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师资格>历年真题>正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www.zige365.com 2010-3-18 15:11:05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一、概念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名称: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2、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
  顺应: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帮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5、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前         食物          ——>     分泌唾液
  (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
  铃声          ——>  无分泌唾液反应
  (中性刺激)
  中         食物          ——>     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铃声
  后         铃声          ——>     分泌唾液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注:中阶段处少了一个箭头,水平有限,加不上去,大家手动加一下啦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1)强化物: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停止或移开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2)一级强化物: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如水、食物、安全、温暖等。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如钱、分数等,包括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代币强化物)
  (3)强化程序: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类型:连续强化、间隔强化。比率程序:依据期望的行为出现数量多少给予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变化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根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出现了多少次。(固定时距强化程序/变化时距强化程序)
  (4)惩罚: 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应再次出现概率的措施。类型:呈现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给予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移除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移除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组块:是指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因此,组块又称为意义单元。
  7、复述: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以维持注意于学习材料并将学习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包括机械复述和有意义复述。
  精加工:个体有意义地将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利用已有的信息赋予新信息以更多的意义。
  组织:通过将n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成一个新的信息群或组块使内容简单化。
  8、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它是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当代教育学大纲当代学校管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程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问答题
《大学心理学》复习概要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答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