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岩土工程师>复习指导>正文
09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辅导-岩石力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5)

www.zige365.com 2009-9-16 9:04:17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第二节   中国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主要成就

一、简单的发展历程[1]~[14]

在解放前的归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岩石力学研究基本上是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水利、水电、采矿、交通、建筑、冶金,国防等建设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大量急待解决的岩石力学问题,从而使这门学科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上世纪50年代初,一些单位就建立了岩石力学实验室,初步开展了若干研究工作。而系统地、全面地对岩石力学进行研究,是从1958年开始的。当时,为适应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的需要,在国家科委领导下成立了三峡岩基研究组,以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及中国科学院为主体,在陈宗基教授指导下,集中了全国水利、水电、建工、矿冶、高等院校等18个单位100余名科技人员,下设大坝地基、地下结构、岩质边坡、动力特性、灌浆加固等5个专业组,在室内外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如:岩体流变试验,隧洞压水试验,地应力测试,振动爆坡试验等。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还研制成功一批仪器设备,如岩石三轴仪(垂直总荷载5000kN,侧向压力150Mpa,试件直径9cm,高度20cm),大型电磁振动台,岩石扭转流变仪,液压钢枕等。三峡岩基组的工作,不仅对我国水工建设岩石力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也为中国岩石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全国的情况一样,我国的岩石力学事业遭到极大的破坏。尽管如此,我国的科技人员仍然发挥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若干重点工程,如葛洲坝、刘家峡水利水电工程,金川镍矿工程、成都—昆明铁路工程及国防工程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针对葛洲坝水利枢纽进行的岩石力学研究最有代表性。

葛洲坝工程是我国于70年代在长江干流上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1座巨型水利枢纽,有“万里长江第1坝”之称。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坝基中广泛分布有原生或构造软弱夹层,总计约80余层。在陈宗基先生指导下,来自水利电力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全面探索夹层的矿物、物理、力学、化学性质,除进行一系列宏观、微观分析外,着重进行了室内和野外抗剪、蠕变、松驰、振动爆破及抗力体试验。在抗剪蠕变试验中,考虑到浸水、振动、长期渗透、反复荷载等因素对强度参数的影响。野外抗剪蠕变试验采用的试件尺寸为50cm×60cm,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抗力体试验尺寸分别为11.65m×1.70m×2.30m×及9.54m×1.70m×2.30m(长×宽×高),规模之大,在国内外均属罕见。根据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运用流变力学原理,解决了软弱夹层及非连续、层状岩体结构的力学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的数学、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为大坝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极为复杂的岩基上兴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当时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循。通过兴建葛洲坝,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坝工技术的全面发展,而且在岩石力学发展史上,也堪称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