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用于国际商品交换的分析中,认为必须论及价值问题的学者是(  )
  A.亚当·斯密
  B.卡尔·马克思
  C.瓦西里·里昂惕夫
  D.贝拉·巴拉萨
  2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生产可能性边界(  )
  A.凸向原点
  B.凹向原点
  C.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D.形状不能确定
  23.构成倾销的基本特征是( )
  A.低价出口行为存在
  B.国内同类企业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C.国内同类产业难以建立
  D.国内同类企业利润水平明显降低
  24.假设对于同一组商品,德国商品的价格总额为200马克,美国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60美元,两国的名义汇率为1美元=1.6马克,则两国的实际汇率为(  )
  A.1美元=24/25马克
  B.1美元=1马克
  C.1美元=25/24马克
  D.1美元=2马克
  2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时,政府运用的政策搭配是(  )
  A.松财政,紧货币
  B.紧财政,紧货币
  C.松财政,松货币
  D.紧财政,松货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对于存在共同生产要素的两个生产部门而言,一个部门产品价格的上升将会使( )
  A.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
  B.产品价格提高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
  C.共同生产要素流出部门的特殊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
  D.产品价格提高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下降
  E.共同生产要素流出部门的特殊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下降
  27.中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有( )
  A.对外贸易逐步自由化
  B.鼓励出口
  C.部分管理进口
  D.保护国内生产
  E.进出口基本平衡
  28.历史上出现过的货币制度有( )
  A.金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
  E.虚金本位制
  29.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包括( )
  A.国内总体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B.汇率由货币当局控制且相对固定
  C.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
  D.汇率变动能够有效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
  E.国际收支平衡
  30.在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中,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 )
  A.闲置资本效应
  B.贸易条件效应
  C.货币余额效应
  D.收入再分配效应
  E.货币幻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