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癃闭与淋证鉴别 
  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尿频而疼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出量低于正常,严重时无尿排出。
  23、黄疸与萎黄的鉴别
|   | 
黄 疸  | 
萎 黄 | 
| 病 因 | 
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寒 | 
虫积食滞 | 
| 病 机 | 
湿邪阻滞中焦或淤血等阻滞胆道,以致胆液不循肠道,溢于肌肤而发黄。 | 
虫积食滞,导致脾土虚弱,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生气血或失血、病后血气亏虚,气血不足,肌肤呈现黄色。 | 
| 主 证 | 
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 | 
两目和小便均不黄,肌肤呈淡黄色,干萎无光泽,伴眩晕耳鸣,心悸少寐。 | 
  24、中风脱证与闭证鉴别
|   | 
病 机 | 
症 状 | 
治 疗 | 
| 闭 证 | 
邪气内闭清窍,实证 | 
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 | 
祛邪开窍醒神 | 
| 脱 证 | 
五脏真阳散脱于外,虚证。 | 
昏聩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解瘫痪,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 
扶正固脱,救阴固阳。 | 
  25、中风中脏腑阳闭与阴闭的区别
|   | 
病 机 | 
神 志 | 
症 状 | 
舌 象 | 
脉 象 | 
| 阳 闭 | 
痰热闭郁清窍 | 
烦躁不宁 | 
面赤身热,气粗口臭 | 
舌质红,苔黄腻 | 
弦滑而数 | 
| 阴 闭 | 
痰湿内闭清窍 | 
静卧不烦 | 
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痰延壅盛 | 
舌质暗,苔白腻 | 
沉滑或缓 | 
  26、黄疸阳黄、急黄、阴黄的区别
| 病 名 | 
病 因 | 
病 机 | 
症候特征 | 
预 后 | 
| 阳 黄 | 
湿 热 | 
湿热中阻,胆汁外溢 | 
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伴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 
预后良好 | 
| 急 黄 | 
湿热疫毒 | 
湿热疫毒,郁而化火。 | 
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壮热烦渴,尿少便结,烦躁不安,或见神昏谵语,尿血,舌质红,苔黄褐干燥,脉弦数或洪大。 | 
病情凶险,预后多不量 | 
| 阴 黄 | 
寒 湿 | 
寒湿阻滞,胆汁不循常道 | 
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伴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质淡白,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 
一般病情缠绵,不易速愈。 | 
  27、小儿泄泻的大便性状辨别:
| 病 因 | 
大便性状 | 
| 伤乳伤食 | 
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 | 
| 风寒所伤 | 
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重 | 
| 湿热所伤 | 
水样或蛋花汤样便,色黄褐,气秽臭。 | 
| 脾胃虚弱 | 
大便稀薄或溏烂,色淡气味不臭。 | 
| 脾肾阳虚 |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味。 | 
  28、疳证与食积、厌食进行鉴别。
|   | 
疳 证 | 
食 积 | 
厌 食 | 
| 部 位 | 
脾 胃 | 
脾 胃 | 
脾 胃 | 
| 程 度 | 
重 | 
中 | 
轻 | 
| 主要特征 | 
肚腹膨胀,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烦躁易怒。 | 
腹部胀痛,呕吐酸叟,便臭败卵或便秘,烦躁不安。 | 
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它疾病,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 
| 兼 证 | 
眼疳、口疳、疳肿胀 | 
无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