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审计师>学习指导>正文
2011审计师辅导学习_利用Excel执行审计分析程序

www.zige365.com 2010-12-30 14:13:43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2011年审计师:利用Excel执行审计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又称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常用的重要审计程序(或审计技术方法)之一。根据信息对称性的特点,财务数据之间、非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审计人员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异常波动或不一致作为进一步审计的重点,此乃分析程序的原理所在。审计人员之所以广泛运用分析程序,原因有二:一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经济、社会和竞争的压力,需要降低审计费用;二是运用此方法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在手工操作下,执行分析程序需要审计人员处理大量数据,并要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的异常或不一致,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严峻挑战。本文借助Excel的强大数据计算和图表功能来执行审计分析程序,旨在帮助审计人员迅速而又准确地分析相关财务信息,找出审计风险之所在,为进一步审计指明方向。

一、分析程序应用原理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1.执行分析程序的目的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的三个阶段都可以运用,但在每个阶段运用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在审计计划阶段,执行分析程序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即通过该程序了解、确认被审单位是否存在异常或意外的信息波动,以便找出潜在的错报风险领域,进而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程序可直接作为一种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程序用于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4年10月和2005年7月两次发布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实施分析程序,从而有助于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并对这些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在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应予以考虑。

2.执行分析程序常用的方法 执行分析程序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种。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某一报表项目与既定标准的比较,以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具体的比较包括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比较,本期实际数与预算数的比较,本期实际数与同业标准数之间的比较等。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报表中某一项目同与其相关的另一项目相比所得的值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连续若干期某一报表项目的变动金额及其百分比的计算,分析该项目的增减变动方向和幅度,以获取有关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

无论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执行分析程序,还是对账户或交易执行分析程序,以上三种方法经常被结合使用。

3.执行分析程序的步骤 分析程序在审计各个阶段运用的步骤也有所不同,但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中尤为完整。在计划阶段,有效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必须系统地执行以下步骤: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及比较:审计人员根据分析目标及获取的相关资料,确定执行何种类型的计算及比较。常用的计算及比较包括绝对额比较、结构比率分析、相关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

(2)估计期望值(确定基准值):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估计期望值。估计期望值常用方式包括:根据预算或预测估计期望值、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会计信息估计期望值、根据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根据同行业资料估计期望值等。

(3)执行计算及比较:审计人员按照公式对被审单位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与期望值对比,确定差异或变动幅度。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审计师:在审计中如何巧用Foxpro和Excel?
审计师辅导:从四个方面做好企业实收资本审计
2011年审计师辅导:小议暂存款和暂付款的审计
审计师:政府资金结算体制下经济责任审计
2011年审计师考试辅导_库存现金的控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