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庸俗小市民  B、反动统治者  C、革命队伍的叛徒  D、破坏革命的阴谋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 ) 
  A、《寡人之于国也》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论毅力》 D、《种树郭橐驼传》 E、《香市》 
  22.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 ) 
  A、《季氏将伐颛臾》 B、《答司马谏议书》 C、《爱尔克的灯光》 D、《门槛》 E、《炉中煤》 
  23.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 ) 
  A、曹操《短歌行》  B、王昌龄《从军行》 C、李白《行路难》 D、杜甫《兵车行》 E、陆游《关山月》 
  2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 ) 
  A、十年生死两茫茫  B、不思量,自难忘  C、尘满面,大鬓如霜
  D、小轩窗,正梳妆  E、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5.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 
  A、即小见大,展示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B、通过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C、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巧合结局   D、精选细节提示人物心理暗示主题内蕴 
  E、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先贱而后尊贵: 
  2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尊。 
  罪岁: 
  28.至于此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29.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从: 
  30.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非特: 
  3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不堪: 
  32.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掩其上: 
  33.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敢: 
  34.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
  35.纲必须能领目,目必须附丽于纲。 
  丽: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秋水》开头一段描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如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请回答: 
  A.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quot;? 
  B.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C.从这里可以看出《秋水》在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37.宝玉挨打后,作者这样描写林黛玉去看望他时的情景: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必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请回答: 
  A.心上人惨遭毒打,黛玉为什么只是"无声之泣"? 
  B."你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否出于黛玉的真心?为什么? 
  C.这里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38.阅读《门槛》中的一段文字: 
  姑娘跨进了门槛--一幅厚的门帘放下来掩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 
  请回答: 
  A."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 
  B."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 
  C."一位圣人"的赞叹象征什么? 
  39.阅读郦道元《三峡》中的一段文字: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俗传响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请回答: 
  A.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何处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