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考>历年真题>正文
2008年1月高教自考试题-语文(一)

www.zige365.com 2008-6-6 14:20:39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
A.满招损,谦得益  B.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例证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吃饭》中,从吃饭想到结婚、想到政治,这种联想方式的基础是(      )
A.时间统一性  B.地点统一性
C.相似性  D.对比性
4.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      )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 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 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      )
A.背诵《汉书》  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  D.抽矢射塔
6.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杜甫
7.《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语言描写  B.细节描写
C.行为描写  D.肖像描写
8.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使用了排比句式的是(      )
A.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
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
D.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9.《秋夜》所写的形象中,象征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是(      )
A.小青虫  B.小粉红花
C.蝴蝶  D.蜜蜂
10.下列文章中,主要采用今昔对比写作方法的是(      )
A.《哭小弟》  B.《香市》
C.《纪念傅雷》  D.《都江堰》
11.《都江堰》所写到的器物中,象征为民造福的是(      )
A.金杖  B.长锸
C.铁戟  D.钢锤
12.《我与地坛》中,让读者联想到“我”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和自强不屈精神的景物是(      )
A.“谁也不能改变”的落日光辉
B.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
C.忧郁而镇静的苍黑古柏
D.“历尽沧桑”、“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
l3.《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
A.山水诗  B.送别诗
C.悼亡诗  D.爱情诗
14.《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正面刻画  B.侧面烘托
C.对比反衬  D.类比彰显
15.李白《行路难》中情感流程的特点是(      )
A.逐层递进  B.逐层减退
C.起伏跌宕  D.平缓舒展
16.《秋兴八首》(其一)中对偶极为精当工稳的两联是(      )
A.首联与颔联  B.颔联与颈联
C.颈联与尾联  D.首联与尾联
17.柳永《八声甘州》抒写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
A.贫困潦倒之愁  B.羁旅行役之苦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