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 一、牙体解剖生理 | 
1.牙的演化 | 
(1)各类动物牙的特点 (2)牙演化的特点 | 
了解 | 
| 2.牙的分类、功能及牙位记录方法 | 
(1)牙的分类 (2)牙的功能 (3)牙位记录方法 | 
熟练掌握 | 
| 3.牙的组成 | 
(1)外部观察 (2)剖面观察 | 
熟练掌握 | 
| 4.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 | 
(1)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 
熟练掌握 | 
| 5.牙体外部形态 | 
(1)各类代表恒牙外形描述 (2)上下同组恒牙的区别比较 (3)乳牙的特点及其与恒牙的鉴别 (4)牙体应用解剖 (5)乳牙及恒牙的萌出与更替 (6)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熟练 掌握 | 
| 6.髓腔形态 | 
(1)髓腔的解剖标志 (2)根管系统 (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4)恒牙髓腔的解剖特点 (5)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 (6)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 | 
熟练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 
| 二、口腔颌面颈 | 
1.骨 | 
(1)上颌骨的解剖特点 (2)下颌骨的解剖特点 (3)颧弓、翼腭管及翼钩 | 
掌握 | 
| 2.颞下颌关节部解剖 | 
(1)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2)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 
掌握 | 
| 3.肌 | 
(1)表情肌的特点 (2)口轮匝肌 (3)颊肌 (4)咬肌 (5)颞肌 (6)翼内肌 (7)翼外肌 | 
掌握 | 
| 4.唾液腺 | 
(1)腮腺 (2)下颌下腺 (3)舌下腺 | 
掌握 | 
| 5.血管 | 
(1)动脉 (2)静脉 | 
掌握 | 
| 6.神经 | 
(1)三叉神经 (2)面神经 (3)有关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 
掌握 | 
| 7.口腔局部解剖 | 
(1)口腔境界与分部 (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标志 (3)唇的解剖 (4)腭的解剖 (5)舌下区的境界和内容 (6)舌的解剖 | 
掌握 | 
| 8.颌面部局部解剖 | 
(1)颌面部表面标志及软组织特点 (2)腮腺咬肌区 (3)面侧深区 (4)蜂窝组织间隙及连通腮腺 | 
掌握 | 
| 9.颈部局部解剖 | 
(1)颈筋膜 (2)下颌下三角 (3)气管颈段的解剖及其应用 | 
掌握 | 
| 三、口腔功能 | 
1.下颌运动 | 
(1)下颌运动神经传导通路 (2)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 (3)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 (4)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 
| 2.咀嚼功能 | 
(1)咀嚼的神经控制 (2)咀嚼运动 (3)咀嚼周期 (4)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及生物杠杆 (5)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6)咀嚼效率及其相关因素 (7)咀嚼与牙齿磨耗 (8)咀嚼的生理意义 |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 
| 3.唾液的功能 | 
(1)唾液的性质和成份 (2)唾液的作用 | 
掌握 | 
| 四、牙列、 与颌位 | 
1.牙列 | 
(1)牙列的外形及生理意义 (2)牙排列的倾斜情况 (3)纵、横 曲线及 平面 | 
熟练掌握 | 
2.   | 
(1)牙尖交错   (2)前伸 与侧  | 
熟练掌握 | 
| 3.颌位 | 
(1)牙尖交错位 (2)下颌后退接触位 (3)下颌姿势位 (4)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 
熟练掌握 | 
| 五、咬合在口颌系统中的作用 | 
1.咬合与牙周组织 | 
(1)咬合力与牙周组织 (2)创伤  | 
掌握 | 
| 2.咬合与咀嚼肌 | 
(1)牙尖交错位正常 (2)牙尖交错位稳定 (3)牙位与肌位不一致 | 
掌握 | 
| 3.咬合与颞下颌关节 | 
(1)牙尖交错 的稳定性与TMJ (2)牙尖交错 的高度与TMJ | 
掌握 | 
| 六、咬合紊乱 | 
1.牙尖交错位的异常 | 
(1)表现 (2)原因 (3)影响 | 
掌握 | 
| 2.咬合干扰 | 
(1)前伸干扰 (2)非工作侧干扰 | 
掌握 | 
| 3.过度磨耗 | 
(1)表现 (2)影响 | 
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