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甘肃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 
    
    
      
          
       | 
    
    
       | 
    
      
       |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B   3.C  4.C  5.D   6.B   7.A   8.A   9.A   10.B  11.A  12.B  13.A  14.B  15.D  16.C  17.C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桑代克    2、关键期    3、维果斯基    4、发现    意义 5、团体(发展性)    个别(矫制性)    6、情感    意志。 7、经典性     操作性    8、负迁移    9、个体成败   个体的归因方式 10、道德健康   11、物理     社会  12、陈述性   程序性  13、迁移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协调好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学生关系,使师生朝着教学目标共同努力。  (2)正确处理课堂中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促进班集体结构的完善;  (3)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 (1)知识;(2)领会;(3)应用; (4)分析;(5)综合;(6)评价。 3.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 (1)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   (2)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3)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4.观察结果的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项目检核表:将要观察的学生各项心理特质或特征性行为作为项目列于表上,当所观察的学生具有某些特质或行为特征时,就在对应的项目前做出标记,如打“√”;   (2)评定量表:将欲观察的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研究者将被观察学生的表现与表中项目相互对照,并根据符合的程度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等级通常分为3级、5级或7级;   (3)轶事记录: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对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所做的一种简明的记录。  5、(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 
    
	
|   | 
    
	
    |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 
  
    
      
          
            
              
                  
                    
                        | 
                      相关新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