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典型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T波。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10.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另外尚需具备三个因素: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动脉血压受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及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等因素的影响。
  11.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中心静脉压与心脏射血能力成反变关系,与静脉回心血量成正变关系。
  12.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有三种血流通路:迁回通路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尽快回心,保证一定的静脉回心血量;动-静脉短路对体温调节有一定作用。
  13.有效滤过压是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14.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心交感神经通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起兴奋作用。心迷走神经通过Ach对心脏起抑制作用。大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单一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通过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
  15.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人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16.肾上腺素通过强心使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通过缩血管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是人体内较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17.冠脉循环血流的特点:途径短、血流快;血压较高,血流量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血流量随心动周期波动。
  【历年考题点津】(共22题)
  1.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快速射血期末
  答案:E
  2.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动脉血压的高低
  D.射血分数
  E.心率
  答案:D
  3.大量失血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A.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B.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减少
  C.外周阻力降低
  D.外周阻力增加
  E.肾脏排出Na+增多
  答案:D
  4.冬天某人进入浴室后不久便突然晕倒,其血液动力学的原始因素是
  A.全身血管收缩
  B.心输出量减少
  C.血管容量增加
  D.血流速度加速
  E.血量减少
  答案:C
  5.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
  A.快速射血期
  B.等容收缩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答案:B
  6.心输出量是指
  A.每搏输出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