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及核心内容:各地2015高级经济师考试时间不同,网上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正在陆续的更新中,经济师考试网特别收集了2015高级经济师考试深入解读考点:金融监管供大家参考及学习,另有高级经济师考试模拟试题,真题,题库等,祝所有的考生取得好成绩。
2015年高级经济师通关辅导:http://my.zige365.com/fudao/254_jx.htm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用书:http://www.110book.com/class2/314.html

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定义
金融监管或称金融监督管理,是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为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一系列行为。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三大特性有关。
(1)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即银行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为储蓄者提供短期资产和流动性,把储蓄集合起来,再根据投资者的需要提供期限相对较长的负债和资金。
(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费用。
(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2、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1)公共利益论
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观点: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2)保护债权论
观点: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监管。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3)金融风险控制论
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导致系统的内在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来源于: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4)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更强调安全与效率并重,同时对跨国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和国际监管协调更加重视。
3、金融监管体制
(1)概念: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工的有关安排。
(2)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
①从银行的监管主体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来分,金融管理体制分为: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其他机构参与分工的监管体制。如美国。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在中央银行之外,同时设立几个部门对银行、证券业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体制,但是中央银行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英国、日本、韩国几年来也陆续建立了独立于中央银行或财政部的综合监管当局。
②从监管客体的角度来分,金融管理体制分为:
——综合监管体制。综合监管体制是将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在这种体制下,监管主体可能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发挥监管职能,全面履行监管的职责,属于功能性监管。英国是其中的典型。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主要目的是适应金融经营体制从分业转向混业的需要,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国家越来越多,如瑞士、日本和韩国。
——分业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是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主要原因是:
①实行分业经营体制
②金融发展水平不高
③金融监管能力不足。
4、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2)1992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的监管机构,随后成立了证券委和证监会,证券委是中国证券分业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监督管理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