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4年10月试题
        
           
               | 
    
    
      
          
       | 
    
    
       | 
    
    
      
  |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31.简述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权限和适用效力。  32.简述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33.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采用的经济刺激手段有哪些?  34.试列举三个主要的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名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第35 小题8 分,第36 小题12 分,共20 分)  35.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与其他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计划等)的关系如何?(8 分)  36.阅读下列短文,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角度、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谈谈三门峡水库所反  映的问题对今后编制类似规划和新建类似项目的启示。(12 分)  2003 年10 月,水利部召集陕、晋、豫三省相关部门及部分专家学者在郑州举行会议,研讨  三门峡水库的去留问题。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  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然而,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小浪底水库成为直接控制下游洪水的  重要枢纽。在此背景下,专家学者提出了三门峡水库的去留问题,废除、炸坝、敞泄、停运等不  一而足的观点再一次叫响。  据悉,三门峡水库在规划阶段就一波三折“三起三落”。反对三门峡工程的主要理由在于:  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因此停  止。  由于三门峡水库规划和设计的先天不足,迫使工程在投入运用不久就不得不进行两次改建,  三次改变运用方式,主要改造是针对泄流排沙。1960 年,大坝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1961 年  下半年,反对者的担忧变成现实:15 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  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  年减产。1962 年以来陕西省曾多次呼吁国务院从速制订黄河三门峡水库近期运用原则和管理的  具体方案,以减少水库带来的严重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第37 小题12 分,第38 小题8 分,共20 分)  37. 1997 年以来,王某等18 户渔民经当地政府批准,集资数百万元,在某县滦河出海口沿海滩涂  合伙开办经营了一个大型贝类养殖场。2000 年10 月上旬,来自某市造纸、化工等企业的工业污水  沿滦河河道顺水流入大海,污染了王某等经营的贝类养殖场的海水水域,造成大面积海洋生态破坏,  致使即将成熟上市的滩涂贝类、鱼类成批死亡,直接经济损失惨重。  经渔政部门监测,贝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养殖海域内存在的大量有机物和悬浮物所致。经环保  部门沿滦河对上游排污企业的排查,发现有三家排污企业排放的有机物和悬浮物数量相当、排污口  地理位置相近。其中,A 造纸厂排放的有机物和悬浮物严重超标;B 造纸厂排放污水虽然达标,但  主要污染物仍为有机物和悬浮物;C 化工厂也将大量未达标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滦河,虽其污染物  中不含悬浮物,但有机物的排放也严重超标。  2000 年12 月,渔政部门对这次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污水造成贝类养殖场的  损失为860 万元。同时,污染事件对养殖区域及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经有关部门  评估,损失约为3600 万元。  为此,王某等18 户渔民欲联合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问:(1)本案中A、B、C 三家企业是否都能成为被告?为什么?(6 分)  (2)王某等18 户渔民是否有权对污染事件引起的海洋生态破坏损失提出赔偿请求?(6 分)  38. 1997 年,某市一化工公司将在生产除草醚替代品时封存的化工废料197 桶,送到某市洪山区  环保固体废弃物交换中心处置,并交付处置费用19900 元。1999 年3 月,洪山区环保局决定处理这  批废料,并决定由时任分管副局长的李某具体负责此事。经时任洪山区环保固体废弃物交换中心主  任朱某推荐,朱某的两位朋友刘某和杨某可以处理这批废料。于是李某便提议先给197 桶废料做个  化验以弄清废料的化学成分再行处理。不久李某便收到了一份没盖公章的“某市化学研究所检验报  告单”,上面写着送检样品只含铁、锌等物质,无毒无害。这时李某已意识到此检验报告不符合规定  要求但未明确指出,仅委婉提出化验单上需要加盖公章。  1999 年3 月底,朱某告诉李某准备将此化工废弃物交给刘某和杨某处理,李某此时既未督促  其提供加盖公章的化验单、也未予以制止,便同意将这批废料交给刘某和杨某处理。刘、杨二人  遂将其中80 余桶化学废料随意倾倒在汉阳锅顶山半山腰。倾倒完毕后恰逢天降暴雨,废料顺地势  侵入下游的仙山村和龙阳湖,导致土壤、水中苯酚含量严重超标,村民鱼池、菜地、藕田和湖水  遭受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达200 万元。  问:(1)本案中刘、杨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5 分)  (2)本案中原洪山区环保局分管副局长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3 分) | 
    
	
|   |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 
  
    
      
          
            
              
                  
                    
                        | 
                      相关新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