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工作者>前景待遇>正文
行业信息:“社区工作者”不等于“社工师”

www.zige365.com 2015-5-18 15:37:58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去年“阳光助力工程”启动后,张伯昕团队与河西区西园南里社区进行了对接。通过调研,他们发现,该社区4到6岁的孩子很多。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小朋友玩到一半儿不开心了“扭头就走”。于是,张伯昕团队围绕“孩子和孩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人际交往”开展了6次社区活动,效果十分显著。

  早在2010年,张伯昕曾经作为首批心理评估师,参与了全国首例采取“青少年犯罪心理评估”的审判。案件的被告小林(化名),用水果刀捅伤了和自己女朋友“发生了关系”的被害人,一刀扎在手臂,一刀扎在心脏旁两厘米,好在没有伤及性命。在河西看守所,张伯昕问小林:“如果事情再发生一次,你还会这样做吗?”小林回答“还会。”这让张伯昕感到十分“可怕”。

  经过调查,张伯昕发现,小林从小生活在家暴家庭,常常看见父亲打母亲。父母离婚后,再婚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小林由此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从那以后,他失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常常独来独往。

  审判时,张伯昕坐在被害人家属和律师旁边,他们的情绪非常激动。可是看到心理分析报告,得知小林的成长经历和作案时的心理活动,被害人家属表示了理解,并降低了赔偿金额。

  张伯昕曾经是一名中医,他深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预防,比发生之后再去治疗更重要” 。

  然而,目前的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不具备社工师资格、缺少社工专业知识,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虽然长期在社区内工作,但对于社区内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情况掌握并不全面,也无法像专业社工师那样实现“一条龙”服务。

  可喜的是,随着“阳光助力工程”的推进,去年共青团天津市委委托南开大学社工系展开的调研显示,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报考专业社工师。

  社工人才储备计划让人看到曙光

  看到张伯昕团队在西园南里社区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今年,河西区前程里社区和德才里社区也主动报名,主动要求开展社区活动。

  德才里社区的居民大多靠摊煎饼、捡破烂等职业为生,他们的孩子通常处于“散养”状态。因为家里没有人,孩子们都把社区办公室当家。每天下午四点多放学后,孩子们就跑到社区办公室来玩,直到六点半社区工作者下班,他们的父母通常还没回来。这样的成长环境,导致这里的孩子容易产生骂人、打架等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智商高,情商低”。天津市综治办、团天津区委正在计划把项目向这两个社区拓展。

  张伯昕认为,随着社会进步,社工师这一职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现在社工师还不是很被更多的人认可,待遇也不高,但我相信国家会慢慢规范这个行业。我们既然先起步了,就先干着” 。

  作为社工的“人才储备计划”,河西区团委开展了大学生实习社工计划,安排大学生实习社工深入社区,在居委会工作。

  白淞元是天津科技大学大学生实习社工项目负责人。从寒假开始,他和十几名大学生社工一起,分散到各个社区、街道,帮助社区工作者策划活动、整理资料、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间等。白淞元还通过河西区团委与东海街汉江里社区“阳光家园”对接,带着智力障碍的社区青少年学英语、跳舞,让他们体验生活的更多精彩。“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服务这个社会,希望让孩子们能体会到社会的温暖。”白淞元说,“大学生实习社工计划让我们真正能够了解社会,也了解社会的需求。”

  据了解,天津市“青少年阳光助力工程”实施以来,已通过“青少年阳光助力服务队”、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四有两无”青少年零犯罪社区(村)创建、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实施《重点青少年帮扶管理手册》等方式,引导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具体实践,切实推动天津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发展。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上一篇:社工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广州为例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