖周炎B、牙周炎C、充填物造成的早接触点D、磨牙症E、精神紧张 4 咬合( ) A、是下颌静止时,上下颌骨间的相对关系 B、是下颌静止时,上下颌牙的接触 C、是下颌静止时,上下颌牙弓合面最广泛的接触 D、是下颌运动时,上下颌骨间的相对关系的变化 E、是下颌运动时,上下颌牙的接触 5天疱疮属于( ) A、过敏性疾病B、自身免疫病 C、免疫缺陷病D、感染性疾病 E、传染性疾病 6 表层皮片的厚度是( ) A、0.1mmB、0.2~0.25mmC、0.8~1.0mm D、0.35~0.8mmE、1.2~1.5mm 7 关于妊娠期妇女拔牙哪项是正确的( ) A、妊娠第1、2、3月期间 B、妊娠第4、5、6月期间 C、妊娠第7、8、9月期间 D、拔牙对妊娠妇女无影响E、妊娠期间禁忌拔牙 8 哺乳纲动物牙形及附着于颌骨的方式为() A、 同形牙,有较完善的牙根,位于颌骨的牙槽窝 B、 同形牙,无牙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 C、 异形牙,牙根发达,深埋于颌骨的牙槽窝内 D、同形牙,有较完善的牙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E、异形牙,牙根小,埋于颌骨的一侧 9 口腔頜面部恶性肿瘤以下哪种肿瘤最为常见?( ) A、腺源性上皮癌B、鳞状上皮细胞癌C、未分化癌 D、各类肉瘤E、恶性淋巴瘤 10 釉柱晶体的宽约( ) A、100~140nmB、40~90nmC、5~15nmD、20~30nm E、160~1000nm 11 牙槽龈组纤维( ) A、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 B、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 C、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 D、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 E、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 12 我国成立全国牙病防治指导小组是在( ) A、1984年B、1986 年C、1988年 D、1990年E、1992年 13 流行病学的作用不是用于( ) A、 研究统计资料的分析 B、研究疾病的流行因素 C、研究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D、研究疾病和规划保健工作E、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14 口腔流行病学不是( ) A、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B、研究口腔疾病的人群分布规律 C、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D、口腔分子生物学的基础E、研究影响疾病分布的相关因素 15 影响龋病流行的有关因素不包括( ) A、氟的摄入量B、糖的摄入量C、钙的摄入量D、糖的摄入频率 E、饮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