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1中医助理医师辅导: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www.zige365.com 2011-4-15 14:36:07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1、传染源 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动物(人)。

1)患畜 是重要的传染源, 急性患畜藉其症状 (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畜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畜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其流行病学意义各异。

2)隐性感染者 在某些传染病 (沙门氏菌病、猪丹毒)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 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猪喘气病)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4) 受感染的人 某些传染病,如人型结核,也可传给动物,引起严重疾病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由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所组成,从最简单的一个因素到包括许多因素的复杂传播途径都可发生。

1)空气、飞沫、尘埃 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等。

2)水、食物、苍蝇 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用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 (如白喉)。

4)吸血节肢动物 又称虫媒传播,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 (蚊子、跳蚤等)为中间宿主的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 当病原体的芽袍(如破伤风、炭疽)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7)垂直传播 可经胎盘、卵及产道传播。

3.畜(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动物(人)称为易感动物(者),易感动物(者)在某一特定畜(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畜(人)群的易感性。

易感动物(者)的比例在畜(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

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经过一次流行之后,要待几年后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才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流行的周期性。

在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的干预下,可把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就能使流行不再发生。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1中医助理医师辅导: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
11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复习:交感型颈椎病诊疗
11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复习: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
11年中医助理医师辅导:脊髓型颈椎病诊疗
11年中医助理医师辅导:辨证重在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