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资格>模拟试题>正文
2014年中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8

www.zige365.com 2014-9-17 15:07:41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导语及核心内容:出版资格考试网考试及复习提醒,为广大学员准备2014年中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8,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出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供考生学习及参考,欢迎进入树人考试书店www.110book.com 选购商品。

热点专题:2014年出版专业考试用书 树人考试书店全国送货上门3-7天

套餐介绍:初中级出版专业资格VIP保过 出版专业资格保过班 全程班优惠套餐

出版资格考试教材 更多出版资格考试教材
2014年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原版)
市场价: 30
现 价: 35
节 省: -5元
详细介绍
购买
2014年版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初级 中级通用)原版
市场价: 45
现 价: 45
节 省: 0元
详细介绍
购买
2014著作权案例评析(增订版)出版专业用书(沿用2009年版)
市场价: 24
现 价: 24
节 省: 0元
详细介绍
购买
201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教材-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市场价: 26
现 价: 23
节 省: 3元
详细介绍
购买

 第31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4: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出版应社会需要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而在受到社会发展状况制约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发展。所以,出版与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8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同出版工作密切相关。我们的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如何,直接反映着并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说,出版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即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作为出版活动的社会基础,对出版活动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其二,出版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第32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12: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十五大、十六大文件中,都强调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也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出版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就应该不断地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需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为人民服务就与为社会主义服务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认真为社会主义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就是从根本上为人民服务。人民需要社会主义,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某些出版物离开了社会主义的崇高目标,不去为它服务,反而损害这个伟大事业,那也就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出版工作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本世纪头20年,就是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在已经达到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基础上,我们现在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建设这样的小康社会,每一项奋斗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出版工作的支持。这种支持应该是完备的、全面的,而不应是零碎的、单一的;应该是强大的、及时的,而不应是脆弱的、滞后的。为此就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把发展作为出版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制订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战略和规划,大力推进出版业的繁荣。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3页]毛泽东还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并指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2页]无论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还是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继承和借鉴,出版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军。因此,出版工作必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这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要条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应当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事实证明:只有实行这个方针,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繁荣;违背这个方针,必然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所以邓小平说:“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6页]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精神产品的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劳动,需要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辛苦劳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双百’方针,努力形成一种鼓励探索与创造的良好环境与气氛。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2003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有机统一”。在出版工作中贯彻“双百”方针,就要努力推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创作,为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的文艺、学术流派的成果都有出版的机会。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并达到符合出版要求的质量标准,就要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编辑人员不能以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观点为标准取舍稿件,也不能在加工整理中随便按照自己的观点和好恶删改稿件。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求根据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区分精华和糟粕,学习借鉴其精华部分,以利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完全新型的文化,但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离开整个世界单独生长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脱离世界,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我国的出版物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包括古籍的整理和注释,外国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对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分门别类的研究,等等。对这类稿件的处理,必须立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使它们能正确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是我国出版工作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原则。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出版效果,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但有时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克服了过去出版单位过分强调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的偏向,同时也要防止和纠正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偏向。社会主义出版业必须自觉地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多出精品力作,少出以至不出平庸之作,杜绝精神毒品和文化垃圾,决不允许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

  出版物有其特殊属性,它的价值实现形式更重要地表现在社会效益上,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即已指出:“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首先要注意出版物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同时要注意出版物作为商品出售而产生的经济效果。”这也就是要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党和政府有关文化工作、出版工作的其他许多文件也一再阐述这个原则的重要意义,强调认真贯彻这个原则的必要性。2003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严肃地考虑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效果,在这一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个原则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才能保证这个原则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只有真正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出版工作才能以更加强大的社会作用和经济实力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那些使出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两个效益可以兼顾的时候,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在两个效益发生矛盾、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更要首先考虑社会效益。这样,尽管在局部上经济效益可能受损,但在整体上,由于有讲究质量的优势,他们的出版物销售情况良好,经济效益随着社会效益的提高而提高,从而实现了两个效益的结合。而那些在出版活动中犯了方向性错误以致受到各种处罚甚至停业整顿的单位,几乎都是程度不同地违反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他们或者见利忘义,不顾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不顾社会效果;或者惟利是图,搞什么“打擦边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牟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其结果,既害了国家和人民,也害了自己。

  4.坚持质量第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出版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供给人民。各类图书都要力求做到选题对路,内容充实,都要力求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反对粗制滥造。”坚持质量第一,这是由我国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决定的,也是我国出版工作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只有质量高的出版物,才能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和精品出版物不断积累,拥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长销精品,一个出版单位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所以,出版单位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力求出版物的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同时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技术设计质量以及物质性加工生产质量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如果违反质量第一的原则,粗制滥造,不但社会效益大成问题,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经济效益也是好不了的。平庸之作、劣质产品是不会有多大销路的,即使靠不正当的炒作等手段得逞于一时,终究还是要被读者抛弃的。产品卖不出去,经济效益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1997年,新闻出版署先后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强调要“实现图书出版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提高图书出版整体水平”,“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繁荣出版重在质量的思想,把能否提高图书质量当作衡量出版工作是否健康发展、检验出版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两个文件对于保障图书质量的机制、程序、规范和要求等作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实际上对于保障其他出版物的质量也极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领会和坚决地贯彻执行,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落到实处。

  第33题

  试题答案:ABD

  考点:

  ☆☆☆☆考点1:编辑的定义;

  在汉语中,“编辑”是一个多义词。在古代,“编辑”(早期也称“编缉”)与“编纂”、“编撰”、“编次”、“编修”等词意义相近,主要被用来指称那种把众多的材料搜集起来予以整理加工的著作方式;在现代出版业中,“编辑”则一般被用来指称作为出版工作一个组成部分的专业活动和专业人员;在当代的日常生活和信息技术用语中,“编辑”有时也用于指称各种文字整理活动(如把计算机的文字复制、粘贴、格式设置功能称为“编辑”功能等)。所以,正确理解“编辑”的含义,需要联系时代和语境作出具体分析。

  在编辑学研究中,由于对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有不同的视角,人们对“编辑”概念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界定。但是,在把编辑活动看作是一种不同于著作活动的文化传播活动方面,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在以出版物编辑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出版编辑学中,研究者比较一致地认为,现代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的编辑工作,其基本内容都是按照一定的方针收集信息、策划选题、审读和加工作品以供复制并向公众传播。根据这样的工作内容,我们就可以给作为出版活动的“编辑”下一个定义:设计、组织、审读和加工作品,为复制和发行做准备的工作。此外,“编辑”一词也用于指称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和出版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之一。

  从“编辑”的这个定义可知,编辑概念的本质源于编辑活动的最根本特点,即:第一,编辑活动最基本的内容是设计选题,组织、审读和加工作品;第二,编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出版物的复制、发行作准备。

  第34题

  试题答案:CDE

  考点:

  ☆☆☆☆☆考点6:编辑工作的特点;

  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编辑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专业性的特点;而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则体现为选择性、加工性和中介性等。

  1.编辑工作的政治性

  编辑工作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总是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性。专门对精神产品进行选择、审读、加工的编辑工作,不可能脱离政治,不可避免地要为一定的政治服务,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倾向。把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中认真贯彻执行,把好政治关,就是我国编辑工作应该体现的政治性。

  2.编辑工作的思想性

  编辑工作是通过有思想文化内容的出版物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在出版物中提供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内容,就会给读者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影响。保证出版物对读者、对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就是我国编辑工作的思想性。加强我国编辑工作的思想性,就是要让先进的思想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出版物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思想性和政治性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中共十六大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实际上就是对编辑工作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根本要求。

  3.编辑工作的科学性

  编辑工作要通过出版物向读者传授科学知识,帮助读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读者提高科学意识,指导读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这就使得编辑工作不仅涉及各种学科、各种专业,而且必须保证出版物的内容合乎科学。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策划选题、组织稿件、审读加工直到整体设计等,都需要编辑人员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充分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素养,对作品进行各个方面的审视和加工,保证出版物在科学性和知识性上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时,编辑工作在各个环节中都要按照各种操作规范进行,以保证出版物在文字、技术上达到科学的标准,并在表现形式上实现审美要求与科学规范的统一。为此,编辑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水平,并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字斟句酌,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4.编辑工作的创造性

  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既有原创的成分,又有再创的成分。它们主要表现为:发现社会的文化需求,设计、策划精神文化产品的选题,开拓和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新空间;选择、优化具体的精神文化产品,或把优秀的作品组合起来,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整体效应;设计、组织文化精品的生产或精神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协调和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总体发展,参与精神文化生产的宏观调控。

  编辑创造与其他精神文化创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包含编辑人员独自的创新(如发现精神生产领域中的空白区、结合点,提出和策划有创意的选题,在审稿中促成某些重要观点的发挥或完善,对稿件进行有学术贡献的评价,等等),又存在一定的依附性。这是因为编辑工作的各种文化创造,离不开作者的创作,出版物中所体现的编辑的创造性,是以作者创作的作品为基础的;而且编辑工作的文化传播功能也离不开读者对出版物的接受和使用。离开了作者,编辑创造就成为纸上谈兵;离开了读者,编辑创造就会成为无的放矢。

  5.编辑工作的专业性

  编辑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不是具有一般文化知识的人就可以胜任的。这种专业性是由编辑工作的内容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文化工作的各种特点所决定的。它主要表现为:

  (1)选择性。编辑工作与著作活动不同。著作的任务是创造文化产品,编辑工作的任务是搜集、选择作者创造的文化产品(作品),使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能够向社会传播,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

  (2)加工性。编辑工作主要是对已有作品追加创造性劳动的工作。对经过选择、准备向社会传播的作品,编辑人员要进行审读、修改、加工或者提出意见请作者修改,使作品符合复制和传播的要求。这一切都是为了完善原作,不是另外创作一部新的作品,因此具有明显的加工性。

  (3)中介性。在文化生产过程中,编辑工作是联系文化产品的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作者创作的作品,只有经过编辑人员的选择、加工,才能进入物质生产过程,转化成为具有一定物质载体的文化产品。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编辑工作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中介。编辑工作发挥的中介作用,能使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需要相适应,能保证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平衡和协调。

  第35题

  试题答案:ABC

  考点:

  ☆☆☆☆考点8:编辑工作的社会功能;

  从编辑工作的整体来说,它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生产中的组织功能

  编辑根据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需求,并制订相应的计划组织作品生产,从而使文化生产与社会需求达到必要的默契。没有编辑的组织工作,文化生产很可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某些文化产品甚至无法顺利问世。譬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涉及的学科门类极广,是任何个人无力独自完成的,如果没有编辑工作发挥组织功能,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功。

  编辑工作的组织功能,不仅体现于大型出版物,而且在学者、作家的个人著作中同样十分明显,中外都不乏其例:如果没有老史密斯公司的编辑热情邀约,也许就不会有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没有出版社编辑的坚持,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早在1893年就“寿终正寝”;郭沫若的《女神》是五四精神的产物,但也与《学灯》编辑宗白华的鼓励分不开;鲁迅的《阿Q正传》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而这篇作品是由《晨报副刊》的编辑孙伏园约稿,并在他的“笑嬉嬉”的催稿声中完成的。

  编辑工作的组织功能,还大量表现为对出版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出版生产的策划和组织。

  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与导向功能

  在出版物的生产过程中,编辑工作是拥有选择权的。这种选择具有把关作用,需要编辑抱着社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精神产品扶正祛邪、择优汰劣。这种选择还具有导向作用,能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譬如改变读者的阅读口味、调整作者的写作计划、催生某种文学体裁、推动某种写作风格,等等。仔细研究一下便会发现,社会上涌现的各种阅读热点以至文化思潮,几乎都与编辑工作的选择功能有着内在联系:五四时期选择白话作品,使出版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20世纪30年代选择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时期十分重视出版研究邓小平理论的著作、反映当代生活的文学作品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读物,促进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由此可见,编辑工作是影响社会文化结构设计及其改造的重要社会活动。编辑的立场、观点和眼光,在文化传播的引导中会产生重大作用。

  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编辑工作以作品原稿为劳动对象,其任务是把稿件转化为出版物,把作者个人的智慧成果转化为社会文化产品。写作作为文化创造过程来说,它的主体无疑是作者而不是编辑。然而,编辑对推动这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保证产品的质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作者进入写作过程之前,编辑要通过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读者的需求和出版物市场的走向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及时与作者交流,帮助作者寻找最佳的写作角度。作者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写作,但编辑的介入有利于缩短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提高写作的针对性和作品的成功率。

  (2)作者进入写作过程之后,编辑要继续与之保持联系,了解写作进度,分析写作情况,配合作者解决遇到的问题。写作是一项艰苦的思想劳动,而编辑自始至终不是旁观者,要与作者一起开展观点的探讨,研究稿件的结构,还要协助作者搜集资料,在文学创作中甚至还包括向作者提供某些生活素材,从而成为作者写作的强有力后盾。

  (3)作者交稿,意味着写作告一段落,而对于编辑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工作阶段的开始。对成熟的稿件,编辑要通过认真的加工,弥补作者可能存在的疏漏,做到精益求精;对不成熟的稿件,编辑要提出修改方案,有时甚至要帮助作者作脱胎换骨的改动。许多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凝聚着编辑很多的心血。

