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还款可能性分析 
  一般情况下,还款可能性分析包括还款能力分析、担保状况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
  1.担保状况分析
  银行设立抵押或保证的目的在于,明确规定在借款人不能履行还贷义务时,银行可以取得并变卖借款人的资产或取得保证人的承诺。担保是银行防止遭受损失的保障措施,是银行为保证贷款足够安全,在贷出资金周围设立的众多安全防护措施。
  在担保的问题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重点考虑,一是法律方面,即担保的有效性;二是经济方面,即担保的充分性。无论是抵押与保证都必须具有法律效力,担保也需要具有法律效力,并且是建立在担保人的财务实力以及愿意为一项贷款提供支持的基础之上。因此业务人员在分析抵押与担保时,要判断抵押与担保是否能够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贷款风险损失的程度。
  2.非财务因素分析
  由于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管理能力、自然社会因素等非财务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进而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银行信贷管理又对贷款的最终偿还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贷款分类中,需要对借款人的各种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对现金流量及其他财务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进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预测和动态的评估,判断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四、确定分类结果
  通过以上对各类因素的分析,银行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贷款偿还能力与偿还可能性有了一定的分析与判断,因此,在此基础上,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比照各类别贷款的特征,银行就可以对贷款得出最终的分类结果。
  表11 -2各类贷款的主要特征
| 正常 |     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并且对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进行全额偿还 | 
|         关注         | 1.净现金流减少 2.借款人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净值开始减少,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 3.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6.贷款的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 7.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 8.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等 | 
|     次级     | 1.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新的资金 2.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3.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4.借款人采取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 
|       可疑       | 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状态 3.借款人已资不抵债 4.银行已诉诸法律来回收贷款 5.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没有得到明   显改善等 | 
|     损失     | 1.借款人无力偿还,抵押品价值低于贷款额 2.抵押品价值不确定 3.借款人已彻底停止经营活动 4.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停止时间很长,复工无望等 | 
  1.正常类贷款
  正常类贷款偿还没有问题,经过各种信息判断分析,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并且从目前的分析来看,贷款不会有损失的可能。这就是正常贷款的典型特征。对于正常贷款的判断,是经过对影响贷款偿还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的。
  2.关注类贷款
  关注类贷款偿还也没有问题,但是从各种信息分析来看存在潜在缺陷,如果潜在缺陷继续存在下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这就是关注类贷款的显著特征。如果一笔贷款仅仅是贷款信息或信贷档案存在缺陷,并且这种缺陷对于还款不构成实质性影响,贷款不应被归为关注类,也不能将有特定风险的某一种类的贷款片面地归人关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