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2002)
  A.铁、维生素B12
  B.叶酸、维生素B12
  C.蛋白质、叶酸
  D.蛋白质、维生素B12
  E.铁、蛋白质
  答案:E(2002)
  8.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     (2003)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E.A型或B型
  答案:B(2003)
  解析: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供血者红细胞+受血者血清;次侧:供血者血清+受血者红细胞。
  9.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2003)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
  E.第X因子被激活
  答案:A(2003)
  解析: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区别:内源性凝血启动因子是Ⅻ,外源性凝血是Ⅲ;需要凝血因子数量和步骤,内源性凝血多,外源性凝血少;速度内源性凝血慢,外源性凝血快;凝血因子来源内源性凝血来源于血浆,外源性凝血来源于血浆和组织。
  10.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2004)
  A.肝素
  B.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E.α2-巨球蛋白
  答案:A(2004)
  解析: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灭活Ⅱ、Ⅶ、Ⅸa、Ⅹa、Ⅺa和Ⅻa;肝素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1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2001)
  A.纤维蛋白原
  B. α1-球蛋白
  C. α2-球蛋白
  D.清(白)蛋白
  E.γ-球蛋白
  答案:D(2001)
  1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部位主要是(2001)
  A.肝
  B.肾
  C.脾
  D.骨髓
  E.血液
  答案:B(2001)
  13.红细胞血型所涉及的特异物质类型是(2005)
  A.红细胞膜上凝集素
  B.红细胞膜上凝集原
  C.红细胞膜上受体
  D.血浆中凝集素
  E.血浆中凝集原
  答案:B(2005)
  14.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2006)
  A.血浆总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目
  C.血浆球蛋白含量
  D.血浆白蛋白含量
  E.血浆氯化钠含量
  答案:D(2006)
  第三章 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快速射血期末
  答案:E
  解析: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尚未开放,室内压↑速度最快;
  快速射血期:动脉瓣被冲开,房室瓣仍关闭,室内压达峰值;
  减慢射血期:动脉瓣开放,房室瓣关闭,室内压下降,并略低于动脉压。
  等容舒张期: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尚未开放,室内压↓速度最快;
  快速充盈期: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心室抽吸血液快速充盈心室(2/3);
  减慢充盈期: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心房收缩期:心室舒张最后0.1秒,心房收缩对心室充盈起初级泵的作用。
  2.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A.前负荷
  B. 后负荷
  C.动脉血压的高低
  D.射血分数
  E.心率
  答案:D
  解析: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有:每博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每博功、每分功。
  3.大量失血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A.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B.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减少
  C.外周阻力降低
  D.外周阻力增加
  E.肾脏排出Na+增多
  答案:D
  4.冬天某人进入浴室后不久便突然晕倒,其血液动力学的原始因素是
  A.全身血管收缩
  B.心输出量减少
  C.血管容量增加
  D.血流速度加速
  E.血量减少
  答案:C
  解析:炎热环境交感神经抑制,血管扩张,血压下降。