  此外,在将作品转化成出版物的同时,编辑还要参与出版物的整体设计。新颖的封面或包装,别致的名称和标题,巧妙的宣传语句或手段,能大大增强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的一切,都是编辑对一种种具体的出版物所发挥的优化作用。

  单个的作品也许是优秀的,但只能产生“个体”的影响。编辑可以通过文集、丛书、文库等形式,把这部作品和那部作品、这批作品和那批作品组合起来,从而产生“团队效应”。至于出版物的整体结构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更直接关系到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影响十分重要。编辑工作通过选题的设计和规划,对出版物的产品结构也能发挥重要的优化作用。

  第36题

  试题答案:ABD

  考点:

  ☆☆☆☆☆考点20:文字的版式设计;

  1.正文文字版式设计

  正文文字的版式设计包括对主体文字、标题、引文排式的设计。注文虽然属于辅文,但它们的排式常随同正文一起设计,故这里便与正文一起讲。这些文字在表现形式上大多具有“线”的特征,但作为主体文字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的表格,虽然也以文字为主,却在表现形式上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并且还具有与图片类似的“块”的特征,因而下面的介绍中将它与一般的主体文字分开。

  (1)主体文字排式设计。主体文字有横排和直排两种基本排式类型。横排大量用于各类图书,直排多见于古籍类图书。横排又有单栏、双栏、多栏(三栏及以上)等排式。

  所谓“单栏”,也称“统栏”,即版心不作纵向分隔,每行文字均从版心的左边一直排到版心的右边。这种排式因行长相对较长,所以用字字级一般不能小于15级。如果用的字级过小,每行所排字数过多,就会造成阅读时因目力疲劳度增大而产生跳行等现象。

  所谓“双栏”,是将版心纵向分隔成两栏。与单栏排式相比,其行长缩短约一半。这种排式设计,显然是从视觉效果考虑的。因行长缩短,用字字级则可相对变小。这样,既适应了目力对字级和行长的要求,同时也使版心获得了尽可能多的图文容纳量。工具书、图书辅文中的索引等,多用这种排式。

  多栏排式,是在图书开本相对较大而用字级数相对又较小的条件下所使用的排式。这种排式,多用于大型开本的工具书、资料书和这类图书的缩印本。

  主体文字应该选用清晰、整齐的字体,使人易读。一般多采用来体(包括它的一些变体,如细家体、报宋体、秀丽体等)或楷体。宋体端庄,刚柔相济,浓淡适中,阅读最省目力,是大多数图书正文主体文字采用的基本字体。楷体柔和悦目,适用于儿童读物和小学教科书。

  (2)标题排式设计。标题的排式设计除选择字级、字体外,还包括对标题的位置、字空、占行、转行等的设计。

  标题的字级、字体,必须依据图书类别、开本、标题等级,遵循字级大小有序、字体轻重相间的原则来选择。标题字级大小与主体文字字级大小的比率叫做跳跃率。跳跃率高的,版面容易生动活泼;跳跃率低的,版面显得庄重规整。

  标题的位置有居左、居右和居中三种样式。标题位置的设计,必须依据图书开本大小、标题文字多少及版面整体布局等实际状况择善而行。

  对于字数较少的标题,为了不显得紧逼局促、虚实失衡,除每一个字本身所具有的字肩空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详见本书第五章“书刊校对”的第四节)。

  标题在版心中占一定的行数,既为字级大于主体文字的标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同时又产生了标题在一定空间中鲜明、突出、醒目的效果。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与标题等级相关。一级标题,最多可占一面行数的1/3左右;二级标题,可占2?行;三级标题,可占1?行;四级以下标题,占1行或不占行。各级标题的占行数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只有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减1行,以免造成两级标题之间的空间过于稀疏。

  标题文字行长如超过主体文字行长的4/5,要实施标题转行的技术处理。标题转行,可有转行顶格(顶头)、转行齐肩和转行居中三种形式。无论何种转行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不损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

  (3)引文排式设计。图书中的引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短句,对这种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排式。另一种是大段文字,对这种引文,为了与主体文字有所区别,排式另有特殊格式:选择的字体与主体文字不同(多用仿宋体或楷体);一般另段起排,给引文以区别于主体文字的整段地位,同时还可将每行行头缩进两格或将行头、行尾均缩进两格,以使引文更为清晰。一些篇幅相对较大的短句引文(如诗歌)处理为另段排式时,为使引文位置不致过于偏左,每一行头都可缩进四格或更多。

  (4)表格排式设计。不少图书中带有表格,因为某些内容(如按类别记述的事例、依项目列举的数据等)如按一般方法表述,不仅叙述冗繁、眉目不清,而且难以相互比照;如将它们排列成表格,则条缕分明、眉目清晰、关系一目了然。

  表格的形式一般是左右方向分为若干列,上下方向分为若干行,数据、文字、符号等内容填入一定的列与行交叉形成的项目栏。表格的构成要素有表题、栏头、表项及表框。表题即表格的名称,一般用顺序编号加文字表述的形式,也可只用顺序编号表示。栏头是表示表格中各项目类别的名称,居于表格的首列或首行;表示主要项目类别的栏头构成表头,一般居于表格首行。表项是表格中横向或纵向自成系列的一组项目栏,所有表项构成表身。表框是决定整个表格尺寸大小的外部框架,有的用表框线标出,有的不加线而以表格内容所占的总面积来体现。有些表格还附有对表格内容作注释的表注,一般用小于表格正文的字列于表下或表旁,其行宽不得超过表格宽度。

  图书中的表格,按表述内容可分成数据式表格和文字式表格;按形态样式可分成有线表、无线表和挂线表。所谓“有线表”,是表格外框有表框线、表项之间有栏线的表格;表框线通常采用较粗的线条(习称“反线”),栏线用以分隔项目栏,通常采用较细的线条(习称“正线”)所谓“无线表”,是无表框线和栏线的表格。所谓“挂线表”是虽无表框线和栏线、但有指示项目相互关系的线条(因其所指示的项目相互挂连,故称“挂线”)的表格。

  表格的排式有直式、横式与和合式三种。所谓“直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平行的排式。所谓“横式”,是表中文字与天头、地脚垂直的排式(阅读时须将图书旋转90度)。所谓“和合式”,是在双、单码两个面上排列的排式;因双、单码两个面在图书翻开时呈两个面和合而成的一面,故称“和合面”,在和合面上排列的表格称“和合表”。在图书的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的情况下,直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少、纵向表项相对较多(即列少行多)的表格;横式排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相对较多、纵向表项相对较少(即列多行少)的表格。如果图书的纵向尺寸小于横向尺寸,则作与上述相反的处理。和合式适用于横向表项特别多、无论采用直式还是横式都难以安排在一个页面上的表格。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表项较多的表格,如果能够利用排“续表”方法安排在两个或更多页面中的,就尽量少用和合表形式,因为和合表的排版比较费事,稍有不慎,两个页面上的相关项目就显得不齐整。

  横式表与和合表在版面上的排列,必须头左脚右,即:横式表的起排位置,在单码面上应靠订口,在双码面上靠翻口;和合表的起排位置,应靠双码面的翻口。

  表格用字的字级应略小于主体文字,一般表题、表头用黑体,其他内容的字体与主体文字相同。

  有些表格虽然不排在主体文字内,但在版式设计方面与主体文字内的表格基本相同。

  (5)注文排式设计。注文是图书中的注释性文字,按其所处位置,有处于主体文字之中的夹注、处于段与段之间的段后注、处于每一版面地脚处的脚注(也称“页下注”)、处于每章章末的章后注、处于每篇文章结尾的篇后注、处于全书最后的书后注等。

  夹注多用比主体文字略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并用括号括起来。

  段后注多用于需注之处较多的图书,如古籍类图书。其排式,除另段排列、用比主体文字小的字级或与主体文字相区别的字体外,还需在注文与主体文字对应处各用一定样式的注码表明对应关系。注码形式,有数字外加一圆圈的阳码、圆圈内数字为阴文的阴码、用数字和六角括号(或方括号)组合而成的拼合码等。

  脚注的排式与段后注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因其处在页下,所以其与主体文字末行之间需加设一根一定长度的注码线。

  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章的图书。其特点是注文相对集中,字数相当多的注文也不会出现因位置不够而注不随文的现象。因注文集中,数量往往较多,故注码多采用拼合码的样式。

  书后注的特点是全书注文集中在一起列出,统一编序码。它的排式与章后注大体相同。

  2.目录排式设计

  目录的排式设计应区别于正文。

  目录中的标题应按实际需要而定,以不超过三级为宜,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四级甚至五级。大多以与正文相同的字级为最小一级标题字级,其上各级标题的字级,适当相应递增。如:目录中三级标题的字级为15级,则二级标题可为18级,一级标题可为20?2级。标题的学体,必须按由重到轻的原则选择,如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标题可用来体或楷体,三级标题可用楷体或仿宋体。相邻级别的标题,也可采用字级相同而字体轻重不等的印刷字,如二级标题用18级黑体字,三级标题则可用18级宋体字。

  目录中标题及页码的位置可作适当变动。通常以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连续三连点的为多。标题较长的,则标题与页码之间不用连续三连点,而用“/”间隔。每一标题后均有作者名的,可将页码移在标题前。标题过长而需转行的,转行后的标题文字应作缩进一字处理。字数较少的二级或三级标题,可作接排处理,中间用“/”间隔。

  3.序言和后记等的排式设计

  序言和后记等的排式设计也应区别于正文。

  它们的字级、字体,可以与正文相同,也可以与正文不同,但不宜小于正文。它们的版心规格可作适当变化:版心宽度可略小于正文,增宽两侧的白边,或增宽内侧(订口一侧)白边的宽度,使序言和后记等的版心明显区别于正文,产生别具一格的效果。不过,这种设计宜在序言和后记等较短、甚至不足一面的情况下采用,而且版心宽度也不宜过小,以免过于局促。

  4.附录排式设计

  这里所说的附录是广义上的,它们在排式设计上同样也应区别于正文。

  附录的字级一般应小于正文,但若附录中的文字性质与正文相同,字级可同正文。某些附录,如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事件索引、专业名词索引等,因文字相对都比较少,可采用双栏排式,不仅检索方便,而且版面清晰、节省空间。

  5.书眉排式设计

  书眉是在版面天头处排列的文字,因为它好像版面的“眉毛”,故名。一般在双码面排上一级标题,单码面排下一级标题;辞书的书眉则为方便读者检索而列出本页面上的关键检索点,一般是列出全部字头或者起讫字头(单词)。书眉不仅可以方便阅读者,也有装饰版面的作用。书眉的字级,必须小于正文字级;字体可酌选。书眉与版心第一行文字之间的分隔线,称“书眉线”,其长度大多与版心宽度相等,也有短于版心宽度的。书眉文字的位置,通常有居中和偏外侧两种;文字过多的,可作适当删节(但必须一致)。在横排样式中,也可将书眉文字设计成直排在翻口处,这实际上是移用直排样式的中缝排法。其长处是文字因处翻口位置,醒目程度胜于在书眉处;其短处是文字容易因版心规格偏差而过于靠边,甚至被切掉。

  6.页码排式设计

  页码是标明版面顺序的序号。其位置大多设在地脚的外侧;开本较大的,也可设在地脚的居中位置;也有设在天头外侧的。页码字体常用白体、黑体、罗马体等。页码两边可加装饰点或装饰线,也可不加装饰。还有将页码位置移在翻口中间,再作些装饰的,如加或方、或圆、或椭圆的线框,加网线底纹框,设为“实地”(即黑底白字)等。

  第37题

  试题答案:ABC

  考点:

  ☆☆☆☆☆考点6:图书的必备结构部件;

  图书的必备结构部件,是指任何图书都不可或缺的结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其中一种,图书便不成其为图书。

  1.书心。这是图书的主体,是承载内文(包括正文及部分辅文)的部分。一定规格的纸张经正反两面印刷并经若干次折页后成为“帖”(一帖包括若干书页,详见本书第六章第六节),若干书帖套帖或叠帖组合装订后,即成为书心。

  除了承载图书正文内容的书页外,目录页是书心必不可少的构成成分。

  目录页也称“目次页”,是列载图书目录的书页。它从单数页码面起排,一般位于书名页之后、正文之前;如果图书设有前言页和/或插页,则目录页位于前言页和/或插页之后、正文之前。目录页标明全书的内容纲要,载有图书的篇、章、节、目等的标题,并标出它们在正文中的页码。目录页中的各级标题应该条理分明、眉目清楚,以便于读者检索,并且要有整体延续性。

  书心一般不包括书名页,但有些装帧较简单的图书,其书名页往往是随同正文一起印刷的,于是书名页便成为书心的第一页。书心的设计取决于对订书方式的选择,以不同方式装订成的书心,外观有所不同。

  2.封面。也称“书皮”、“封皮”,是图书的外表部分。它包在书心和书名页(有时还有环衬、插页等非必备结构部件)外面起保护作用,通常采用较厚纸张制作并印有装帧性图文。图书的封面,一般可分为面封(也称“前封面”)、封二(也称“封里”,即面封的背面)、底封(也称“底封面”)、封三(也称“底封里”,即底封的背面)和书脊(也称“脊封”,位于面封与底封交界处,背面在书心订口处与之黏合)五个部分。软质纸制作的封面还可带有前、后勒口。前、后勒口除增加面封和底封沿口的牢度外,还有保持封面平整、挺括、不卷边的作用。

