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危险的是
  A.输新鲜血
  B.输新鲜冰冻血浆
  C.输浓缩红细胞
  D.输白蛋白制剂
  E.自体输血
  答案:E
  5.成人失血500~800ml,首先考虑输入
  A.全血
  B.血浆
  C.浓缩红细胞
  D.白蛋白
  E.晶体液
  答案:E
  6.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早期输血反应为
  A.酸碱平衡失调
  B.过敏反应
  C.出血倾向
  D.丙型肝炎
  E.疟疾
  答案:B
  7.位体重60kg的女患者,因外伤引起急性出血约2000ml,经手术止血并在应用晶体液和人造胶体液补足血容量(血压已稳定)的基础上。宜输注下列何种血制品
  A.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
  B.保存全血
  C.洗涤红细胞
  D.新鲜冰冻血浆
  E.新鲜全血
  答案:A
  试题点评:患者急性出血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补足血容量后,还应输入红细胞以增加携氧,而又要避免过多的液体,因此选择A.
  8.男,32岁,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ml时,突然畏寒,发热,呕吐一次,尿呈酱油样,血压75/45mmHg(10.0/ 6.0kPa)。该患者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种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
  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溶血性输血反应
  C.过敏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循环超负荷
  答案:B
  试题点评:据输血后畏寒、发热,血压下降初步考虑为溶血反应,尿液呈酱油样,考虑血红蛋白尿,可进一步诊断。
  9.健康人血白蛋白(白蛋白)主要用于
  A.补充营养
  B.增强机体抵抗力
  C.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扩容治疗
  D.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E.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替代疗法
  答案:C
  10.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丧失了一些有用成分,它们是
  A.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白细胞、血小板、稳定的凝血因子
  D.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E.血小板、淋巴细胞、凝血因子Ⅶ
  答案:A
  11.迅速出血后出现休克症状。表明至少已丢失全身总血量的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答案:C
  12.关于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正确说法是
  A.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
  B.在晶体液、胶体液扩容的基础上,适当输注全血
  C.在晶体液、胶体液扩容的基础上,合理输血(主要是输红细胞)
  D.先输注血浆补充血容量,再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
  E.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三者合理搭配输注
  答案:C
  13.男,58岁。患肝炎已10余年,因无力、纳差、腹胀20天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肝功能试验显著异常,其中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倒置。为治疗低蛋白血症,首选的血液制品是
  A.全血
  B.新鲜冰冻血浆
  C.普通冰冻血浆
  D.冷沉淀
  E.白蛋白
  答案;E
  试题点评: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蛋白功能降低,自身合成不足,目前存在低蛋白血症,因此首选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