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审计师>学习指导>正文
2010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知识》精华讲义(5)

www.zige365.com 2010-8-11 16:28:07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

具体来说,就是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用C表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2.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I表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3.政府购买是指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用G表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4.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GDP=C+I+G+(X—M)

【例题11·单选题】若某国某年度内个人消费量为4 000亿元,私人投资量为1 000亿元,政府购买量为600亿元,出口量为400亿元,进口量为300亿元,则该国当年GDP等于:

A.6 300亿元

B.5 900亿元

C.5 400亿元

D.5 700亿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GDP=C+I+G+(X-M)=4 000+1 000+600+(400-300)=5 700亿元。

(二)收入法

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

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储蓄所提供的货币资金在本期的净利息收入。租金包括个人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等个体从业者的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也应视为成本。

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GDP。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它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四、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四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

这里所说的两部门是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再省略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在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储蓄(S)。

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工资十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由于C+I=y=C+S,就得到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用T表示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一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即: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然而,居民一面要纳税,一面又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是:y=C+S+T。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0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知识》精华讲义(4)
2010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知识》精华讲义(3)
2010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知识》精华讲义(2)
2010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相关知识》精华讲义(1)
2010年审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精选多选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