  图书封面也有用硬质材料(纸板)加上纸、织物等材料制作的。这种封面称为“书壳”或“封壳”,由于质地较硬且略大于书心,其保护书心的作用,明显超过软质纸封面。

  封面除了起保护书心和书名页等的作用之外,还要标示图书的种种属性:

  (1)面封应该印书名(有副书名的一般应该同时印上)、作者(以及译者,下同)名和出版者名,多卷书要印卷次。若书名是用汉字表达的,应印上其汉语拼音。如果是丛书则还要印丛书名。翻译图书应在原作者名前注明国籍。

  (2)书脊的内容和编排格式由国家标准《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GB/T 11668?989)规定。宽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的书脊,均应印上相应内容。一般图书应该印上主书名和出版者名(或其图案标志);若空间允许,还应加上作者名,也可加上并列书名(副书名)和其他内容。多卷书的书脊,应印该书的总名称、分卷号和出版者名,但不列分卷名称。丛书等系列书的书脊,应印本册名称和出版者名;若空间允许,也可加上总书名和册号。

  (3)底封应该印上书号及其条码和定价。出版单位的编辑、校对、装帧设计责任人员名单,如有必要,也可印在底封上。

  (4)图书的封二、封三一般保持空白,但也可根据整体设计的需要,设置一些文字(尤其是图书宣传文字)和/或装饰图案等。

  (5)前、后勒口既可以保持空白,也可以放置作者肖像、作者简介、内容提要、故事梗概、丛书目录、图书宣传文字等。

  3.主书名页。图书的书名页是图书正文之前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但只有主书名页是任何图书都必须具备的结构部件,附书名页则是可选用的结构部件。所谓“主书名页”,是指载有本册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者、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等内容的书页,一般采用比封面薄而比正文用纸厚的纸张印制,其内容种类和编排格式由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GB/T 12450?001)规定。主书名页应置于书心前;如右插页,则置于插页前。它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两个部分。

  (1)扉页又称“内封”,位于主书名贝的正由(即单数页码面)。它提供有关图书的书名、作者和出版者的信息。书名包括正书名、并列书名及其他书名信息。作者名要用全称,翻译书应包括原作者的译名;多作者的图书,在扉页列载主要作者,全部作者可在主书名页后加页列载。出版者要采用全称,并标出其所在地(如“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若出版者的名称已表明其所在地,则可不标地名(如“南京大学出版社”)。

  丛书、多卷书、翻译书、多语种书等特有的一些书名、作者、出版者信息,一般列载于附书名页(详见下文);若扉页有足够的空间,则也可列载于扉页而不设附书名页。

  (2)版本记录页习称“版权页”,位于主书名页的背面(即双数页码面)。它提供图书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

  ①版权说明对本图书著作权的归属作出明示。一般以版权符号c开头,后列著作权人名称和首次出版年份,也可再标注本版的出版年份,还可加注诸如“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的字样。版权说明排印在版本记录页的上部位置。

  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又称“CIP数据”(其中的CIP是英文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的缩写),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制并印在图书上的书目数据。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应置于版本记录页的中部位置,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落为标题,标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第二段落为著录数据;第三段落为检索数据;第四段落为其他注记,内容按编目工作需要而定。各段落之间均空一行。通常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心在核发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时,对其数据项目和具体格式会根据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 12451?001)的规定设定。

  ③版本记录置于版本记录页的下部位置,应该提供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未包含的出版责任人记录、出版发行者说明、载体形态记录、印刷发行记录等项目。出版责任人记录包括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责任校对和其他有关责任人。出版发行者说明包括出版者、排版印刷和装订者、发行者,其名称均应用全称;出版者名下应注明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也可加注电话号码、电子信箱地址或因特网网址。载体形态记录包括图书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印张数、字数、附件的类型与数量(如“附光盘1张”)。印刷发行记录包括第一版、本版、本次印刷的时间,印数和定价。除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这些项目外,出版工作实践中常有把书名、并列书名、作者名、中国标准书号也列入版本记录的。

  为保护读者的利益,不少出版单位还在版权页上标明因印刷装订存在质量问题而退换图书的联系方式。

  第38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13:图书美术设计的手段;

  图书的美术设计,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为基础的艺术创作。所运用的手段主要有艺术的手段、技术的手段以及材料与印刷工艺的手段。

  1.艺术的手段

  这是运用形象、图案、色彩、文字、纹饰等要素,以写实或写意的手法,使美术设计对象成为充分表现图书主题内涵的艺术作品。这种手段在美术设计中被普遍采用。

  2.技术的手段

  这是借助桌面出版系统对文字、图形、图像进行处理,使设计对象产生一种超空间、超想像、超常规的特殊艺术效果。例如,对对象的形体进行变形、缩放、旋转、斜拉、镜像、畸变等操作,对色彩进行增减、变换等处理。因其创造的艺术效果特别富有现代气息,所以多用于富于想像、夸张、象征等意味的封面设计。

  3.材料与印刷工艺的手段

  这是使用适宜的特种纸张、纸板、织物、塑料、皮革、电化铝箔、粉箔、丝带等材料,以裱糊、烫印、火印、覆压、UV上光等工艺和手法,使设计对象体现一种精致、气派的艺术效果(详见本章第五节)。

  第39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2:印刷的要素;

  因为印刷在书刊印制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所以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印刷的要素。

  人们一般认为,印刷有五大要素:

  1.原稿

  原稿是印前制作所依据的有一定物质载体的图文信息。原稿一般分为三大类:

  (1)文字原稿。可以分为书写原稿、打印稿、印刷品原稿以及电子原稿等。

  (2)线条原稿。可以分为图表、硬笔手书文字、地图、钢笔画、版画以及电子原稿等。

  (3)图像原稿。可以分为透射稿、反射稿和数字化图像稿。透射稿是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包括反转片、正片和负片;反射稿是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包括素描、水彩画、国画、油画等各类连续调绘画原稿以及照片、印刷品等;数字化图像稿是由扫描仪输入、数字照相机或数字摄像机拍摄以及由图像光盘等直接提供的电子原稿。

  出版单位应该提供适合于印前制作和印刷的原稿。具体而言,文字原稿要求字迹清楚,准确无误;线条原稿要求线条清晰、完整,反差大;图像原稿要求图像清晰,不偏色,层次丰富。

  2.印版

  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通常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图文部分明显高于空白部分的印版称为“凸板”;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称为“凹板”;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印版称为“平版”;图文部分可让油墨透过并漏印至承印物的印版称为“孔版”。现在书刊印刷主要采用平版。

  3.承印物

  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通常把以纸张作为承印物,使用油墨的印刷称为“普通印刷”,而把以其他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作为承印物或者不使用油墨的印刷称为“特殊印刷”。

  4.印刷油合

  印刷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可视影像的物质,一般由色料呈色剂、连结料、填充料与助解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黏度。在特殊印刷中,油墨的作用可由其他材料替代。

  5.印刷机械

  广义的“印刷机械”,是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可以分为印前设备、印刷设备和印后设备。狭义的“印刷机械”,主要指印刷设备即印刷机。在分析印刷要素时说的“印刷机械”,一般是狭义上的。

  印刷机的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划分:

  (1)根据印版类型划分,有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

  (2)根据承印纸张的大小划分,有全张纸印刷机、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八开印刷机。

  (3)根据一次可印刷颜色的种数划分,有单色印刷机和多色印刷机;多色印刷机又分为双色印刷机、四色印刷机等。

  (4)根据输纸方式划分,有单张纸印刷机(又称平版纸印刷机)、卷筒纸印刷机(又称轮转印刷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要素只是就传统方式的印刷而言。从下文所列书刊印制的各种工艺流程可以看出,现在有些印刷方式实际上已经并不完全具备这五个要素。

  第40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10:色令;

  这是平版胶印彩色印刷的基本计量单位。1令纸印1次为1色令,印2次为2色令,余类推。习惯上平版胶印印刷以“对开”规格为计量标准,1色令等于印1000张对开纸,又称“对开色令”或“对开千印”。
第41题

  试题答案:AC

  考点:

  ☆☆☆☆考点21:影响图书市场需求的客观因素;

  影响图书市场需求的因素,有些是可由出版单位决定与调控的,即主观因素,又称“可控因素”;有些是由市场环境造成的,即客观因素,又称“不可控因素”。主观因素常因具体出版单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带有较强的个性色彩;而客观因素则具有较强的共性,是各个出版单位都无法改变的,但又是出版单位应该了解、可以利用的。因此,这里主要讲客观因素。

  影响图书市场需求的客观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与教育因素。

  1.政治因素对图书市场需求有着重要影响,出版单位要充分利用它的积极影响来扩大图书流通量,满足读者需求。政治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关于出版的规定能间接地影响图书市场的需求。如对图书出版实行减免税政策,能相对降低图书定价,使图书市场购买力增加。

  (2)社会政治气氛的变化会引起图书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安定,教育发达,消费者对文化基础知识用书的需求猛增,使图书市场出现空前繁荣。

  (3)各项政治活动或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能直接刺激有关图书的市场需求。

  2.经济因素对图书市场需求的影响主要是:

  (1)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全社会图书需求总量的增长。只有社会经济发展了,国家与个人都富裕了,才可能拿出更多的货币用于购书。

  (2)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等各种单位的经济状况决定集体图书市场的需求量大小。各种单位的经济状况好、有充裕的经费,集体图书市场上的购书需求就旺盛。

  (3)个人实际收入状况直接影响个人图书市场需求量。只有个人实际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可任意支配的部分有了增长,市场需求才有增长的可能。

  (4)图书市场价格的变化能引起需求倾向的变化。一般来说,价格越低,市场需求越大;价格越高,市场需求就越小。

  3.人口因素是影响图书市场需求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一般来说,人口越多,对图书的总体需求量就越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此外,人口的结构、素质和地理分布等特点,也影响到图书市场需求。

  4.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指社会风尚、文化传统以及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思想觉悟、道德观念等。一定的社会风尚和文化传统的形成,会影响读者群体的需求倾向;而社会成员文化水平的提高,更是促进图书市场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社会成员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图书市场需求的格调与层次也会不断发展。

  5.科学技术因素对图书市场的影响主要有:

  (1)使图书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知识日益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元素。劳动者为了不断提高素质,亟需增长知识,图书市场因此而迅速扩大。同时,新技术在图书生产上的应用,使得图书的形式更加美观、更便利使用。这也从一个侧面有助于图书市场需求的增加。

  (2)导致市场结构不断变化。新技术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新兴行业和新兴生产部门相关的知识往往是人们最希望了解的热点,有关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图书在图书市场的位置和所占比例便随之显得相对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导致相关的热门图书品种也随之常常变化,并引起图书市场结构的变化。

  6.教育因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图书市场:

  (1)教育规模的发展,导致学生和教师用书的市场需求量上升。这是直接的影响。

  (2)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他们常常会对图书产生新的需求,从而在数量和结构上影响图书市场。这是间接的影响。

  第42题

  试题答案:BE

  考点:

  ☆☆☆☆☆考点8:期刊刊号的使用;

  1,所有经过批准登记的期刊,不论其发行范围如何,均可分配CN号;公开发行的期刊则还有ISSN。

  2.刊号的两部分可合在一起印刷,置于期刊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两个部分分两行印刷,其间以一横线隔开。

  如:

  3.刊号的两部分也可分开印刷:

  (1)ISSN独立印刷时,应印于期刊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可与条码一起印刷。

  (2)CN号独立印刷时,应印于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

  4.刊号的分配原则是一刊一号。期刊无论是更改刊名或出版地,还是更改载体形式,都须重新申请刊号。

  5.不得用分配给期刊的刊号出版图书或其他出版物。

  第43题

  试题答案:AC

  考点:

  ☆☆☆☆考点20: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

  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与期刊本身的特点紧密相关,是适应期刊的特点而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主体性策划

  编辑一本好书与办好一种有影响的期刊,同样都非常需要编辑充分发挥策划能力,但相比之下,期刊编辑的主体性策划作用表现得更为强烈、明显。

  每一种期刊在创刊之前,编辑就应对于为什么办刊以及办什么样的刊物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创刊之后,刊物的市场定位特色,刊物在宗旨或性质上的特点,刊物的基本形态、基本风格以及所服务的基本读者对象范围,都要靠编辑长久不懈地准确把握。编辑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能、判断能力、操作技巧等,从题材范围、内容重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结构层次等方面选择和刊登作品,才能使刊物一直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

  期刊编辑工作的这一特点,常会使刊物打上编辑尤其是主编的烙印。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生活》周刊为例。该周刊创刊于1925年10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原由王志莘主编,在社会上影响甚微。1926年邹韬奋继任主编,他变换内容,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并以极大的热情开设“信箱”栏目,讨论读者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对于编排方式和照片、插图,也一一作独特处理,力求新颖、生动。于是,《生活》周刊的面貌焕然一新。后来邹韬奋又对《生活》周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革新、改进,使该刊在社会上的影响日渐扩大。《生活》周刊的这一变化,显然与邹韬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要办好一种期刊,有一定的稿件资源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是编辑尤其是主编能否提出独具慧眼的策划方案。因此,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出版界流传“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期刊”的说法,还有人提出“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期刊”,这实际上都强调了期刊编辑的主体性策划作用。当然,期刊编辑的主体性策划作用不能不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客观状况,都会对编辑策划作用的发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结构性组配

