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要点: 
  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疼痛 
  要点: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头身胸腹 
  要点: 
  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睡眠 
  要点: 
  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
细目八:问二便 
  要点: 
  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意义 
  细目九:问经带 
  要点: 
  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意义 
  2.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1.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2.神乱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 
  3.望色十法的具体内容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 
  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面五官 
  要点: 
  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面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3.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躯体 
  要点: 
  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手足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皮肤 
  要点: 
  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水疱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要点: 
  1.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 
  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细目八:望小儿指纹 
 要点: 
  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望舌 
  细目一:舌诊原理 
  要点: 
  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细目二:正常舌象 
  要点: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三:望舌质 
  要点: 
  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 
  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 
  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舌苔 
  要点: 
  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 
  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4.舌诊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 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1.音哑与失音、太息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