  期刊本身的多元化性质要求期刊编辑工作善于进行结构性组配。完整的一期刊物通常是由不同作者、不同题目的多篇作品集合而成的,而相对独立的各期刊物又是一种期刊的个体之一,好似一个个环节相互连接而构成一种期刊的整体长链。期刊要通过在许多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而形成一个整体。因而,期刊编辑工作必须维护和强化期刊的多元化整体性,才能发挥期刊的整体效应。为了让原本相互无关、各自独立的一篇篇作品产生一定的有机联系而成为统一整体中的结构成分,期刊编辑的结构性组配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为了让一期期分别相隔一定时间出版的刊物保持一定的相互联系,就更离不开编辑着眼于一种期刊的整体而进行的结构性组配工作。

  从微观上看,在选择某一期刊物即将刊登的稿件时,编辑要根据所选稿件的内在联系(如内容相近)或外在联系(如体裁、形式相同)分别组成若干个板块,放入相应的栏目;或者根据特定栏目的内容和形式要求,选配合适的稿件。从而,使刊物的结构具有整体上的一致性或相关性。

  从宏观上看,期刊编辑要根据刊物的性质和市场定位,从各个角度为刊物设置一个个互有关联的栏目,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时进行调整。这些基本稳定的栏目在各期刊物中的反复出现,以及其中各篇作品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相关联系,就保证了各期刊物在结构上的整体一致。

  编辑的结构性组配工作,可使期刊的整体结构层次分明,而且还能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特点。能否对期刊从整体上着眼做结构性组配工作以及组配得是否合适,常常是期刊编辑水平高下的集中体现。

  在图书编辑工作中,类似的结构性组配不具备普遍性,只有丛书、工具书、汇编书等图书才有结构性组配要求,并且通常由作者和编辑共同进行。而对于期刊编辑来说,这种结构性组配工作具有普遍性,是每名编辑都要做的,并且一般没有作者的参与。

  3.时间性明显

  期刊编辑工作有明显的时间性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工作安排要有周期性节奏。如前所说,期刊与图书的一大根本区别,就在于期刊一般是定期连续出版的。因此,刊期便是期刊编辑的工作周期,编辑人员必须在特定的周期内完成全部工作流程。期刊编辑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刊期确定每年的工作周期。如对于月刊,每年就要划分成12个周期;对于旬刊,则须分成36个周期。在每个周期内,又要根据刊物编辑出版流程的规范化要求,分别确定审稿、加工整理、发稿、校样处理、签发付印等各个环节的时间限量和具体时日安排,并保证落实。工作周期内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一般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将刊物的内容策划、稿件组织以及与作者、读者的联系等一般不进入编辑出版流程的工作有机地穿插其间进行,同时也可为某段时间工作日的减少(如遇到较长的法定假期、临时发生一些须及时处理的事件、须参与一些社会活动,等等)而预作准备,及时作适当调整,从而保证每期刊物按时出版。

  (2)内容策划要与社会同步。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期刊读者的需求也随时间的进展而发生变化。因此,编辑在策划期刊内容并组织稿件时,应该考虑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从宏观上看,要在保持刊物基本性质与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努力与时俱进地反映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教育的提高等,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成果及时地奉献给读者,满足读者对先进文化的追求。

  从微观上看,具体组配各期稿件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是因为刊物有一个印制过程,发稿时间和正式出版时间是不可能同步的,而为了让读者看到的刊物具有贴近感、新鲜感,编辑在组配每期稿件时要看到社会生活发展的趋势,及时“预测”读者的阅读趣味,保证策划、组稿和发稿都有一定的提前量,运用编辑的智慧使刊物内容与社会同步。

  对于一些社会新闻性期刊来说,内容策划上的同步还体现为对当前社会“热点”的密切关注。编辑要努力及时采访或组织稿件来介绍相关知识信息,跟踪报道社会事件的进展状况,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大众。

  第44题

  试题答案:ABE

  考点:

  ☆☆考点21:期刊的内容策划;

  期刊的内容策划一般包括栏目设计、专题策划和选题组配等方面。

  第45题

  试题答案:BCDE

  考点:

  ☆☆☆☆考点24:选题组配;

  选题组配,就是根据期刊结构的要求,为每一期刊物选择一篇篇长短不一、内容各异的作品并将之合理地组配成一个整体。

  选题组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重点。一种刊物有诸多栏目,每个栏目有多篇作品。虽然编辑主观上总想做到“个个栏目耐读,篇篇作品精彩”,但事实上很难做到。因此,期刊编辑不但在栏目设计上要善于抓住重点,在为一期刊物作选题组配时也要突出重点。除了保证每期必有重点栏目之外,还要保证每期有大多数读者都关注的重点作品。重点作品的数量不必很多,主干文章有两三篇甚至一篇即可,但必须保证确是重点。

  2.合理布局。在突出重点栏目的同时,要兼顾其他一般栏目,以一般对重点作全面烘托,从而构建一个网状的阅读面。一般栏目不必每期都有,但也不宜长期空缺,可根据稿件储备情况,适当地轮流出现。在突出重点作品的同时,也要适当配置读者感兴趣的一般作品,要充分照顾到各个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结构的合理还体现在对作品篇幅的调配上。从整本期刊来看,应该长短作品兼顾,从而让读者阅读时可轻重有间地调节认知器官的紧张强度,提高阅读效果,并且让版面也显得错落有致。而从某个栏目来看,则同一期中该栏目各篇作品的篇幅不宜有太大的差别,要有一定的均衡,避免因篇幅悬殊而使读者对作品的重要性产生误会。

  3.控制总量。图书的篇幅一般有比较大的弹性,而期刊的篇幅一般一每种期刊的任何一期,开本大小和页面 都是固定不变的。根据期刊的这一特点,编辑在进行每期刊物的选题组配时,必须从两个方面控制人选稿件的总量:

  (1)控制总字数。一般要对拟选稿件的估计总字数作测算,如文中有插图,可将图所占空间折合成字数,以便计算。通常要作两次总字数控制测算:一次是在组配结束须确定本期拟发稿件的目录时,一次是在拟发稿件加工整理结束即将发排时。前一次测算时,允许稿件的总字数稍稍偏多些,因为加工整理过程中一般总有删减。后一次测算时,应使总字数尽量接近刊物的恒定篇幅,以避免在校样上作大增或大减。

  (2)控制总篇数。各期刊物所登作品的篇数宜大体接近,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篇数太少,刊物会显得单调,无法体现期刊“杂”的特点;篇数太多,刊物显得零碎、散乱,有损期刊的整体感;各期的篇数时多时少、相差悬殊,是选题组配的大忌,严重损害一种期刊的同一性和连续性。

  4.前后呼应。一种期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每一期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选题组配时,就要考虑到期与期之间的一致性与衔接性,不能顾此失彼、前后矛盾。

  第46题

  试题答案:AD

  考点:

  ☆☆考点6:国家对音像制品实行分部门、分级管理;

  音像制品作为出版物的一类,与书刊等其他出版物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事音像制品出版的人员,除了要熟悉国家对于出版管理的共同性规定之外,还必须熟知国家对于音像制品管理的一些特有规定,并认真执行。

  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和国务院一些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都有关于音像制品管理的规定。这里着重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知的角度,概要介绍国家对于音像制品管理的一些特有规定。

  国家对音像制品实行分部门、分级管理。

  1.中央的管理

  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即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对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和复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即文化部)负责对全国音像制品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即国家版权局)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音像制品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工作。

  2.地方的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和复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音像制品的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音像制品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工作。

  第47题

  试题答案:ABE

  考点:

  ☆☆☆☆考点5:电子出版物的几种主要载体;

  1.软磁盘

  这是早期电子出版物的主要载体,以塑料为基材,表层涂布磁粉以记载电磁信号。盘的直径一般为88.9毫米(3.5英寸),容量为1.44兆字节。它适合于信息量较小的出版物,使用方便灵活;缺点是容易损坏,如不采用特殊的加密手段容易被盗版者非法复制。

  2.只读光盘

  这是当前电子出版物的主流载体,利用激光束非接触阅读。它以透明的聚碳酸酯为基材,注塑时有一个表面同时被压上表示信息的一系列凹坑,然后镀上铝膜。使用时,用激光束扫描信息坑,根据反射强弱来反映信息。按照记录信息的格式,只读光盘目前可分为两大类:

  (1)普通只读光盘。习称“CD-ROM”,来自英文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压缩只读光盘)的缩写。市售的交互式光盘(CD-I)、图文光盘(CD-G)和照片光盘(Photo-CD)实际上均为CD-ROM,只是内容不同。这类光盘的直径多为120毫米(小型盘直径为80毫米),中心孔直径为15毫米,容量多为650兆字节(小型盘容量为200兆字节)。CD-ROM是当前最常见的电子出版物载体,适合制作大信息量的电子出版物,可以大批量生产。缺点是表面容易划伤,需要配置CD-ROM驱动器才能阅读,而且也容易被盗版者非法复制。

  (2)高密度只读光盘。习称“DVD-ROM”,来自英文digital versatile disc-read only memory(数码多功能只读光盘)的缩写。光盘直径为120毫米,中心孔直径为15毫米,分为单面单层、单面双层、双面单层和双面双层四种规格。容量依次为;4.7吉字节、8.5吉字节、9.4吉字节和17吉字节。适合制作超大信息量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且音频和视频播放的质量明显提高。缺点是表面容易划伤,复制工艺较CD-ROM复杂,需要配置DVD-ROM。驱动器才能阅读。

  3.可刻录光盘

  (1)普通可刻录光盘。也称“单次写入式压缩光盘”,而更流行的是习称“CD-R”(来自英文compact disc-recordable的缩写)。这种光盘写入(刻录)信息必须使用CD-R驱动器(习称“光盘刻录机”)。完成刻录后的CD-R,就和一般的CD-ROM一样,可以借助CD-R驱动器或CD-ROM驱动器阅读。CD上驱动器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出的驱动器,在外观上与CD-ROM驱动器没什么两样,只是其中激光器的功率比标准CD-ROM驱动器的激光器要大。

  CD-R与CD-ROM外观类似,尺寸大小和容量也相同,只是多了一层用金属或有机染料制作的记录介质层。CD-R有两种记录方式:一种是用CD-R驱动器内的激光在金属记录层上烧熔出记录信息的凹坑;另一种是利用激光的加热使染料型记录层发生变色而记录信息,由于变色部分的反射率比附近区域低得多,就能以所反射激光的强弱变化来实现数据信息的读出。刻录CD-R时,还必须配用专门的工具软件(如Easy-CD等)。

  CD-R可用于存放大容量的数据。在电子出版物的出版过程中,它原先主要用于发稿(参见本章第五节),随着CD-R驱动器和盘片成本的降低,它也开始用于复制批量较小的电子出版物。

  (2)高密度可刻录光盘。也称“单次写入式数码多功能光盘”,习称“DVD-R”(来自英文digital versatile disc-recordable的缩写)。它用有机染料作记录介质,其记录信息的原理与CD-R相类似,是利用DVD-R驱动器的激光在染料层上形成信息记录单位。记录有信息的DVD-R可借助DVD-R驱动器或DVD-ROM驱动器阅读。DVD-R的外观与DVD-ROM类似,尺寸大小和容量也相同。DVD-R适合制作信息量超大且音频和视频频播放质量要求高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但目前还较少用于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复制。

  4.集成电路卡

  这是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记录图文(或多媒体)信息的卡式电子出版物,简称“IC卡”(来自英文integrated circuit card)。容量一般为10?0兆字节。常用于游戏、教科书和掌上电子词典类电子出版物。与IC卡配套使用的阅读器,有的是固定式的,卡不能更换;有的是可调式的,可以更换卡。IC卡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不易被非法复制。缺点是容量小,只能用于小型的电子出版物。

  除了以上几种载体,电子出版物间或也有以磁介质光盘(习称“MO”,为英文magneto-optical disc的减词缩略形式)、硬磁盘、数据磁带为载体的。但是,它们一般只应用于大容量数据的发布和备份,很少用于批量复制电子出版物产品。

  载体介质有所不同的电子出版物,在图文声像的编辑加工方面基本相同。因而,在本章后面的讲述中,若没有特别说明,均以目前电子出版物最普遍的形式棗CD-ROM类光盘为例。

  第48题

  试题答案:ABC

  考点:

  ☆☆☆☆考点12:关于发行电子出版物的规定;

  国家对电子出版物的进口、发行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电子出版物发行业务,必须持有出版行政部门批准颁发的《电子出版物发行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总发行、批发本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批发电子出版物,应当向进货单位提供发货凭证。发货单位和进货单位应当在自发货或者进货之日起的一年内保存发货、进货凭证和电子出版物目录,以备查验。

  第49题

  试题答案:ABD

  考点:

  ☆☆☆☆考点26:由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书的编辑制作流程;

  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书后,就可以用磁盘、光盘或借助互联网传播发行,用计算机或专门的电子阅读设备阅读。这里着重谈编辑制作流程中的转化过程这一环节,因为其他环节与原创性电子出版物的制作相同。

  1.数字文件的准备和补充

  数字文件的准备分文字文件准备和图片文件准备。

  (1)文字文件的准备主要有三种途径:

  ①已经全部采用计算机排版的图书,利用计算机排版文档可以省去重复排版和初校的过程,缩短电子书的生产周期,但是出版单位保存的电子文档并不一定是完整的,需要核查、补充,尤其要注意冷僻字的缺字补字问题。

  ②利用计算机光电扫描自动识别技术(OCR)逐面扫描,将印刷文字转换成文字代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文艺小说等版式简单、文种单一的图书,识别的正确率有时可达95%以上。

  ③如果没有上述条件,就需要重新输入文字,或将纸质书的每个页面作为图片进行扫描后备用。

  (2)图片文件的准备主要有两种途径:

  ①利用印刷拼版时使用的电子分色图片文档。使用时需将其转换成RGB模式,并且降低分辨率,因为电子书的屏幕显示分辨率可以比印刷品低得多。

  ②图片原稿重新扫描。若图片难以收集完整,也可用印刷品扫描,但图像质量有时较低,甚至有摩尔条纹出现,增加扫描后加工的难度。

  2.选用转换工具

  出版单位可以委托专业公司将原来的图书排版文件转换成电子书,选用的转换工具与电子书的格式有关。目前国际上有Adobe公司的PDF格式,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Reader格式,国际电子书联盟的Open e-Book格式等。国内的电子书有两种类型,它们的格式和所选用的转换工具也不同。

  (1)供在计算机上阅读的电子书(其中有些也可在便携式阅读设备上阅读)的转换工具可分两种:一种适用于以电子文档制作的电子书,北大方正的Apabi和华康公司的Dynadoc可为代表,转换后的电子书格式分别为CEB和WDL。另一种适用于以页面扫描图片制作的电子书,北京的超星数字图书馆是其代表,亦有专用的转换工具。

  (2)供便携式阅读设备阅读的电子书也有专用的转换和制作工具,其代表是支持中文的“仓颉电子书”系统。

  3.数据转换

  由于目前国内出版界制作纸质图书时采用最多的是方正书版排版软件,方正公司为此推出了与之衔接的Apabi电子图书制作系统,为将电子文档转换成电子书提供了方便。方正排版软件从9.0版起已启用GBK平台,不再需要将文档从GB码转换到GBK码。

  采用其他公司的电于书制作系统,需要将方正排版文件或由其他中文排版软件生成的书籍文档中的排版指令删除,并需要将文档从GB码转换到GBK码,同时将书版排版文件中的内码字转换成GBK码。

  转换而成的电子书,其页面版式与原印刷版可以相同(如CEB、WDL格式),也可不同(如 OEB格式)。

  将纸质图书转换成电子书,也需要增加链接、检索等功能,进行数据加密、界面设计、集成、质量检测等。这些环节与前述原创性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基本相同。

  第50题

  试题答案:BCD

  考点:

  ☆☆☆考点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51题

  试题答案:ACE

  考点:

  ☆☆考点42:《出版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设立出版单位的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

  (二)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的名称、地址;

  (三)出版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住址、资格证明文件;

  (四)出版单位的资金来源及数额。

  设立报社、期刊社或者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的,申请书还应当载明报纸或者期刊的名称、刊期、开版或者开本、印刷场所。

  申请书应当附具出版单位的章程和设立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52题

  试题答案:BDE

  考点:

  ☆☆考点46:《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出版单位发行其出版物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免费送交样本。

  第53题

  试题答案:ABE

  考点:

  ☆☆考点51:《出版物发行单位设立》第六条;

  第六条 建立出版物总发行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从事出版物总发行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

  (二)以出版物发行为主营业务;

  (三)有与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相适应的发行专业人员,法定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发行人员应当具有初级以上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

  (四)有与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因定的经营场所,经营场所的营业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五)注册资本不少于2000万元;

  (六)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管理条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第54题

  试题答案:ABD

  考点:

  ☆☆☆☆☆考点10:编辑人员的能力;

  曾有人认为,编辑工作是“剪刀加糨糊”的剪剪贴贴的工作。这显然是对编辑工作的误解。现代编辑工作要求编辑人员主要具有并不断提高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

  1.政治认知能力

  如前所述,编辑人员应该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这种政治素质应该表现为较高的政治认知能力,即对于政治形势的发展、社会的政治思想动向有较高的认识和辨析能力,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在复杂的变化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关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能比较熟悉和把握,并能坚决地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

  2.策划能力

  策划就是筹划、谋划。编辑策划以选题策划为主,还应包括市场营销策划、出版单位形象宣传策划等。这些策划的目的,或是为了提高选题质量,或是为了创造出版物销售机会,或是为了塑造出版单位形象。所以,策划能力就是全面地设计、关注出版过程的能力。编辑重视策划能力,反映了对出版工作规律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展现了自己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成功的策划有助于出版物质量的提高,有助于竞争实力的增强。《咬文嚼字》月刊在1995年1月创刊之前,曾策划了一场“向我开炮”的活动。编辑部以“一字千金”的奖额,号召读者检查该刊创刊号的编校质量。这次活动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读者未见其刊,先闻其名。刊物因此而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为以后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编辑策划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

  (1)是否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

  (2)能否别出心裁,富有创新意识。

  (3)是否熟悉出版实务,懂得经济核算。

  三个方面的能力越强,策划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社会活动能力

  编辑必须有甘于寂寞、埋首案头的工作精神,同时又必须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的热情和能力。编辑要有善于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的能力,能经常以积极的姿态接近和参加学术文化团体,参加各种类型的聚会和讨论,及时调查了解文化创造的前沿动态。多逛书店应该成为编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逛书店的过程中随时开展市场调查,了解本单位出版物的销售情况,观察、比较同类出版物,分析出版物市场走势,同时要创造条件接近读者,通过多种途径调查读者的需求,倾听读者的意见。编辑不仅要有出版界的朋友,还应有社会各界的朋友,要自觉地扩大社交面,加强同各方面人士的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智慧交流。

  4.判断能力

  编辑工作包含着一连串的判断过程。对每一份稿件,编辑都要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方面以一定的标准进行衡量,分析判断其是否合格,是否可以出版。陈登科的长篇小说《活人塘》,初审的编辑已决定退稿,被赵树理发现以后才得以起死回生。由此可见编辑的判断能力之重要。不让达到出版水平的作品出版与让不该出版的作品出版一样,都是编辑判断失误的表现。

  怎样才能提高判断能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各项政策规定,学习出版业务知识,开展市场调查,认真分析阅读稿件,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另外,还要注意排除判断过程中的干扰。譬如,有些编辑不能坚持一视同仁的审稿标准,对名家作品另眼相看,哪怕质量不高也网开一面;对非名家作品同样另眼相看,明明质量不错却弃之不取。这就失去了判断的客观标准,其中有的还未免夹杂了权、钱、情的成分。这些都是不足为训的。要了解读者,代表读者的利益和需要才能正确进行判断。

  5.语言文字能力

  编辑工作也是一种语言文字工作。是否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是能不能当编辑的基本条件之一。有学者认为,编辑的主要工具或者说第一武器是语文。要把编辑工作做好,必须首先把这个工具磨炼好。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既体现在自己母语的运用上,也体现在一定的外语运用上。

  编辑经常通过出版物把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传播到社会上,能产生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上语言文字的应用质量和发展前途。1996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作出榜样。”编辑就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提高自己语言文字水平的重要意义。

  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规范能力。作者写稿,一般都在语言文字上作过推敲,但百密一疏,有时也会留下漏洞,如用了别字或不规范字,还会出现用词、用语、造句不当等语言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编辑进行加工整理时须予以规范的。编辑要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就必须比作者更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等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认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并能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常见差错。

  (2)加工能力。纠正语言文字差错,做好规范工作,当然也属于语言文字加工的范畴,但编辑还要通过字斟句酌、精心润色,提高稿件的表达效果。比如,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合理调整语序和节奏,保持语言风格和文体风格的统一,以及避免可能产生的歧义现象,等等。语言文字加工的目的是锦上添花,因此编辑一定要认真审读原稿,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尊重作者的风格,不要自以为是,强作解人,闹出佛头着粪的笑话。

  (3)写作能力。编辑当然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作者写作,但写作能力同样也是编辑的基本功。这不但因为编辑业务中有许多写作要求(如书刊辅文、书刊评论、审读报告、选题报告等的撰写),更重要的是,自己写作能力的有无或强弱,在审读、加工中的感觉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凡是写作能力强的编辑,往往审读、加工也能独具慧眼,妙笔生花,哪怕只是一字一词的改动,也能改得恰到好处,仿佛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否则,就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种种“硬伤”,甚至闹出以错改正的笑话。

  6.信息感知能力

  这是一种感受和认知信息的能力,表现为具有必要的信息观念,并能及时地把握信息、对信息资料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利用。它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被称为“信息加工工程师”的编辑,与信息发展的关系特别密切,自然更需要具有比较高的信息感知能力。这就要求编辑能高度自觉地认识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必要的设备操作本领;努力认识并把握信息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对有关信息资源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善于及时加以开发、利用。

  7.审美能力

  出版物不仅应该帮助人掌握知识、提高思想,也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帮助人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力。因此,编辑必须有比较高的审美能力,才能使出版物的审美功能和审美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所谓审美能力,是指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等。因为它主要是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又称为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对于美术编辑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没有这样的能力,根本无法进行工作,更何况围绕着出版物的版式设计、封面美术设计和装帧艺术形式等所出现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对于非美术编辑来说,这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读者对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形象化、艺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使出版物充满美感,令人爱不释手。

  第55题

  试题答案:ACE

  考点:

  ☆☆☆考点48:重印的程序;

  1.市场调查。如前所述,图书重印前,与初版书一样也应有必要的市场调查,了解拟重印图书的市场销售情况和销售潜力。特别应了解基层书店的销售情况和销售速度,不能以批发商的要货为依据,尤其要警惕虚假的“畅销”情况。重印书市场调查可以由发行部门进行,也可以由编辑或专门的市场调查机构承担。调查之后,应该写出调查报告,以供决策者参考。

  2.重印书审读。责任编辑对拟重印的图书要重新审读一遍,并汇总作者和读者的意见(如果有的话),写出书面审读报告,填写重印报告单。如果原责任编辑已调离,可以由指定的继任者填写。重印报告单应包括:书名、出版合同的编号和有效期、作者、初版或上次重印时间、字数、印张、市场调查情况、重印理由、拟重印的数量和出书时间、效益估计、拟修改的内容,等等。这些内容可详可略,但是,有几个方面一定不能忽视:

  (1)确认出版合同的有效期未满。如果合同有效期已过,出版单位必须先与作者签订新的出版合同,否则重印即是违约;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也应先征求作者意见,询问有无修改之处。

  (2)说明审读情况和结果,明确有无修改。如修改要一一说明并提供改正的样本,以便出版科安排进行相应修改;如果责任编辑的审读意见与作者的修改意见不一致,应该说明责任编辑取舍的情况和理由。

  (3)明确提出重印数量及要求出书的时间和理由。重印数量要根据图书的性质、读者对象、市场调查结果等作出比较科学合理的估计。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重印书也要坚持三审责任制。复审者和终审者是否通读全书,可以根据图书的不同性质、内容以及与上一次印刷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实际情况决定,但是他们至少应对作者或责任编辑的修改之处进行审核,并认真审读书中政治性、时效性较强的内容。

  3.填写重印书征订单。征订单的写法与初版书差不多,可以加上初版书的良好销售成绩内容,以增加图书销售的号召力。

  4.填写封面装帧设计单。重印书如果要重新设计封面、扉页、护封等,应当由责任编辑重新填写装帧设计单,交美术编辑室办理。

  5.填写重印书发稿单。发稿单经三级审读者签发后,连同以上的所有材料交总编办公室(或相应部门)登记后发出版科。出版科按照要求进行(或通知印刷厂进行)印前制作处理后安排印制。

  由于重印书基本没有改动或极少改动,不少出版单位往往并不严格按照这一套程序进行,而是只要发行部门提出重印要求,就由单位领导拍板决定或者会同有关部门的人员商讨后决定。这样做虽然速度快,也比较省事,却比较容易出现失误。

  第56题

  试题答案:ACD

  考点:

  ☆☆☆☆考点5:开本的选择;

  开本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1.图书性质种类。不同种类的图书,对开本有不同的要求。如画册、图集等,多采用大型开本或特殊开本;经典著作和学术著作及大型工具书、高等教育教材、刊物等,多用较大的中型开本;通俗读物、中小学教材等,多采用较小的中型开本;儿童读物、小型工具书、连环画等,多采用小型开本。

  2.图书的字图容量。字图容量较大的图书,多采用大中型开本;字图容量较小的图书,多采用中小型开本。

  3.图书的用途。如查检类、鉴赏类、珍藏本类图书,多采用大中型开本;阅读类图书,多采用中型开本;便携类图书,多采用小型开本。

  第57题

  试题答案:ABDE

  第58题

  试题答案:ACE

  考点:

  ☆☆☆☆考点18:风格定位;

  风格定位,是指期刊在内容与形态方面要体现自己独有的特色,并能够有力地吸引自己所设定的读者。期刊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阅读口味,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创造性实践、强化和积淀,形成在内容和形态上都相对稳定的独特性。要做好风格定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保持期刊内容的个性魅力。大凡办得成功的期刊,内容上都有他人无法替代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办同类期刊,更要在内容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期刊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就必须做到:第一,不断突出特点,让特点上升为风格;第二,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编辑方针,不为期刊市场的一时变化所左右;第三,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譬如,我国《读者》的个性化在于实现“人格化培养,人性美升华”,力求做到“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文化”,因此编辑选择作品的标准,是要有清新健康、情趣向上的品格。他们办刊数十年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不放。不但如此,该刊编辑部还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办刊思路,提出“与读者一起成长”的办刊理念。譬如,1981?984年率先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潮,满足了读者对知识的渴求;1985?989年根据形势的要求,增强了弘扬中华文明和爱国主义的内容;1990年至今,则提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三大编辑主张。

  2.增强期刊形态的鲜明特色。形态方面包括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等诸多因素。许多期刊为与其他刊物相区别,在形象设计方面都有自己的不同凡响之处。1958年2月创刊的日本《家庭画报》,以“够大、够美、够好看”为形态特色。它长31厘米,宽25厘米,篇幅超过400面,被称为“厚重长大”、可以摆在起居室里供全家观赏的高级妇女刊物,与其他家居期刊相比,在形态上显得别具一格。近些年来,我国有不少期刊都在形态改革上进行了探索,如开本的变化、高水平印刷技术的采用以及用纸质量的提高等,不仅在增强刊物鲜明特色上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而且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审美愉悦。

  3.品牌期刊要有独特的风格设计。品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树立将给期刊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品牌形象是期刊的标志和代号,有“识别器”的作用,可减少读者在选购期刊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品牌形象的知识产权为期刊所有,并受法律的保护,这就有利于期刊与其他期刊特别是同类期刊的竞争;利用品牌形象还可实行品牌推广和品牌延伸战略。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期刊形成品牌的过程也是形成风格的过程。品牌期刊大多同时也在风格上胜人一筹。

  开创品牌期刊,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凸现自我特色的内容风格要有执著的追求,努力保持较高的水准。与此同时,也要在与内容风格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前提下,对形态风格精心设计。形成品牌期刊外在形态风格的手段,较常见的有:

  (1)选用恰如其分的标志色。彩色标志较单色标志更具吸引力,但标志色一般不宜超过三种。

  (2)选用富有表现力的标志字符。字符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能表达较为丰富的内涵。如法国《她》(Elle)的刊名采用修长的美术字体,字母之间分得很开,不与面封上的人物形象相冲突。汉字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线的艺术,利用汉字的文化特点进行美术设计更有广阔天地。

  (3)选择与期刊总体风格相符的标志图案。现在我国许多出版社都设计了社标,并把它印在本版图书的显著位置上,这对于树立出版社品牌形象有一定作用。期刊社也应有自己的标志图案。

  上述三种方法也可组合起来运用。品牌形象设计确定后要及时登记注册,此外还要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广而告之”,以加深读者对它的认知程度。

  第59题

  试题答案:BDE

  考点:

  ☆☆☆☆考点14: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的要求;

  框架结构设计和艺术创意能力是对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设计和创意体现在脚本中,写好脚本是多媒体创作的核心。脚本要能表达项目的主题和内容,并要规划表现内容的方式。

  1.框架结构的设计

  框架结构的设计,就是确定出版物将具有哪些功能以及各种功能的使用场合,规划产品的模块、层次,分配各种媒体的比例,设计模块与层次之间、各种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等。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典型结构是树状的:产品的多个模块就像一棵树的多根大枝条,它们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也没有先后顺序;每根大枝条分别连着更多的小枝条,而小枝条上又挂着许多树叶。还有一些电子出版物采用数据库结构,也称“网状结构”。阅读者既可以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模块中的一个页面,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选择阅读。所以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和科学配置。

  此外,编辑人员还要熟悉计算机的功能,知道哪些表现方式是已经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的,哪些是暂时还做不到的;知道计算机还有哪些功能可以用于开发更新颖的内容表达方式。同时,编辑人员也要了解多媒体表现方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因为载体的容量有限,图片、动画、声音、影视文件的数量和规格大小以及精度都会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制约。

  2.艺术创意

  艺术创意是在预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美术、动画创意,音响效果设计和音乐创作等。其中的美术创意又包括界面元素、背景图片、文字版式、整体包装和宣传品的创意设计。

  3.框架结构设计和艺术创意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是否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结构设计和艺术创意。我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适合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题材很多。但是,因为国内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历史较短,有结构设计和艺术创意经验的人才较少,所以至今国内电子出版物精品不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电子出版物编辑应加强学习和实践,以提高结构设计和艺术创意的能力。为此,大致上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大量阅读国内外优秀的电子出版物,借鉴和学习他人的优点,结合自己产品的主题内容和现有素材进行创作。这是提高编辑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

  (2)大胆采用新技术,努力创新而不生搬硬套。

  (3)扬长避短,在突出表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上下功夫。

  (4)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把握住“结构与创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一原则,力求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考点15:电子出版物质量管理的范围;

  电子出版物的质量管理,在基本原则和方法上与对纸质出版物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其范围和具体内容较之纸质出版物要更加广一些。

  1.选题质量管理

  选题不当,就谈不上质量。这方面的具体要求,请参见本章第五节中的“选题的确定”和“国外(境外)电子出版物的引进出版”。

  2.设计和制作质量管理

  要根据设计策划的要求,对界面设计、图文影像资料作全面的检测,确保其正确无误。各部门在各阶段工作完成时必须有专人检查制作质量,没有经过质量检测的文件,集成时会发生混乱。

  3.使用性能及兼容性的质量管理

  要对程序进行测试、排错和修改。全面检测图文、声音、影像资料的显示和播放,确保完整无缺。对设计的所有功能应逐项检验。产品测试版应由一定数量的目标用户的代表进行试用,以检测产品是否能在不同的软硬件组合环境中正常运行或易于使用。

  4.复制质量管理

  要选择优质的CD-R刻录发稿的原版盘,并且留有备份。委托技术力量强、有经验、信誉好的光盘复制单位制作母盘和压片。此外还要做好产品验收工作。

  5.技术文档的管理

  上述设计、制作、测试、排错、修改和复制的情况均需要及时记录,留下技术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各部门工作的衔接,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差错。技术文档在产品再版时或技术人员变动时尤显重要。技术文档包括:计划立项书、项目策划书、技术规格、关系图、源代码文件、文字脚本、检测报告、排错和修改表、用户手册、CD-R发稿备份等。技术文档是否齐全是产品质量的考核指标之一。

  ☆☆☆☆考点16:电子出版物保护著作权的技术手段;

  电子出版物是一种数字化作品,其中的知识内容作品和支撑运行的计算机软件作品,都受著作权法保护。但是,由于大多数电子出版物(主要是磁盘类和只读光盘类)容易被非法复制,并且复制的成本低廉,电子出版物所面临的被盗版的危险性可以说大大高于纸质出版物。有鉴于此,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仅在制定选题、实施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自己要尊重知识内容作品著作权人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合法授权,而且在编辑电子出版物的时候,也要考虑如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保护电子出版物的著作权,以维护作者和出版者的权益。

  为保护电子出版物的著作权,可以选用下列加密技术手段:

  1.硬件加密

  可以采用专门的硬件接口或者专用设备(如加密盘、加密“狗”、专用阅读器等),使电子出版物必须与之配套方可使用,以此防范非法的复制。

  2.软件加密

  可以设置密码和设定时效。

  用户专用密码可采用产品序列号(serial number)的形式,随正版产品的销售提供给用户,产品安装时必须输入这个序列号才能正常使用。产品序列号具有惟一性,相同产品中的每一个体,其产品序列号都与其他个体不同,不能互用。

  对测试版或试用期的产品一般可设置有效日期,到期后产品便自动失效,不能再使用。

  3.数据加密

  电子书(eBook)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加密,以防止非法复制。根据销售方式的不同,加密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1)密钥加密。主要用于在网上供读者购买下载的单本电子书。读者用现金或信用卡等付费以后,零售服务器就将信息发到授权服务器上,经过验证,授权服务器通过零售服务器为购买者开通密钥。这是一种软、硬件相结合的加密方式。在用户提出的下载申请获得通过后,加密软件自动读取用户计算机芯片或底板编码,产生一个密码,并将加密程序混入阅读软件中一起下载给用户。用户在使用阅读软件时,软件会自动读取用户计算机芯片或底板上的编码,验证通过后程序方能正常运行。

  (2)授权控制。电子书还可以采用基于网络的服务器和软件对授权复本的数量和授权时限进行控制。图书馆和学校购买电子书往往是大批量的,出版单位便以光盘包的形式提供。光盘包安装于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器中供读者借阅,但在授权服务器没有确认收到费用之前,光盘包不能打开。一套光盘几十张,包含几千种书,每一本电子书都带有复本数量和借书时限的加密信息。所谓“复本数量”,是指一本电子书同时可以在网上借出的次数。而“借书时限”则指一本电子书允许读者一次借阅的时间期限,期限一到该书便自动回收(对借阅者来说即为过时失效),又可以供他人借阅。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推出了阿帕比网络出版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所运用的核心技术棗“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可以使网上的电子书不被非法复制、修改和任意传播,同时还能提供电子书下载销售的精确数量统计,从而为出版物分销的电子商务模式提供结算基础。

  第60题

  试题答案:BCDE

  考点:

  ☆☆考点8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第二百一十七条 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四)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第61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9:编辑人员的素质;

  要充分发挥编辑工作的社会功能,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以下各项素质:

  1.政治素质

  这是由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是图书编辑还是期刊编辑,是文科编辑还是理科编辑,首先要懂政治、讲政治。要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旺盛的政治热情;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与有关的方针政策,熟悉、研究出版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其次,编辑要有基本的理论素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能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唯物史观、什么是唯心史观,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而且要能联系编辑工作实际,做好政治把关工作。对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善于及时发现和防止错误的政治内容在出版物中出现。

  2.思想素质

  出版物的思想品位往往与编辑人员的思想品位有关。某些内容荒诞、情趣庸俗、文字浅薄的稿件,为什么有些编辑嗤之以鼻,而有些编辑却趋之若鹜?为作者改拟书名、编写内容提要,为什么有些编辑追求的是准确、得体和艺术性,有些编辑却把书名拟得暧昧、香艳,把内容提要写得充满挑逗意味?这里显然是思想素质在起作用。大量实践证明,要提高出版物的思想境界,必须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境界。

  社会主义出版工作应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编辑和教师一样,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文化的追求、科学的信仰、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同为编辑,有的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身正气;有的人却敷衍塞责,心不在焉,一脸冷漠;更有甚者,有的人自恃掌握稿件的生杀大权,以对稿件的取舍来牟取个人私利,损害出版工作的形象。这同样反映了编辑人员的思想素质问题。

  在我国的编辑队伍中,曾出现过像鲁迅那样为年轻作者呕心沥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编辑家,出现过像邹韬奋那样全心全意为大众、发愤提高出版物质量的编辑家,出现过像叶圣陶那样一心耕耘、“俯仰两无愧”的编辑家……他们都在编辑工作中表现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编辑要提高思想素质,应该以这些前辈为楷模,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认真解决怎样做人的问题。

  3.文化素质

  这是编辑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专业基础。编辑工作是文化工作,编辑劳动是精神劳动,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是不可能胜任的。编辑人员的文化素质构成,除了基本的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训练、开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还应包括良好的思维方式、广泛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后者,编辑的文化素质也会因为知识的老化、思想的封闭而逐渐下降。作为以推进现代化为天职的现代人,编辑的文化素质中还必须包括对现代

  开明书店的傅彬然曾把编辑比喻为跑龙套的,今天围绕着这位主角转,明天围绕着那位主角转,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罗竹风称编辑是“杂家”,因为出版社不可能有像高等院校那样的专业分工,编辑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稿件,不“杂”是不行的。据有关统计材料,《鲁迅全集》中引证过的中外古今的图书有五百多种,涉及的人物有一千多个。别说整个中国文学,也别说现代文学史,单是一个鲁迅,就对编辑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多么高的要求!

  编辑的文化素质还体现在对各种知识的掌握既博又专、博中求专、以专促博上。编辑应是“外行中的内行,内行中的外行”。因为是“内行”,编辑与作者才能进行深度对话,才有沟通的基础;因为是“外行”,编辑不至于有门户之见,对稿件可以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而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就必须在业务上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在某一学科领域作比较系统的研究,不仅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4.职业素质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点,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要求。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在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素养。演员的舞台感觉,运动员的坚韧性格,教师循循善诱的态度,科学家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与职业素质有关。编辑的职业素质包括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分别表现为职业追求、职业敏感和职业作风。

  (1)编辑的职业追求是一种文化追求。编辑一旦获得有价值的组稿线索,可以“三顾茅庐”、“立雪程门”即使吃闭门羹仍不言退;为了自己编发的稿件具有文化传播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他们不惜在稿件中倾注大量的心血,身为无名英雄却充满创造的快乐,以作者的成功为荣;为了提高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他们更是充满了创新的欲望,从内容到形式敢于大胆变革,使出版工作出现不断创新的面貌。

  (2)编辑的职业敏感既是一种创造性敏感,也是一种市场性敏感。有了这种敏感,编辑在工作中就会处于主动地位,诸如选题新生长点的捕捉、稿件质量的判断、营销的策划等,都会得心应手。敏感来自有准备的头脑。编辑具有的职业敏感,是对文化发展和市场变化作认真调查和积极思考的结果。

  (3)编辑的职业作风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求是作风。编辑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凡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拒绝想当然,拒绝侥幸和浮躁,拒绝粗枝大叶。面对稿件,编辑要像战士进入阵地一样全神贯注。编辑要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无论是审稿、加工整理还是读校样,都不能放过一个疑点。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扬江泽民倡导的“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

  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编辑,以推动文化发展为己任,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第62题

  试题答案:ACD

  考点:

  ☆☆☆☆考点4: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我国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是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这是任何书刊的校对都必须坚持的制度。长期实践证明,它们对保证书刊校对质量十分有效。因此,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重申:“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1.责任校对制度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十一条规定:“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在出版工作实践中,可实行责任校对与集体校对相结合的方式来贯彻这一制度。具体做法是:由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的校对者分别进行不同校次的校对,而由责任校对承担文字技术整理、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等工作。

  2.“三校一读”制度

  “三校一读”制度是指:一般书刊都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单位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第63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5:音像制品的特点;

  1.内容上的特点

  音像制品几乎可以承载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高保真音质和高清晰度画面的再现,使它更适合于文化的积累、传承、开发和普及。录音制品将语言和音乐集于一体,录像制品将图像、文字、语言、音乐和连贯的动作表演等集于一体,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思想,展现艺术和传授知识。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物相比,音像制品更具感染力。

  2.生产上的特点

  与书刊等其他出版物一样,音像制品也是可以批量生产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个过程。但是,音像制品的前期节目制作(即精神生产过程)的资金投入要比书刊等高得多,而后期复制(即物质生产过程)的成本相对而言却又低得多。因此,出版物所具有的因复制生产及销售上的数量变化便会导致利润率大起大落的特殊性,在音像制品的生产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音像制品在生产上的另一特点,是作为前期生产成果的音像节目可以多次利用,实现多级开发效益。例如,一首作为影视剧主题曲的优秀歌曲,随着影视剧的播放而广泛传播。利用它制作音像制品,歌曲演唱可以制成录音带、CD,音乐电视(MTV)可以制成录像带、VCD、DVD等。可见,优秀音像节目的叠加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3.流通上的特点

  音像制品的内容信息含量很大,而物质载体却小、轻、薄,在流通领域里便于运输、仓储、展示,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分销渠道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4.消费上的特点

  从消费方式上看,音像制品主要供个体消费。音像制品的消费重复率比一般商品高得多,同一部交响乐作品或同一首歌制成录音带或激光唱盘后,音乐爱好者们会听上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然而,这并不会妨碍他们向往听更多的交响乐作品或更多的歌曲。购置了视听设备的消费者,很少有只看一两盘激光视盘或录像带、只听一两盘录音带或激光唱盘的。因此,不断购买录有各种作品的音像制品,通常是消费者的追求。音像制品消费还往往具有趋同性特点,即一部分人对某种音像制品的爱好很容易波及其他人,并吸引他们产生亲身体验的欲望,从而形成某种“热点”或“流行风”。这个特点能为音像制品实现规模效益准备条件。

  正因为音像制品具有以上特点,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音像业已经发展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支柱型行业。音像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中的相关行业(如演出业、影视业等)以及其他关联行业(如著作权代理、音响设备生产开发等)也会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第64题

  试题答案:ABD

  考点:

  ☆☆☆考点9:国家关于制作电子出版物的规定;

  国家对经营电子出版物制作业务的制作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经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设立后应当在60日内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申请备案,并由省级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总署。未经备案者不得经营该类业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下简称“制作单位”)可以将自行制作的作品交由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审定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制作电子出版物。

  制作单位可以接受出版单位(包括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和获准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的其他出版单位)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原版盘。接受委托时,制作单位应当与委托的出版单位签订委托制作合同,验证委托方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或者本版出版物的证明)以及由委托方盖章的电子出版物制作委托书。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未备案的制作单位制作电子出版物原版盘。

  制作单位不得擅自制作或者接受非出版单位委托制作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内容的重大选题电子出版物。接受我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或者外国的组织、个人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时,制作单位应事先将有关内容资料和委托方的背景资料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制作。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我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或者国外的组织、个人合作制作电子出版物,应当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制作。

  ☆☆☆☆☆考点10:关于出版电子出版物的规定;

  国家对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实行许可证制度。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主办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登记,领取《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并持《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已设立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从事出版活动,不得超出《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确定的业务范围。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自行制作、出版电子出版物.也可以委托制作单位制作后自己出版,还可以将制作单位自行制作的作品经审定后予以出版。电子出版物中不得含有未经授权出版的“共享软件”。

  出版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同一内容,不同媒体、格式、版本的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当分配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月顺序编号,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及配合报纸、期刊出版和销售的电子出版物),必须向出版单位所在地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获得批准后方可出版并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专用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只能用于出版与其出版物类型相对应的电子出版物,不得用于出版纸质图书和其他类型的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附属的使用手册,其内容应是关于电子出版物的说明和操作指导,不具有脱离电子出版物单独使用的实用价值,并且不得单独定价另行销售。

  必须在电子出版物及其装帧纸的显著位置载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连续出版物号)及条码,出版日期、刊期,著作权人姓名以及其他有关事项。以著作权贸易方式引进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还应当载明引进出版许可证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接受或者间接接受我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地区或者国外的著作权人授权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将著作权授权合同报出版单位所在地省级版权局登记取得登记证明文件,并将审读报告、内容资料、样品及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明文件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出版单位获得批准文件后方可出版。

  图书出版社、期刊社和音像制品出版单位可以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电子出版物,但须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申请书须写明本版出版物的名称、制作单位、主要内容、出版时间、复制数量和载体形式等内容。出版单位在申请获得批准后,应持批文到省级新闻出版局领取《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经批准出版的配合本版出版物的电子出版物,其名称须与本版出版物一致,并须与本版出版物配套销售,不得单独定价销售。

  举办全国性的电子出版物评奖活动,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举办。

  ☆☆☆☆考点12:关于发行电子出版物的规定;

  国家对电子出版物的进口、发行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电子出版物发行业务,必须持有出版行政部门批准颁发的《电子出版物发行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总发行、批发本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批发电子出版物,应当向进货单位提供发货凭证。发货单位和进货单位应当在自发货或者进货之日起的一年内保存发货、进货凭证和电子出版物目录,以备查验。

  第65题

  试题答案:ACDE

  考点:

  ☆☆☆☆考点35:从事互联网出版需具备的条件;

  1.取得信息网络传播权

  互联网出版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信息服务经营活动意义上的,指在互联网上经营信息服务的权利。一层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1)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要取得这项权利,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提出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获得批准并办理相应的手续后,便取得了这项权利,同时也需履行相应的义务。

  (2)取得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权的一部分,并且常与复制权相连,要将某部作品在互联网上传播,应取得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在大多数情况下,亦即取得作者的许可。因此,互联网出版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应向作者介绍我国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规定,让作者了解著作权所包括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知道自己有权许可使用(或转让)全部或部分权利。同时,应向作者说明出版单位希望获得的使用(或转让)许可包括哪些方面的权利。为了合法地进行互联网出版,除了图书专有出版权以外,出版者应争取获得电子版本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的专有许可。

  ②应该严格按照有关法规,与作者签订书面的出版合同,以保护作者和出版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关于电子版本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互联网出版合同,既可包括在图书出版合同内,也可根据双方意愿单独签订。

  ③如果支撑互联网出版系统运行的计算机软件并非由出版单位自行编制,而是利用已有的现成软件,则必须取得软件著作权人的授权。

  2.拥有数字化的出版资源

  能否拥有数字化的出版资源,是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的重要条件。数字化的出版资源,有两个来源:

  (1)来自已经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内容和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出版物和作品大多已经有现成的电子文档,只要经过一定的技术加工,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在线传播。对于出版单位来说,已出版图书的内容数据库是一个重要的、最具优势的出版资源。当然,将这些已出版图书的内容用于互联网出版时,事先一定要得到相应作者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使用许可或转让。

  (2)来自未正式出版或未公开发表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对于具有社会、科学、艺术和经济价值的作品,可以与作者签订使用许可合同,经编辑加工后制作成一定格式的数字化产品,首先在互联网上出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首先在互联网上出版的作品将会不断增加,这是我们要充分重视和注意的数字化出版资源。

  3.建立国际联网的网站

  要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建立自己的设有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站。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办理联网的有关手续。要从事网络信息服务,必须具备国际联网的条件。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网络,需要进行国际联网的,必须先通过接入网络与互联网络联网,才能实现国际联网。我们要根据这个文件的要求,征得接入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登记手续。

  (2)配置网站软件和硬件。一个网站的软件和硬件,要根据网站的具体功能和可访问性的不同要求,选择相应的配置。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对互联网出版也可能会随之增加各种新的功能需求,因此,如果互联网出版机构财力允许的话,配置的档次可以高些,以免过不多久就难以适应互联网出版市场的要求。

  (3)选择确定建立网站的方式互联网出版机构要在互联网上建立适合自己需求的网站,有“自主建站”和“服务外包”两种方式可以选择。

  ①自主建站,是指建立网站所涉及的诸如接入、维护、软硬件配置等各方面问题,均由出版机构自行考虑和解决。

  ②服务外包是指把互联网出版机构的网站放到一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机房中,通过租用服务商的服务器和带宽,并借用服务商的技术力量,根据自己的要求完成网站所有软硬件的配置。

  诸如新浪、搜狐、网易、东方网等大型门户网站,资金和技术力量都比较强,一般都采取自主建站方式。但是,为了将精力集中在作为自己核心活动的出版业务上,同时也为了在应对网络设备的不断升级方面节约成本,并保障网站稳定、安全运行,大多数互联网出版机构都可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建站。这样,出版机构只要提出对网站可访问性和网站功能的要求,具体的软硬件配置可请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完成。

  4.充分重视信息网络安全

  从事网络信息服务,保障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要求对破坏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破坏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这为互联网等的信息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事互联网出版的机构,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与一切危害、破坏信息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和支持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增强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保障自己网站的信息安全。

  5.具有合格的出版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互联网出版单位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出版专业技术人才。出版物质量的核心指标,体现在它的精神文化内容上,对任何出版物来讲,内容质量都是最重要的。合格的出版专业技术人才在出版物精神生产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保证出版物内容质量的重要支柱。没有高质量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出版物,这是已经为长期的出版实践所证明的事实。因此,互联网出版经营要获得顺利、健康、快速的发展,一支高质量的出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第66题

  试题答案:AE

  第67题

  试题答案:BE

  第68题

  试题答案:CDE

  第69题

  试题答案:CDE

  第70题

  试题答案:BD
第71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具体体现在:

  (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考点:

  ☆☆考点13: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出版工作的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各项:

  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宣传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出版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尤须着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为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充分发挥出版部门的优势和特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在全面、准确、深入上下功夫,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在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既要鼓励理论创新,又要遵守宣传纪律。我们要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说的那样:“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2.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这种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应该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版工作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积累,将大大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科学技术现代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都要求出版工作的参与和服务。实践已经证明,出版工作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

  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出版物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出版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要努力保存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门类和民族艺术样式,重视出版传统文化精品和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使其与现代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的与时俱进的民族优秀文化,努力提升和发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弘扬和培育这种民族精神,出版工作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文化的发展,从来需要通过国际交流来取长补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发挥了很大作用。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所作的报告指出:“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这是我国出版业今后进一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必须遵循的原则。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出版业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更要自觉地遵循这样的原则。我们既要在交流中积极吸收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愚昧、有害的东西,更要努力展示和弘扬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随之也不断增长,十分需要丰富多彩,多层次、多方面的出版物品种。人民既要求出版物能够帮助他们增长知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求能从出版物中获得消遣性的愉悦,达到抒发感情、陶冶情操的目的,还要求出版物不断创新,提高质量,价廉物美。出版工作必须适应和满足这些需求,多为人民提供健康有益、形式多样,足以丰富和提高精神生活的优秀出版物。

  第72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发稿时要达到“齐、清、定”的基本要求。“齐”,指稿件完整齐全,包括正文、辅文都要齐全;“清”,指书写和勾画和编排顺序清楚;“定”,指内容、体例格式等已经确定,不致在校样上再有大的改动。发稿时,责任编辑要通过填写有关单子把自己对于整体设计的要求告诉美术编辑、技术编辑,同时还要把本书的一些基本数据告知出版科和发行部门,以便妥善地安排印制和发行。

  发稿时,编辑应填写的单子有:

  (1)发稿单。

  (2)装帧设计单。

  (3)征订单。

  (4)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

  考点:

  ☆☆☆考点32:稿件整理的目的;

  稿件整理是在发稿前对已经加工完毕的稿件进行统一检查整理的技术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保证稿件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齐”,指稿件完整齐全,除了正文及目录应完整外,凡有序言、图表、后记、索引、附录、内容提要等辅文的,也需完整无缺;“清”,指书写、勾画和编排顺序清楚;“定”,指内容、体例格式等已经确定,不致在校样上再有大的改动。“齐、清、定”是发稿的基本要求之一。

  ☆☆☆☆考点34:提出整体设计要求和发稿;

  图书的整体设计,一般由责任编辑提出要求,由美术编辑、技术编辑具体完成。因此,责任编辑在发稿时,要通过填写有关单子把自己对于整体设计的要求告诉美术编辑、技术编辑。

  责任编辑还必须把本书的一些基本数据告知出版科和发行部门,以便妥善地安排印制和发行。这也是通过发稿时填写有关单子来实施的。

  发稿时通常应填写下列单子:

  1.发稿单。这是编辑部门交给出版科、发行部门的有关稿件基本情况以及对整体设计、排印、发行等工作所提要求的通知单。它是出版科、发行部门的工作依据,其项目包括书名,编、著、译者姓名,稿件类别,原稿字数,稿件内容和数量(原稿正文页数以及出版说明、目录、前言、附录、索引、后记等辅文的页数)以及各个部分的印订次序,读者对象,发行范围,出书日期,对整体设计、校对工作、看样等的要求,其中翻译作品的书名和原著者姓名都须附原文。

  2.装帧设计单。该单的项目包括书名,丛书名,编、著、译者姓名,开本,正文用纸种类,估计页码数,装订样式,内容介绍以及对整体设计等的具体要求。

  3.征订单。该单的主要内容是新书预告,其项目包括书名、丛书名,编、著、译者姓名,书号,开本,字数,内容介绍,主要读者对象,估计定价,估计出版时间等项目。征订单是供发行部门了解图书内容以便做好征订工作用的,所以,其中的内容提要应抓住要点,突出特色,重在翔实,切忌空洞花哨。

  4.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该单用于向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心申请核发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须填报的著录数据项目包括书名与著作责任者项,版本项,出版项,丛书项,附注项,标准书号项;检索数据项目包括图书识别特征的检索点和内容主题的检索点。每项下又各含几个小项,如书名与著作责任者项下含正书名、卷数、章回数、并列书名、副书名及说明文字、第一著作责任者、其他著作责任者。该申报单由CIP数据中心统一规定具体样式,有关的各个项目要一一填明无误。

  上述四种单子都由责任编辑填写后交编辑室主任审核,经出版单位领导签发后随稿件及其审读加工记录单一起发出。

  由美术编辑和技术编辑根据责任编辑意见具体拟出的整体设计方案(关于图书整体设计的内容和原则等详见本书第四章),要经责任编辑和编辑室主任、出版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再由美术编辑和技术编辑负责实施。

  第73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校对人员查改差错的方法和技巧:

  一是联系字义、字音辨别字形;

  二是善作联想思维;

  三是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

  四是善于识辨潦草字;

  五是勤于查阅工具书及有关规范;

  六是大胆质疑。

  考点:

  ☆☆☆考点28:查改差错的方法和技巧;

  1.联系字义、字音辨别字形;

  2.善作联想思维;

  3.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

  4.善于识辨潦草字;

  5.勤于查阅工具书及有关规范;

  6.大胆质疑。

  第74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目标市场是出版单位所选择的打算进入并为之服务的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

  出版单位分析选择目标市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细分市场的规模。

  (2)细分市场的发展潜力。

  (3)细分市场吸引力。

  (4)市场占有率。

  (5)出版单位自身的目标和资源。

  考点:

  ☆☆☆考点24:目标市场定义及选择;

  目标市场是出版单位所选择的打算进入并为之服务的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它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和目的。出版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营销目标和资源条件,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并确定自己在目标市场上的发展策略。

  选择目标市场的过程,也就是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分析、评估的过程,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1.细分市场的规模。细分市场有适度的规模,才能满足出版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谓“适度”,是相对于出版单位的规模及其营销目标而言的。出版单位规模越大,发展目标定得越高,则对目标市场的规模要求也越高。就大型出版单位而言,其目标市场的规模必须足够大,实际上由若干个相关的细分市场构成。就中小型出版单位而言,其目标市场的规模则相对要小,必须以极少的几个或某一个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集中力量满足目标市场读者的需要,形成特色。

  2.细分市场的发展潜力。如果细分市场的规模很大,但缺乏长期发展的潜力,就不宜作为目标市场。只有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才可以作为出版单位的目标市场。

  3.细分市场吸引力。所谓“市场吸引力”,是指某一市场长期可以提供的赢利率大小。市场吸引力取决于五种因素:

  (1)现实竞争者。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同行越多,竞争越激烈,该市场的吸引力也就越小。

  (2)潜在竞争者。竞争者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影响着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假如新的竞争者能够很容易地进入市场,并迅速发展,那么这个市场将缺乏吸引力;反之,市场吸引力较大。

  (3)替代品。如果某个细分市场上已经出现替代品,或有潜在的替代品,则该市场吸引力小。

  (4)读者。细分市场上读者人数多,购买力强,则吸引力大;反之,则市场吸引力小。

  (5)发行商。发行商数量少,内部竞争减弱,议价能力高,则市场吸引力小;反之,则市场吸引力大。

  4.市场占有率。根据对细分市场竞争状况的分析,确定出版单位可能获得的市场占有率。若市场占有率较低,则不宜作为目标市场。

  5.出版单位自身的目标和资源。目标市场的选择,从根本上说,应符合出版单位长远发展的目标。有些市场虽然规模适中,也有发展潜力,市场吸引力也很大,但不符合出版单位发展的长远目标,就不能作为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还应与出版单位自身的资源状况相一致,目标市场必须是最宜于出版单位资源发挥作用的市场。

  第75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1)音像制品的生产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前后两个过程。但是,音像制品的前期节目制作即精神生产过程的资金投入要比书刊等高得多,而后期复制即物质生产的成本相对而言却又低得多。因此,音像制品的生产具有仅复制生产及销售上的数量变化,便会导致利润率大起大落的特殊性。

  (2)作为前期生产成果的音像节目可以多次利用,实现多级开发效益,优秀音像节目的叠加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考点:

  ☆☆☆☆考点5:音像制品的特点;

  1.内容上的特点

  音像制品几乎可以承载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高保真音质和高清晰度画面的再现,使它更适合于文化的积累、传承、开发和普及。录音制品将语言和音乐集于一体,录像制品将图像、文字、语言、音乐和连贯的动作表演等集于一体,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思想,展现艺术和传授知识。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物相比,音像制品更具感染力。

  2.生产上的特点

  与书刊等其他出版物一样,音像制品也是可以批量生产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个过程。但是,音像制品的前期节目制作(即精神生产过程)的资金投入要比书刊等高得多,而后期复制(即物质生产过程)的成本相对而言却又低得多。因此,出版物所具有的因复制生产及销售上的数量变化便会导致利润率大起大落的特殊性,在音像制品的生产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音像制品在生产上的另一特点,是作为前期生产成果的音像节目可以多次利用,实现多级开发效益。例如,一首作为影视剧主题曲的优秀歌曲,随着影视剧的播放而广泛传播。利用它制作音像制品,歌曲演唱可以制成录音带、CD,音乐电视(MTV)可以制成录像带、VCD、DVD等。可见,优秀音像节目的叠加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3.流通上的特点

  音像制品的内容信息含量很大,而物质载体却小、轻、薄,在流通领域里便于运输、仓储、展示,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分销渠道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4.消费上的特点

  从消费方式上看,音像制品主要供个体消费。音像制品的消费重复率比一般商品高得多,同一部交响乐作品或同一首歌制成录音带或激光唱盘后,音乐爱好者们会听上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然而,这并不会妨碍他们向往听更多的交响乐作品或更多的歌曲。购置了视听设备的消费者,很少有只看一两盘激光视盘或录像带、只听一两盘录音带或激光唱盘的。因此,不断购买录有各种作品的音像制品,通常是消费者的追求。音像制品消费还往往具有趋同性特点,即一部分人对某种音像制品的爱好很容易波及其他人,并吸引他们产生亲身体验的欲望,从而形成某种“热点”或“流行风”。这个特点能为音像制品实现规模效益准备条件。

  正因为音像制品具有以上特点,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音像业已经发展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支柱型行业。音像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中的相关行业(如演出业、影视业等)以及其他关联行业(如著作权代理、音响设备生产开发等)也会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第76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提示:结合出版实例。

  考点:

  ☆☆☆☆☆考点7: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

  在出版物从设计到生产完成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全部活动中,编辑劳动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序递进的环节。由这些环节所构成的编辑活动发展进程,叫做编辑过程。各类出版物的编辑过程具有共同性的必备环节。但是,由于纸质出版物与非纸质出版物的物质生产工艺不同,所以,各类出版物编辑过程中某些与物质生产工艺特点有关的环节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或前后顺序会有所不同。这里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线,讲述编辑过程的主要环节。

  1.信息采集

  这个环节是编辑过程的起点,又是整个编辑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要克服编辑工作中的盲目性,发挥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必须充分重视信息采集工作。信息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它的价值就越大,编辑就越需要收集和利用。

  2.选题策划

  这个环节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也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性,保证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的环节。选题策划要依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努力抓住各种能生长形成选题的新点子。它首先要将信息采集阶段获得的、经过筛选优化的一般社会文化信息,构筑成具体的选题设想,然后要分析判断选题设想转化成出版物后能否为读者所接受,能否取得双佳效益,从而对选题是否列入计划作出决定。在编辑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对选题不断进行完善,使它进一步提高,更具备可操作性,更适应市场需求。

  3.组稿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落实选题,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物色合适的作者,然后进行约稿或征稿;二是为使稿件能够达到或超过选题设想的水平而与作者联系并开展一系列活动。

  4.审稿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评价和选择,即有目的地按照出版物的质量标准,对稿件的政治内容、学术(艺术)质量、文字水平等作出整体性的基本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确有出版价值的稿件予以出版,淘汰不具备出版价值的稿件,对有出版价值但尚存在不足的稿件,则肯定其中的合适部分,同时对不足部分提出意见退请作者修改。

  审稿是保证精神产品质量以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环节,也是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因而,世界各国严肃的出版物编辑部,一般都建立一定的审稿制度,规定审稿要求和取稿标准,以保证对稿件的正确选择。我国出版界实行由初审、复审和终审构成的三级审稿制度。

  5.签订出版合同

  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依据法律规定与作者协商后以书面文件形式确认作者与出版单位的合作条件,以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一般在稿件经审稿后决定接受出版时,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并起草出版合同,并由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正式签署。

  6.加工整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经过审稿决定采用的稿件,从整体到细部进行检验和校正,力求精益求精,全面优化,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内容、文字质量。如果说审稿的着眼点在于认识原稿,衡量、评价原稿,以决定取舍或提出修改意见,那么加工整理的着眼点则在于从各方面完善原稿,力求为原稿锦上添花。

  7.整体设计

  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已经定稿的稿件特点,从工艺、技术和艺术等方面对未来出版物的物质形态进行整体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它是出版物质生产的依据,是使出版物成为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艺术品的基础。书刊的整体设计包括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

  8.发稿

  将加工整理后的稿件发往有关部门安排复制,是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编辑一般把稿件发到出版科(制作部门),由技术编辑人员作必要的技术加工、处理后,再发往印刷复制单位。稿件在发出之前都要经过检查整理,达到“齐、清、定”:“齐”,指稿件完整齐全,不仅正文完整,辅文也要完整无缺;“清”,指稿面清楚,不仅图文形体清楚,而且勾画标记、编排顺序也泾渭分明;“定”,指稿件内容已经确定,一般不再改动。

  9.校样处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开始批量复制之前对未来出版物的制作加工质量进行审核。书刊稿件经排版后打印出的少量样张,称为校样,除供校对之外,还供编辑、作者通读。编辑人员通读校样,要检查和解决原稿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弥补加工整理或发稿时的疏漏,还要处理作者的改动和校对人员提出的疑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的出版单位也要进行类似的样带、样盘等的审校。

  10.样品检查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对出版物试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这是出版单位对其出版物的最后一次质量把关。印刷厂在完成复制以后,先装订若干本供出版单位检查的书(刊),称为“样书(样刊)”。责任编辑和主管领导检查样书(样刊)后,如认为合格,就可通知工厂开始成批装订;如发现问题,须请工厂暂缓装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开始大批量生产前也有类似的试产品检查。

  11.出版物宣传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前后设法扩大其发行量。就图书而言,宣传形式主要有召开新书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介绍新书、印发宣传品、举办书评活动、召开读者座谈会、举行专题报告会、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编印各类图书目录等。其中有的主要由编辑实施,有的由编辑配合出版单位的宣传、发行部门进行。其他出版物的宣传与图书的宣传基本类似,但各有自己的特点。

  12.反馈信息的收集

  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在出版物发行以后广泛收集市场和读者的反馈信息。它对改进今后的编辑工作和开发新的出版物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口头调查、问卷调查、摘录读者来信或出版物评论等。

  第77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①还有商流、物流、资金流。

  ②信息流是指信息的传递运动。图书市场信息流的主要内容有采购信息、销售信息和财务信息。

  ③商流是指随商品所有权转移而发生的商品价值运动中的经济活动。图书市场的商流指在买方和卖方之间所进行的图书交易活动。

  ④物流是指商品实体转移运动中的经济活动。图书市场的物流是指图书在运输、装卸、储存等方面的活动。

  ⑤资金流是指商务活动中货币资金的转移运动。图书市场的资金流指购买图书的单位和个人的货币向零售商、批发商、代理商,直至向出版单位的转移过程。

上一篇:2014年中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7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4年中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7
2014年中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6
2014年中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5
2014年中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4
2014年中级编辑资格证考试理论和实务高频精讲练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